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闲聊深入认识数学竞赛的本质及对利弊的探讨

肉联龙坛对数学竞赛的讨论久矣,热心推者都叫好,也有人不以为然,遂产生一些争议...

个人从旁观角度看大家讨论中的各种说法,总觉着貌似多数浮于表层的东西较多,有的隔靴搔痒没捅到实处,于是就想了一下:数学竞赛的本质究竟是啥呢?是不是应该先弄清本质结合现实再讨论利弊更容易让人明白一些?

先捋一下对竞赛的各种正面说法:

1.触发/发现/验证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

2.超越学校普通教学大纲,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

3.学到更丰富的解题方法/技巧,积攒解题/竞赛经验,提高解题水平和速度;

4.通过参赛见识世面、结交牛人;

5.竞赛佳绩与荣誉让人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

6.凭借所获佳绩/名次获得青睐/加分/资格/破格录取等实际利益和个人名气。

......

也有一些负面的说法:

1.浪费时间,不如去学更多其它知识或参加其它有益活动;

2.除非有把握取得优异成绩/拿头几名,否则只是陪练打酱油,意义不大;

3.华人比很多族裔热衷奥数,却没见多少参赛娃后来成为数学或相关领域的牛人,或拿过几个世界大奖;

4.参赛者有不少只是做题家,未必是啥天才,或只是利用竞赛取得某种功利的桥梁/渠道,而非将来把数学当专业/职业并为此贡献才华;

5.就是部分家长渲染推娃的自豪感,或是有办班商业目的的广告忽悠、王婆卖瓜;

......

以上站在各自立场上的说法貌似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以偏概全,或只是以不同角度作出的价值判断甚至是种情绪宣泄,而非客观分析的结果。

如果抛开相关立场和有色眼镜,尽量从客观角度来看数学竞赛,从根子上去深入认识竞赛的本质,那应该如何描述呢?俺试着做以下描述:

所谓数学竞赛,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与场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按题意要求,解决已知标准答案的问题、证明已被证明的结果。

重要前提:

1. 场景是在某个固定的封闭考场或规定场所,一般不可随意进出走动并严禁相互交流。

2. 问题是由出题人提出的,而非由做题选手自己提出。

假如以上描述是相对客观真实的,下面就以此为基础做进一步的利弊分析和有关推演。

从利的方面来讲,为了符合/适应竞赛的游戏规则,必须预先学好有关的知识/技能、通过竞赛模拟和刷题来积累经验、提高速度,才能在竞赛的限定时空中取得佳绩,即不但要懂做、做得对,还得做得够快!实质就是要努力训练成为解决已知问题的熟手、快手,总之懂的题型越多越熟,才可能在赛场上超越他人夺取名次。以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佼佼者非常适合当匠才、或高质量的螺丝钉型人才。

不过,这样涌现出来的竞赛高手,其学习激情到底是主要源于竞赛本身的驱动力或相关目的呢,还是源自其内在求知欲的自推呢?如何证明?表面上能看出来吗?估计很难!而这,或许就是后来发展结果埋下的伏笔。

在前面的分析中还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在做题方面,如果一个人通过反复而大量的训练后成为熟手快手,就能证明其智商很高或是天才的料吗?答案是无法确定,甚至还是否定的。反之,一个智商中等甚至稍微偏低的人,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练习后是否也能成为熟手快手呢?答案却可能是真的哦。

按理,应该是在面对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题型、也不知答案的境况下解题,甚至得靠自己去寻找/发现、分析、定义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能真正体现和分辨出是否具有高智商......而对早已大量做过刷过类似考题成为熟手后在特定场合下比快,那也能证明高智商?就凭因为训练过的熟悉和快?那靠竞赛打败爱因斯坦也不是啥多难的事,可这算不算是对高智商的一种伟大误解呢?

现实中,解决公认的难题、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做出原创性的成果,有多少是靠快而取胜的?很少、很稀罕!尤其“快”是源于“熟”的结果时,“快”是匠才的特长、拿手绝活,但未必是、往往不是具有创意英才/天才的做事模式。大多数创意不是源于一时的“快”,而是源于灵感触动的厚积薄发、悠哉游哉的思维漫步、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自由思想、甚至是无日无夜的思考、系念与梦想.....根本不是靠类似“指定场景+限定时间求解”来催生的的结果!那是熟手、做题家、竞赛大拿显身手的地方,但绝不是适合产生创意的土壤/理想家园!

