×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影迷忆当年之1:精神大餐

对现在的人们来说,看电影已是举手之劳、随手一点的寻常事,而对大多数中老年尤其是50、60及部分70后而言,却有着不同于年轻人的集体回忆。70年代的中国,政治风云迭起、热闹非凡,但生活物资与精神食粮却贫乏单调,而看电影作为宣传工具和大众娱乐活动,则成了全民上下都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兴奋剂。

从农村、厂矿、军营、机关、学校......只要有通知哪天晚上当地放电影,得到消息的人们仿佛个个都感染上了愉快的好心情,如办啥喜事一样的奔走相告,对享用一顿精神盛宴充满了期待。对当年许多孩子而言,电影的吸引力也远大于其它玩耍、游戏活动。如果谁被邀请安排看场电影尤其是内部片,那类似一种高级待遇,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貌似比现在请去高级餐馆腐败啥的还要高档,也更有面子一些。


到了放映那天,若是露天放映,家家户户早早会尽早赶回家,弄完吃完,然后扛椅携凳、扶老携幼,如赶集似的赶往放映地点,找位占座,先到先得。其实,若遇上放映好看的新片/大片/猛片,大白天早已有人抢占有利位置了,来晚的只能委屈于边远或偏斜的地方。当然,在不同地方或地点,放映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尽相同,也不一定非要搬凳椅占位,有的场地建有石阶排凳或有斜坡、草地等自然地形。俺曾去过很多地方各种场所看电影,市内的影院只是少数,大多数是在大小机关院子的灯光球场、礼堂、大食堂、空旷草地,另外也去过工厂的大停车场、农村的晒谷场、军营大操场、高级宾馆/招待所内的大餐厅及草坪......

电影放映前,放映机都要调试焦距,当光束打到大银幕上时,便是孩子们表演手影节目的时间,光束所经之处,娃娃们争先恐后的秀手影造型。于是,银幕上出现了各种剪影形象:有时是几只老鼠刚出场,后面突然冒出一两只老鹰追着老鼠啄啊啄,然后又有恶犬冲出来扑咬老鹰,很快又有猪啊牛的来回乱窜.....一团混战引起阵阵哄场大笑,乐也融融,手影PK成为大餐前热场的小吃例汤......

放映员除了调焦距还要调音箱/喇叭的声音,往往这时候的天色还没完全暗下来,就打开电唱机放上一张唱片,场地上空便响起了乐曲和歌声。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的人们,在路上远远听到音乐如同听到召唤,加快了步伐。已经占好位置坐下的,或听着音乐或与邻座东长西短/天南海北的闲聊;有的施施然抽起了烟,团团烟雾在光影中升腾缭绕,股股烟味在影场里弥漫开来;喧闹的孩子们除了玩手影的,还有不少在场内和附近兴奋地穿梭奔跑、追逐着上窜下跳......

当夜幕罩下来,时间一到,播放的乐声嘎然而止,场地人声也骤然降低很快消停,站着的大人纷纷坐下,孩子忙着蹿回自家座位。片刻后,一束强光穿过场上的烟幕打在银幕上,配音扬起——终于开映了,哦,应该是精神大餐开吃了!

那年代的大餐有不同的吃法。有的直接吃正餐,全部就这么一部片子没别的。有的就有讲究:在正片放映之前会先放映其它的,比如新闻纪录片、动画片、政治宣传片、教育片等等之类的短片,亦称副片或加映片。但有时候为了等待所谓的“跑片”,放映的就可能是长纪录片或短故事片、曲艺片。说到“跑片”,或许有些没经历过的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这大餐吃起来还蛮多道道的,甚至水也挺深的呢。

那年代的影片拷贝(胶片)是统一管理发行和周转的,因为穷,故胶片生产、发行的数量也很有限,跟粮食一样,片源需求远大于供应。在某天同个晚上的几个钟头内,同一部片的胶片有可能被安排在两个甚至三个不同地方的场地放映,这样一来,胶片就像“走穴”的演员一样得跑几处,一般是派专人专车来接送的。各放映点按照级别高低或来头大小/重要程度来安排放映次序。若有抢手的热门/稀缺片源,还可能为争夺胶片而上演各种戏码,比如插队、抢片、蹭片、雁过拔毛式的截片等等时有发生。

