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落雪的早上,暖炉罢工了,却恰是缅怀过去的好契机。

落雪的早上,暖炉罢工了,却恰是缅怀过去的好契机。

在包裹热气的被窝里热烈讨论小时候每个小孩子手上的冻疮,那时候放在蚌壳里卖的擦手油我们都叫哈喇油,香气浓郁,没有那么多热水洗手也舍不得抹,冻疮就是冬天的标配。

家里教室里都是煤炉取暖,烟囱横穿过室内连接到室外的通风口,不小心烟道出了问题的话就会中煤气。记得上小学时真的中过一次煤气,不记得什么原因学校放假,早上起来时头晕晕的有些恶心,去邻间问父亲时他也不舒服,然后我们又都回去继续躺下了,万幸姐姐放学回来时邻居觉得不对,赶紧开窗通风,我和父亲被弄出门,坐在门洞外的小椅子上蔫蔫的缓神半日。现在想起老爸当年的那句:都回去再躺一躺还是五味杂陈,真是命大啊。

那时冬天的棉鞋,豆包鞋,是种形状像粘豆包的黑色船型笨重布底棉鞋,穿的时候把脚插进去。后来才有了塑料底的系带棉鞋了, 白色的薄塑料底很快就磨平了,踩在雪地里一步一滑,脚趾头也经常会冻得生疼。连体剪裁的中式棉袄腋下也总是会鼓鼓囊囊的,活领子可以拆下来洗,以应对北京极重的灰土烟尘。

小时候最怕的是滴水成冰的冬日,公车的上下台阶上积满冰,哧溜就滑一个跟头。还记得小学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大家蜂拥而入,门口的一小块冰立时造成了叠罗汉的踩踏事件,从最下面被救起来时整个人已是疼得麻木都哭不出来了。

现在回想那时节冻得稀溜溜流的鼻涕和各种冬季的艰苦,竟然觉得无比美好。这次偶然事故引致的寒冷体味也让人更珍惜眼前的日子。科技的发张,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这份舒适已让人习惯的不记得来路了。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落雪的早上,暖炉罢工了,却恰是缅怀过去的好契机。 +2
    • 暖炉罢工我们劳动人民想到的都是怎么尽快找到问题并修好它。。。。。。 +5
      • 本劳动人民在听到电机垂死的轰鸣后确信暖炉是寿终了, 不得不决定买个新欢来。一天一夜的忆苦思甜啊。
    • 看来是躲在被窝里上的网
      • 躲在被窝里闲聊,码字还是老老实实坐在桌前的,严寒也要努力工作啊。
    • 回望来路,莫忘初心

      多转几天热被窝
      • 嘻嘻
    • 赶紧修炉子。抹哈喇油都是富有的人家,我是抹些猪油
      • 我们是手椿的厉害才抹猪油,一般也就是抹哈拉油,好像不是富人的专利。
        • 一看你就没受过苦,零下十几度长时间户外,手上有手套不舍得抹,猪油抹在脸上,防止冻伤
          • 没手套的我表示可以把手捅到袖筒里边儿。
      • 我们穷人就干裂着,没油抹。
        • 是的,还用嘴吸,有点咸
      • 炉子换了新的功率更大的。
    • 粘豆包一听就好吃,多伦多有人卖么?
      • 丰泰有卖黄米面粘豆包,好吃!
        • 谢谢谢谢🙏,看这个粘豆包名字喜欢了很久了,还没有见识过。马上去
        • 黄粘米太少见了。怀念。。。
        • 太远了,是天天有吗?
    • 估计那口子正忙得焦头烂额呢,没功夫回忆过去。
      • 是啊,盼安装技师如盼星星盼月亮😊 +1
        • 能试着自己修吗?我修过好几次 不同的暖炉 低效炉中效炉高效炉都修过 一般性的故障不难修 构造不复杂
          • 你好能干啊,这次电机坏了,也用了20多年了,所以还是换个新的了
    • 吃过的苦 都不是苦了 +1
      • 也是,现在说起来还津津有味的
    • 好记性。那个时候南方也没暖气,毛巾室内就结冰了,也不觉得。
      • 是啊,小时候回南方老家就坐在烘桶里不愿意出门,那样鼻子还是冻得吸溜吸溜的,南方的冬天更难熬。
    • 给加个一 👍
      • 谢谢 +1
    •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晚上睡觉时暖被窝是个很辛苦的过程,身子蜷起来要一点点放开 +1
      • 难道没有暖水袋吗?后来觉得吹风机最好用。
        • 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好像家里还真没有暖水袋,吹风机是肯定没有的 +1
          • 以前是汤婆子,暖水袋是化工产品后来才有的。
            • 对,在老家小时候用铜的烧碳手炉和汤婆子,不过下放的时候可没的用
        • 没有热水袋的,后来我们认识一些医生护士朋友,把盐水瓶给我们当作热水袋 +1
      • 早上起床也很艰难,舍不得热被窝。那时好像都没有棉鞋,大多数时候还是单鞋,脚伸进去就冻得痛,要到下午才能缓过来
      • 哈哈,好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