长期以来,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假象在不少人的头脑中闪烁,甚至可能产生某种误导,比如:

1. “我起步比你早,比你早学了,就证明我一定比你人聪明”。其实未必!人家只是起步晚或晚学而已,其它没法证明。古人说“笨鸟先飞”,那是多耗时以补拙,而现在反倒变成了耗时先飞以证明是聪明鸟了?

2. “我学过某些知识,而你没学过,所以我就比你聪明”。其实未必!人家只是没学而已,证明不了别的。

3. “我学过所以我会做某些题,你没学过不会做,所以我当然比你厉害,也比你聪明”。其实未必!在做某些题方面你确实厉害,但不一定真比人家聪明!因为人家只是没学过或不想学而已,如果人家也学过也练过,说不定比你更厉害!

......

所以,现实中如果比他人早学的、先学的、靠补习才能拿高分的,恭喜!辛苦了,值得一赞!So,完全可以沾沾自喜,也有资格自豪一下并应继续努力,但,最好别以为自己真的一定比他人更聪明和厉害,不一定的,岁月自会证明结果......

(未完,待续)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闲聊深入认识数学竞赛的本质及对利弊的探讨 +11
    • 不是闲聊,是论文
      • 可冒充肉联中专论文否?呵呵,就是闲扯,别提论文妄图吓唬正在收集板砖及正在赶来拍砖路上的大侠们..... +2
        • 你可真是闲啊,有好基因多生几个娃多好哩😂 +1
          • 嗯,多谢!不过有点诱导俺动心思再娶个更年轻的好生更多?呵呵......
            • 现在后院可以加盖房子,搞个四和院子不成问题。老看加油↖(^ω^)↗
    • 太好了,终于不用为孩子一次没竞赛过内疚了。😂 +5
      • 俺真心希望看到被高质量的大砖拍一下,学习学习,你是来借帖找安慰的,哈哈😄.... +1
        • 我get到了你文章中的精华呀😂。 +1
          • 你的语文老师应该不是这么认为的
            • 都是些误人子弟的😂……好在我们寄几聪慧😂
    • 码这么长,还未完待续😂 难道就是为了体现慢的优势? 如果要培养数学家,你这也可能有道理。不知道有谁家准备让孩子当数学家的,会来看你的观点。
      对普通人家,数学家有什么好?菲尔兹奖4年才发一次,每次才1万5千加元。人家滑大多位本科毕业生,不去当数学家,不到一周就赚这么多,下周还有,还有下周还有。。。还有。。。有。一直有下去。急死你。
      • 那你这是承认推竞赛主要是为其它目的以及为钱喽?拿出猛推力推竞赛的激情来开撕嘛,这似乎敷衍了点,要么跟以往那么多推竞赛的大侠们合计合计,推举一块大砖来砸出个新气象是好事啊! +5
        • 你这观点美中不足的是,以为学数学的最高目标是研究数学。事实上,数学好的,绝大多数是利用高深的,已经被人解决的数学知识,去研究别的领域。 +3
          • 俺只是紧紧围绕着数学竞赛来说事,何来“以为”?有具体证据吗?先说说俺那番对竞赛的“描述”符不符合客观吧,俺又没讨论学数学的最高目标,仅仅讨论竞赛目标而已,就先别转移话题OK? +2
            • 你看,只有我最懂你了。都不用你解释,我都懂了😂 +1
            • 看你写的,这些不是研究数学么? "解决公认的难题、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 那是为了突出反差效果举例,现实中的相关工作,又有多少是在限定时空情境下解决数学问题的呢?竞赛是种游戏是特殊场景,不是日常工作的模拟.... +2
                • 数学能力可以粗略分两种,一是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如patterning,二是数学的推演能力。这两种,除了搞数学研究的可以慢慢地做,在别的日常工作中,都是越快越好。
                  • 现实工作中,涉及数学问题时做得“对”是排第一位的,做得“快”或更好永远是排第二位的.....否则,若做错了,越快错得越多损失越大!N多大小厂流水线都能证明.... +1
                    • 能做得又快又对,不正是竞赛训练的目标吗?
                      • 针对大多数已经有解且成熟的东西,人再快还能快过电脑快过AI?如果致力于训练跟电脑/机器比快,那是愚蠢还是聪明? +4
                        • 你认为AI能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解决各个领域的所有数学应用问题?
                          • 俺上面只说了“大多数”,没说是“所有”,那是你强加的,呵呵....
                            • 找出几个AI解决的领域数学问题先,还不要你去找大多数。
                              • 你认为AlphaGo不是数学问题?