当年加映新闻纪录片是最普遍的,那时电视还没普及,广播、报纸不如画面直观和吸引人,而且人们非常相信所看电影新闻画面的真实性,极少会有质疑的念头。新闻纪录片就起了新闻时事报道和政治宣传的作用,当国家领袖在画面上出现时,观众群里自发的响起一片掌声,就像领袖出现在现场一样。不过,文革后期貌似掌声没那么热烈响亮甚至没什么掌声了。

看完加映看正片,若是新片,观众聚精会神观看自不必说,若是曾放映过或看过的片子,虽然也一样看得津津有味,但常常还多出些乐趣,那就是抢接对白:电影中有的场景中某人物说一句,下面的对白还没出现呢,观众里就有人抢先给对上了,显得对片中的对白非常熟悉,简直倒背如流。娃娃们这方面的表现往往比大人们更积极活跃一些。另外,看一些苦情片比如“白毛女”、“卖花姑娘”之类的,有人会事先得到提醒别忘了带手绢擦泪啥的。看战争片就不同了,片中我方若处于危急境地,或战况正惨烈胶着时刻,画面出现了增援大部队赶来的镜头时,那掌声雷动的呀,就跟现场观战似的万分激动......作为男孩虽然最喜欢看战争片和反特片,但那时有得看就觉得很幸福了,对其它片也一样看的津津有味,尽管未必真能看懂。比如爱情片吧,文革期间公映的基本上没啥真正的国产爱情片,只是少数译制片有点儿那意思,文革后短短一两年内解禁了大量片子,加上新拍的,才有爱情片放映。但作为尚未成熟的小屁男孩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只是觉得帅哥美女好看、音乐挺美、插曲特好听,但故事与战争/反特片比起来也就一般般吧,与大人们或女孩子的观感是有分别的。

记忆中,看露天电影曾有过不少美好的夜晚:虽有月儿挂在天边,但地面四周一片漆黑,仿佛万籁俱寂中,唯有银幕画面的光影在跳动、流淌,影片中的对白、音乐、插曲随着剧情在夜空中起伏、飘荡,黑压压的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几千号人,在静默中全神贯注于画面剧情,内心的情绪随其喜怒哀乐,沉浸在甜蜜、幸福、激动、悲伤、惆怅、憧憬等等感受之中......借享用精神大餐之机咀嚼着人间百味,以心理上的移情代入释放种种被环境或生活曾经压抑的情感,品味美好的情怀......


但是,再美味的宴席总要散场的。电影结束时,如果是精彩的新片子,很多观众非得看到银幕出现“完”或“剧终”了,才依依不舍地起身收拾凳椅离开。在归家路上,有的仍在议论着电影里的镜头、桥段和情节,甚至回到家里洗完睡下了,脑子还在回想转悠着......对孩子们来说,在第二天的上学路上,有的又提起了昨晚的电影。到了学校课间交流时,聊到兴起,有的还学着影片一些情节里的人物动作/对话,几人来个惟妙惟肖的模仿秀,期间有人回忆和补充细节,反正学得都挺贼快的。部分没看过电影的同学只能愣愣的当听众,羡慕嫉妒恨地听别的孩子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电影的魔力之大,让人无时不期待着下一顿的大餐......

