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由倪匡想到武侠

知名老作家倪匡去逝的消息一时成为热点话题。香港的四大才子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而金庸是四人中广为人知的作家。


八十年代改开伊始,香港的武侠小说铺天盖地,国人争先恐后,显示了一派文化生机。国家也正急需科技英才,青年人发奋读书,以考上大学为荣。


一时间出现二选一的窘境:武侠小说与科学知识。


一小伙也被卷进了武侠小说的漩涡。这跟科幻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加上了古代二字。一跺脚就能上房,一哈腰就能入地,这不是哄小孩子吗?光看这个能学知识考大学?


另一小伙,还是单位的图书管理员,有一特权:买书。这哥们儿本来就喜爱文学,也跟着潮流进货了科技和武侠。一个时期过后觉得从武侠中学不到什么,而科技和文学倒是能增加才干。


武侠小说正如火如荼时,另一个催化剂出现了:电影《少林寺》。


这还得了,看电影根本就不过瘾,干脆就直接上“山”了。过去的一同事就是被当地政府“遣送”回来的,因为“落草”的人实在太多,庙再大也招架不住。


出了国才知道,当年这把火还烧到了国外。曾经的一老外同事,在我们偶尔的一次“比武”中发现了他的武功。我做了一个直角支撑,个头粗壮的他不甘示弱,上演了当年的基本功:一字马。上下自如,筋骨如初,周边侧目。


武侠小说是文化爱好,科学知识是工作技能,二者并无本质冲突。


那个年代的学生很多是兼顾的,年轻人的新潮劲头难以割舍。这就跟现在的玩游戏与上大学的关系是一样的,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方向,这才是关键。


不少国内家长不允许或是限制孩子的游戏,而周边几乎所有上大学的孩子都是伴随着游戏成长的。


一青年,能算是特例吧。高中时游戏每天数小时,与同学共获全国(中学)计算机编程与计算金牌,哈佛和MIT数学比赛团体第二。大学后“恶习不改”,仍以平均96分入藤,“涛声依旧”的他还以学习成绩Top Five奖毕业。现身为人父,还是“外甥打灯笼……”。


文化永远伴随着生活,也是不二的选择。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由倪匡想到武侠 +6
    • 首次被“引领”于此,谢谢。 +2

      初来乍到,才发现高手如云,文笔非凡,个个成“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