        • 准备数学竞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娃没有主动性是不行的,家长顶多就是鼓励下。 +1
          • 绝对认同! 而孩子的主动性源自于骨子里的兴趣与热爱, 不单单是数学, 艺术和体育同样如此. +1
            • 所谓主动性,兴趣爱好,很多时候源于能赢,只要动手够早,很多普通小孩也能进入越赢越喜欢,越喜欢越赢的循环 +1
              • 你说的有道理,也有更深入的推演俺在此话题的续聊中再说(有腹稿但没开写),届时欢迎讨论....
              • 不是好事情,靠先飞得到的自信和迎来的先机没有持续性,一旦被反超打击更大。 +4
                • 没啥打击,竞赛一路走下来,大神见多了。搞竞赛的心理都坚强着呢 +2
                  • 如果是普通孩子,结果面对的肯定是不能赢了,那以以前建立的自信和兴趣实际不就没有了?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如何?
                    • 即便是最牛的牛蛙,打到后面也不一定能赢。但在身边人眼中,你还是个神一般的存在
                      举个例子:CCO每年都有人些,一道题都做不出,赛两天得零分。但进了CCO的,在学校里很多还是大神
                      • 看来你更相信努力的成分,而我更相信天赋的成分。 +1
                  • 那到是,竞赛首先是娃有天赋,潜力,主动性,天然的兴趣爱好与热情,然后才是后天的勤奋练习,继而磨练出来的意志。很多反对竞赛的家长往往忽略了前面几点,都以为是家长拿棍棒赶去竞赛班的。家长能做什么,无非就是认清发现娃的核心竞争力,给与支持。 +1
                    • 说实话,这样的家长比较少,我观察奥校的学生,确实有家长交了钱,孩子上课玩游戏的,或者干脆逃课的,但一般发生在普通班,有些确实是当补习班上的。竞赛班这种学生很少,他们的心态大致是在外面偷师,然后回学校牛去 +1
                      • 竞赛班的学生都是有主动性的,否则很难学下去。不管是否参加竞赛,娃反正都是自带马达,老说人家是被动先跑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
      • 现在我似乎能理解“钱多烧得慌” 的感受了,你咋这么有时间泡在这里抬杠,冬胎换了?秋菜买了? 车库收拾出来了? 花园清理了?张益唐的最新讲座听懂了?论文看明白了? +1
        • :-)
    • 写的不错,看来老看还是认识深刻,理解彻悟的 +3
      • 谢数学大拿捧场!俺也就抛了块烂砖,你就不吝赐点金玉吧,拍砖也行,呵呵....
        • 我跟那拿不沾边的,是来学习的。一点拙见:我觉得孩子如果真喜欢数学,竞赛可能不是必须的。否则于培养兴趣来讲还是挺好的,毕竟数学竞赛对思维训练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填鸭式培训可能毁了真正的兴趣。激发孩子兴趣和潜能,用正确的方式引导, 总体还是利远大于弊的。 +2
          • 真喜真爱的更喜欢自由的追求,竞赛因为有规则要遵循,其实并不太自由....真爱者无需竞赛来推,但不妨参加一下聊当玩票,与那些另怀目的的非真爱有所不同.... +4
            • 类似很多专业音乐人不考级,倒是咱普通家庭的娃十岁过十级最终玩票都算不上
          • 竞赛与兴趣相辅相成, +1
            由于天性不同, 有些孩子因为喜欢数学而参与竞赛, 只当作一种游戏, 虽然努力去赢但又不一定能赢, 另一类孩子如诸葛所言喜欢数学竞赛中赢的感觉, 数学成绩也会非常好, 但他们真正喜欢的是赢得竞赛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并非数学本身, 两类孩子可能最后都能成才/财, 并服务于社会, 个人认为没有优劣之分.
    • 我几乎认同文中的所有观点。不过我总结不出这么系统的文字。 +1
      • 俺只是认为与其耗时间在有关帖楼里与人讨论/争辩,还不如静心码个长帖更能表达清楚,免得讨论时的三言两语既不系统也容易被误读.... +2
        • 在我中学同学中有一位六年的同学, +3
          高中时候我和他都是班上物理的优秀学生。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很喜欢看一些前沿物理的“闲书”,然后喜欢摆弄一些电子器件或电路。那时候学校是有一些数学/物理的竞赛班的, 我问过他为啥不参加物理竞赛,他表示没兴趣,不想浪费时间。后来,他沿着物理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下来,前好多年就已经是粒子、核物理方面的著名科学家了。回看他在中学的那些“闲书”,已经是与他现在成名成家领域的前沿知识了,他的成名成家之路已近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启了。如果他当年热衷于竞赛,应该也与科学家无缘了。