在那些年代的特殊环境下,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包括对大众三观的引导以及审美意识的影响作用不是当今所能比拟的。即使很多年过去之后,作为曾经的观众,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一些思想观念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对那些观影经历与情感的体验已沉淀在记忆中。每当那些熟悉的老电影插曲、音乐又在耳畔响起时,就唤醒当年的记忆而回味往昔,似有一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缕缕情怀、丝丝感慨......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影迷忆当年之1:精神大餐 +6
    • 沙发先占好,看看的帖子都是高质量的,我需要时间消化。。。
      • 谢谢,俺若开博有打赏不?呵呵......
        • 有,一棵白菜~
        • 你打算在哪里开?文学城就别去了,要是万维网我也有博客,我可以到你那里做客😉
    • 老看威武,读下来出了我一身汗,真能写 +1
      • 咋出汗了,跑着读的?让你神回当年了,姑是有很多故事的,或许更精彩呢.....
    • 院里小孩都特高兴😄
    • 看胸真能白呼👍👍👍
      • 你真能联想。联想出来的?
    • 老看是祖国特有的4有青年👍👍👍
      • 呵呵,有烟、有酒、有哥们、有电影看,愣是没女朋友 :-(
        • 此地无银三百两!露馅儿了,说,结婚之前谈了几十个女朋友?
    • 好文。但是在那个年代里,印象里唯一有人味儿的电影是刘少奇和王光美访问印度尼西亚,然后就是高仓健和中野良子的追捕。
      • 荡荡也是骨灰级影迷,侧重洋片吧?俺收藏的土片可能多一些,下次你来整个洋片盘点专辑吧......
        • 我是瞎折腾。看到你的帖子,想到小时候大家乐此不疲的一个游戏。去房管处找切玻璃的叔叔阿姨给切一条格尺般大小的玻璃条,回家在上面画出电影上的各种人物画面,然后用手电筒投射到墙壁上。对投影机的喜爱,也许就是始于当初。
          • 小时候的影迷都对放映机/投影机很好奇入迷的,俺也是,后面有空再码个相关的帖,聊聊自己的经历.....
        • 前两天看1971年拍的片子 the Last Picture Show, 里面的美人 Cybill Shepherd 在跳水台上,于众目睽睽之中一层层解下自己的衣服,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Cybill Shepherd in The Last Picture Show (1971)
        • 我前几天无意搜到了“罗马帝国艳史”,这可是有名的禁片啊。
          • 当年看过禁片最多的估计非江青莫属......上译的配音演员有过一些回忆,他们当年所配音的电影有一部分是不公映的,是专供上头的.....
      • 追捕是最好的电影,高仓健是最有男人味十足的人
        • 当初从知青点回城探亲,去厂区俱乐部看追捕,记得是坐在前排,看到杜丘热吻真由美,即刻高声狼嚎,于是影院里轰然大笑。
      • 还有望乡,人证,幸福的黄手帕,叶塞尼亚,卡桑德拉大桥等。
        • 杜丘和真由美,可能是当年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性教育的启蒙,如果偷着阅读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性的知识”不算数的话。
          • 保尔珂察金和冬妮亚,迷迷糊糊的感觉他们之间的爱情😄
            • visual effect 比文字催生的想象要直接强烈得多。
    • 顶原创!
    • 看兄又有大作啦,板凳先摆上
      • 欢迎格格来看电影,贵宾席有请.....借迎新年整顿怀旧餐而已,慢用,后面还会有....
        • 哈哈谢谢看兄,随着你的文字,又回到童年看露天电影的壮观场景,长大后还会经常梦到儿时的露天电影。
          来到这里,当了妈妈,也带儿子去公园看露天电影,一家人躺在毯子上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温馨时刻也会成为我们的娃们儿将来美好的回忆😊
          • 或许正因为有过此类经历和时代记忆,才会有后来观看《芳华》时的泪闸难禁吧?.....但下一代应该没有俺们那时的体验那么深,时代差异太大....
            • 芳华真的是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现在娃娃们在快餐文化下长大,they don’t care that much
              • 嗯,电影垂手而得,手机在手,如坐拥几乎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哪像当年的饥民.....
    • 看露天电影,俺看过好多次背面的,正面太多人,挤不进去了 +1
      • 太悲催了
      • 嗯,去晚了,得一大早就要去霸位.....
    • 这能写,厉害👍
    • 看大厨整的精神大餐,后排先占个座~~
      • 看电影占后排若离太远可能看不清,教你一招:爬树或上房顶.....
        • 好么,上房揭瓦呀。
          • 那时的孩子为看场电影,啥招没有?爬树上房是小儿科....
            • 放电影的叔叔就住我家隔壁,所以我从来都是搬一小凳坐第一排。😏
              • 哦,原来有人关照....也是乖乖娃一枚,俺们男孩当年追影跟走江湖似的,不仅仅在单位大院看,一伙人呼啸着几乎跑遍了各处,至少方圆10公里内,哪有电影哪有俺......
                • 原来你就是其他院跑来的吵吵嚷嚷的小子们之一呀😂
                  • 呵呵,俺们那时候是个自行车群,把冲去其它地方看电影叫“扫荡”......刺激、够劲!
              • 我印象中小时候就一次,夏天大家拿着马扎小板凳茶缸手电筒去广场看电影,场子一面有个小楼是放映室,后来就废弃了,小盆友经常在那里玩。那时候太小,就记得这些场景,觉得好有意思热闹,因为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了
                • 居然也没觉得错过了几个亿!估计是高干人家,看内部片长大的,呵呵......
    • 想起了咱的童年, 好有意思的回忆👍
    • 夏天看主要是蚊子太多,必须先抹足避蚊油
      • 记忆中貌似没啥蚊子,估计是观众比蚊子多多了,蚊子根本吃不过来,吃过一两个就饱得飞不动了,轮到叮俺就如同中649.....
    • 哈哈,看看真会讲故事👍…… 那些片片都是哪里找出来的啊?
      •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记忆在,片片咋都能找到、借盗,呵呵......
        • 哈哈,有心人😄
    • 还怕看到一半儿 大雨哗哗下 落荒而逃 淋了个落汤鸡
      • 当年有过好几次打着伞坚持看完的经历,还有一两次是观影大军当即转移到附近的大食堂继续放映.....
      • 同样惨的是,电影放着一半突然胶片坏了,那种心情,好比吃了几口的奶油冰棍儿掉在了地上,又没钱买一根新的,那么憋屈😂
        • 胶片坏的情况多数是断了,停机临时接上就是,顶多十来分钟的事,看放映员的技术水平吧。俺遇上的还有胶片被烧/烤坏的、刚拿到“跑片”忘了倒带就放,或放映员手忙脚乱、经验不足,出来的画面不是时光倒流就是画面是倒的.....观众等得心烦,但卖小吃冰棍的可乐坏了...
    • 唤醒了记忆的那一瞬间,脑子里出现八一军徽和发散的光芒,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军乐声,美极了。
      • 八一厂在不同时期的LOGO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三种,你指的是哪个(最后一个是片头曲视频):
        • 你这一提难住我了,好像这三个都看到过。还有特别喜欢看国家领导人在钓鱼台设宴招待西哈努克亲王,就是不明白那么好的菜,为什么大家都不吃。
          • 俺查了一下,仅仅70年代的前6年,国内公映的有关西哈努克的纪录片就有12部之多,瞧瞧纪录片里这些画面,腐败啊,哈哈:

