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第六封信 在加拿大广播公司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亲友们:大家好

首先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已被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录用。职位是初级维护技师,年薪2.9万加元。合同期为一年。在节目制作--电视维护部工作。

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简称CBC,是加拿大政府的国家广播公司。同英国的BBC一样。与美国的三大电视网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全国广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全美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同,它们是私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BC是加拿大广播业的巨无霸,规模之大无人可比。CBC包括电视广播和无线电广播两大部分,相当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它的英语总部最大,在多伦多,三千多人。法语总部较小,在蒙特利尔。全国范围内CBC所属的英语电视台13个,法语电视台8个,英语电台34个,法语电台10个,CBC所属的由私人或社区经营的台、转播台还有数百家。雇员9千人,其中技术人员1300人。年龄在35~55岁的6千人。男雇员5700人,女雇员3300人。这一年度总收入13.65亿元,70%来自政府拨款,22%为广告。总支出15.56亿元,电视台花费占64%,无线电台占20%。资产总额207亿元,其中技术设备102亿元。(数字来自1994~1995CBC年度报告)

我于1996年9月7日,移民到加拿大, 在多伦多定居。9月16日,到CBC填表,申请职位。10月7日,参加考试。11月5日,面试。11月12日开始上班。人人都说我幸运,到这里仅66天就得到了正式工作。申请职位,考试,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凭本事和机会。我是前后脚差不多时间来加拿大的、我所认识的10家20人大陆新移民中第一个幸运儿。

去面试之前,我从公共图书馆借来求职技巧方面的书,认真研读了应付面试的章节,做了笔记,准备好答案。书里讲:告诉对方,为什么对他们公司感兴趣;你喜欢做什么工作;有关这个工作,你过去都有过什么经历和技能;面试最重要的10个问题:

1.面试前应掌握与人讨论问题的技能,若不太行,可上一个训练班;

2.面试的基础是互相需要,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妄自尊大;

3.雇主可能会提这样的五大问题:

1.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2.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3.你是什么类型的人?

4.你与其他的应聘者相比有哪些特长?

5.我们能否雇得起你?

4.找出你在哪些方面有欠缺,什么情况于你不利?

5.通过介绍你的过去使人了解你。

做好上述五方面的准备,面试时:

6.遵守时间,准时出席,不要拖延时间;

7.证明你有能力解决问题;

8.用奖状等证明你的能力,而不仅仅在口头上;

9.彬彬有礼;

10.对对方提供机会表示感谢。

11月5日下午,在充分准备之后,带好所有证件,证书,都夹在透明塑料夹里,着西装,打扮得干净利落,进入制作部的小会议室。制作部C主任(Manager),50多岁;D科长(Supervisor);和一个人事部负责人在座。

三个人摆开阵式。握手,寒暄,进入正题。

C主任发话: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当我介绍到一个段落,C主任提问:"从事这个工作不能有色盲、色弱等疾病,你有没有?"

"没有。"

"你是否合法在加拿大工作?"


"是"并给他看了签证。

科长提问:"能否讲一讲副载波与行的关系SCH?"

我一连问了四次,也没弄懂他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他问副载频与行频的关系那就明白了,当然是N制信号半行频频谱间置。我当时大致答了一下色信号的构成,答非所问。

再问:"请讲讲音频磁头。"

这题目又是不着边际,弄不清他想问什么,我只好答"当然,磁头缝隙越窄,则可记录越高的音频。"

他接着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记录频率?"

"预加重,去加重,采用杜比系统。"

他实际是想让我答提高带速,从理论上回答,而我却从具体操作上回答。C主任马上指出了我的一个错误:"杜比系统是降噪系统,而不是提高记录频率。"

我立即投降认输。--开局不利,但我很沉得住气。

科长问:"请讲一讲你研制自动播控系统的情况。"

--轻车熟路。……

又问:"你们台里播出工作程序如何?","你能否更换表面安装技术电路板上的元件?"

--那是一些比米粒还小的元件,答"恐怕不行,我们一般是换整个电路板。"

这个问题是陷阱。如果我真的不知道表面安装元件极难更换或电视台的人决不会去换它,硬说我能干,而且还干过,他一下就知道我在撒谎(后来我才知道,CBC维修部的人的确更换这种小元件)。

"你对计算机了解多少?""对UNIX系统了解程度如何?""RS-232和RS-422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可以开个专题讲座。

C主任又出一着:"工作时如果有人冲你发脾气,你怎么办?"他在试我如何与人共事。

我答:"我会尽力去做,但我不能说我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反复问两次我"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有人冲我吼,不是冲我个人的,而是问题解决不了才着急,我可以理解。在中国人之间,也发生同样的事。"

C主任再问:"你都用过哪些型号的设备?"

我答了从10年前到最近期的设备。同时我顺便讲,罢工那天,我注意到CBC新闻采访用的摄像机的型号。一则表明我对设备很熟,一望便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时刻在关注CBC。

C主任问:"你对于未来五年,有什么打算?"