    • 👍论文写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6
      其实小时候家长适当“推”一下并没有什么坏处。但不能硬推,要懂得顺势而为,如果有的小孩自己喜欢刷题,那么和喜欢艺术,体育的小孩也没有多少区别,总比天天无所事事,打游戏好吧。笨鸟先飞不可怕,只要方向正确,最后总是会到达终点。怕就怕聪明鸟乱飞,最后发现在原地打转,最终一事无成,浪费了天赋。
    • 点赞👍…… 我一直认为数学竞赛适合智商中上的人,不适合真正的数学天才。我觉得那些拿奥数金牌银牌的小中,很多可能就是被过度刷题毁了的天才,因为他们失去了创造性 +8
      • 俺在后续中会深入谈及过度刷题为何可能毁了真正的天才,有空再续了.... +1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
      • 神总结!谢谢
      • 精辟。
    • 今天也是跟网友在另一楼里扯半天,特别认同你最后的3点和小结。 +2
    • 去年我就在这里引入过"处女脑"概念,就是提前一年反驳你的第三点。没用过的大脑就更有价值吗?连试都不敢试一下,大概率的是更没有价值吧!
      3. “我学过所以我会做某些题,你没学过不会做,所以我当然比你厉害,也比你聪明”。其实未必!在做某些题方面你确实厉害,但不一定真比人家聪明!因为人家只是没学过或不想学而已,如果人家也学过也练过,说不定比你更厉害!
      • 你俩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
        • 推娃误区之处女脑情节
          • 第一次见到处女脑的贴的比喻, +3
            很形象,就是这么回事,有一些有天赋的娃确实不搞竞赛,做很多和喜欢的专业相关的事。但有家长总爱幻想俺们处女脑一定超过你先牛的,大有俺娃后来居上超越一切神娃的豪迈,雄心壮志和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点小野心。还有家长认为人脑就那点容量,你先用就没有后劲了,但我们不是有一种说法,人脑是越用越灵光的。
            • 金子总会发光,先淘出来的发光,埋地下的后挖掘出来一样发光。不少先发光的可能是镀金的。 +1
              • 每个娃都有光彩的一面, +1
                如果真要比,要想和强手比,后发就是绝对劣势。简单的揣测先发光的是镀金的和后发掘的就是真金都没啥意义。人的一生做什么都是有很强的时间性的,错过了就错过了。如果一个娃在进入大学时就明确的知道自己大学想要学到什么,那就是占到了绝佳的先机,把走弯路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 试图不走弯路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人生漫长,路是孩子自己的路,不经历过弯路哪里能学会避免弯路?早早晚晚都要经历的。
                  • 我只是谈在academic上花最少的时间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一般娃27,8岁书就读差不多了,拿人生漫长来比拟,那咱们在坛里也见过有家长说,我家一路躺平,比的是活得比别人长的家长也有。看个人追求是什么。如果追求的是acacemic,很少有家长说希望娃40岁还在苦读,就为了证明自己能做到比别人好。就算做到了,大多也是因为花了更多的时间,要不其他娃已经进入人生新阶段了,academic已经不是当下的追求目标了。
                    • 这些道理需要孩子去悟。有孩子成熟悟的快一路平坦挺好,那就是人们说的父母上辈子振救了宇宙。一句话,得孩子是主体。
    • 其实参加数学竞赛就和参加辩论赛/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区别,家长的心态不应该被相关利益机构过分炒作带风向,所有的活动都有个与个体适合与否的问题。 +4
      • 其实在这里辩来辩去, 都反应了咱们家长对孩子们未来能否成龙成凤, 至少不会受苦的一种焦虑.
        • 加拿大国家小,除了资源没啥硬核的东西,娃们的出路不多。 +1
    • 看一看看问题比较深刻,只因为你看了两眼。我们一般看一眼就跑了。
    • 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要解决一些问题的。 +3