            纪录片名及公映时间:
            1970 西哈努克亲王、宾努首相观看体育表演
            1970 欢迎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朝鲜后来京
            1970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我国西北地区
            1971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我国南方
            1971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天津
            1972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我国东北地区
            1973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济南、青岛
            1973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广州
            1973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非欧十一国胜利到京
            1973 热烈欢迎西哈努克亲王从柬埔寨解放区到达北京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
            1975 西哈努克亲王光荣回国

             

             

            • 是太腐败了,为了吃一道鱼舌头的美味,杀了好多鱼。😅
    • 看哥老喂大餐,还12345的喂,撑死了啊
      • 意思是正在准备的下一顿能省就省了,否则会撑死?
        • 控制好节奏频率,咱不怕撑的
          • 呵呵,说说怎么样的节奏频率比较好呢?俺上一个游温哥华的,从1到10撒了四个月,现在这个没这么多,只是让闷家里的有几颗瓜子磕磕.....
            • 只要不是天天大鱼大肉的,都能消化
              • 不如直接说吧,1已经在这吃撑了,2啥时再出锅才好?
                • 看哥是个狠人,2都完事了?硬按着不让出锅也不合适啊,趁热乎,出吧
                  • 呵呵,还在码,快收尾了,你说吃撑了,正准备放冰箱冷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