      好的竞赛里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手段来检验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独立,创造性的解决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鲜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很难想象一个连这些问题都不会或不愿意思考去解决的到了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什么像样的问题。
      • 主帖的中心思想就是: 我没想过这些问题只是我没学过; 我将来"如果"学了,可能比你先学的还要厉害。就是寄希望于推迟开发大脑,会更有优势。就没想到,大脑开发都是有时间性的,每个人还不太一样,错过了某些阶段,就再也开发不出来了。 +1
        • 太对了, +1
          ”关键期“理论是人的发展最重要的理论,要想专业方面有发展(对应普通码工),除了智力高,高中基础好,高中阶段对专业方向的探索,数学能力的积累是绝对必要的,这种探索可以是竞赛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只有探索清楚了明白了大学自己想要什么,才能一进大学就一步步踏实本着目标走下去。否则到了大学再去看,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去试错,要想挖到宝不会是口头随口一说那么容易。偶见过的最印象深的是一个娃(非CS)他从自己本科到硕士在高中就规划好了,规划得非常细,硕士大学定的是Standford,早早就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说的对。大脑开发是有时间性的,每个人有些许区别。过度开发数学思维能力,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为人父母千万要把握好各个时期对各种能力的开发。比如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 因为坛子里关注数学, +1
            CS家长多,所以讨论的多,让人误觉这些家长就一门心思推竞赛了,其实搞竞赛是很多娃自己的意愿,家长真的不需要做什么,也不代表竞赛娃就忽略沟通和社交。我家娃的学校俱乐部主席是竞赛大拿,沟通社交项目协调能力也了得。绝对不能简单的揣测因为你主攻竞赛,所以你社交沟通能力肯定不行。还有好些娃高中就在软件公司打工,也做得风生水起,没有沟通能力是做不到的。
            • 恭喜你家全面发展的牛娃,希望看到牛娃们进入职场也一路开挂!
    • 数学是一个最基本的工具, +5
      学好数学有助于建立理性严谨的思维方式。以竞赛引导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覆盖主要内容,还能产生一些驱动力和阶段成就感,但是过份强调竞赛成绩是舍本逐末,想以此来证明点什么更是非理性的偏执。如果天生不适合甚至厌恶,就应尽早放弃,浪费时间不明智。
    • 反正我高中班上靠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清华CS的哥们远没他自己的弟娃成功,他弟就是一三本烂校CS. +1
      • the case is not as good as Jack Ma's
    • 数学竞赛跟音乐艺术体育竞赛没什么区别,都需要天赋和努力。把人家出成绩归结为练的早练的多,和觉得自己跟奥运冠军就差努力和牺牲一样属于精神胜利法,睡不着的时候想想乐乐就行了,咋还写这么长的论文呢 +6
      • 再同意不过了,这些家长认为奥运冠军也不过就是比我开始练得早点儿,不是真本事,练得早没有后劲儿,咱自家处女脑娃一出手,立马超越,各路神娃均在脚下。 +1
      • 数学竞赛前几名的未必是天才,但绝不是推就能推出来的。这些孩子未必能胜任“数学家”,但在这个俗世,谋个高薪的职位,不难。注意,我说的是竞赛前几名啊。陪跑的,重在参与。娃也会有不一样的闪光点,家长可以多挖掘。
    • 数学竞赛不用神话,不用贬低,每个娃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过真的感觉这里的家长们都好有文化! +2
      • 坛子里是这样的风气:竞赛娃的家长大多很低调,非竞赛娃的家长很高调固执的相信自家处女脑娃可以创造神话,所以坛子里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我观察到那些竞赛娃的家长个人感觉应该是智商太高了,不愿意觉得没必要加入到讨论里。
        • 说反了吧
          • 近1年(半年?)没有怎么看到竞赛娃张扬,见的比较多的贴是非竞赛娃家长认为别人的娃都是镀金的,自己的娃才是深埋在地下的真金,可以一冲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