这是个面试时常常问到的问题。我对这里情况陌生,很难回答。我答:"我想,人生就象爬山一样,我不知道爬上这个山之后还会有什么。我要努力走好眼前这一步。但从我过去十一年的工作经历,您可以看出我是如何对待工作的。" 由此,巧妙引出了我可以自豪的过去,把各种奖状一一拿给他看。

他认真地看过每一页后,对科长说:"真没想到。"那神情如同从中国人扔出去的破烂中找到一个很好用的东西。这时面试的气氛已非常好了。

C主任问:"你看,播出、演播室、后期制作你愿意干什么。"我说干什么都行,他又再三问,一定要我挑一个,"演播室。"我脱口而出。

C主任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希望有人给我指点一下或培训一段时间。

他并不直接回答可否而是抓住战机问:"你到这儿来,会担心什么?"

我答:"我一点也不担心技术问题,我只是担心英语。"

他说:"这不用担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相处的时候总是设法找到对方的弱点,我必须拿出一个既不太伤害我,又确实是缺点的事来。面试的整个过程我应答自如,他当然知道我的英语程度无碍于工作,但与其他人相比我当然差得很远。C主任让我回去等通知。

历时四十分钟的面试结束了。整个过程,大家都非常认真,但气氛并不紧张。我知道,这个职位肯定是我的,否则这里的竞争机制就有问题了。晚上我写了一封信给C主任,谢谢他给我机会,我坦白地表现了自己,我在等他的好消息。第二天中午,C主任打电话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决定将这个职位给我,年薪2.9万(合每小时15元),并特意嘱咐我,带上学日语的证书(面试时未带)。11月12日,下星期二,上午9:00去上班。(11月11日,星期一是公共假日,纪念一、二战死难者。政府机关放假,工厂等大多正常上班。)培训两周,先在BVW设备上工作,因为我比较熟。

我的这个职位招工广告上写得很清楚,是为期11个月的临时职位。进来才知道,所谓"临时"并不是因季节性或其他原因临时雇人,而是与"长期"相对的,干够一两年后一般都转为长期职位,即我们所说的"正式"职工。最初的六个月为试用期,每两个月老板(即部门主任)会找我谈话。试用期满后,会增加一点薪水和开始享受福利。福利大致是报销全家处方药费、报销看牙的大部分费用,这两大项是政府健康福利待遇中没有的。还有人寿保险等。退休金是另一大头,

不同工会职工的退休金不同。以维修部职工来说,退休金的算法是:

最后5年的平均工资X 在CBC服务年数 X 2% = 退休后每年领取的退休金数直至去世。

一次性遣散费,CBC服务年数,每年4星期,最多不超过104周{两年}。

顺便讲点题外话,每年工资最多18%可存入"退休金计划RRSP",这是政府福利,此项储蓄的利息不交税,失业或老年取出来时再交税,因那时收入低,故几乎可不交税。如果一生工作时间长,那么退休金+退休金储蓄应付生活毫无问题,老人看病吃药都不花钱,乘车享受优惠价格,所以,在西安看到的旅游者大多是老年人,相对来讲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负担最重,要交税、要买房子、要养车,手头根本没有余钱。这就是社会机制,让你生活得好,又没有多余的钱。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CBC每个部门至少要裁员10%。退休减员,可以算在裁员之内。年龄+CBC工龄=85岁可以退休。我们部门70人,正好7人要退休,他们都在CBC服务了20~30年了。最年轻的一个人53岁,他是自愿的,在CBC工作了30年,他可趁年轻,又有30年经验,到别的地方很易找到工作,接着干。部门C主任57岁(不在7人之例〕在CBC工作了33年,年底退休。

一般来讲,裁员不影响技术部门。因为有那么多设备在运行,必须有相应的人来维持它,包括日常值班、维护和修理。裁员首先是裁节目。一旦某个节目停办,这个节目的雇员如制片、编辑、摄像、剪辑等,就得回家(Lay off),什么时候再办,打电话叫回来。

维修技师的职位分为A、B、C、D四级。新招工都是A级,工作满三年后经考试升B级,可提前考,但不能提前升。B级满五年后,考试升C级,但要有C级的空缺才能升,这就有竞争了。升B级没有竞争。D级的工资可能高于部门主任。A级工资2.9~3.9万,B级3.9~4.6万,部门主任5~7万。A级职位干满五年才能达到3.9万。工资之外没有其他奖金。夜班工作工资加15%。部门主任手下有两个Supervisor(科长),这三个人是管理人员,不参加一般的技术工作,工会不允许他们干技术工作,尽管他们也是干技术出身的。他们也不参加工会。

工资是隔周发,12月5日星期四,第一次给我发工资,两周工作10天,每天工作7小时45分,共77.5小时。1111.8(总数)-209.47(收入税)-32.8(失业保险)-27.36(退休金储蓄)-18.52(工会费)=823.65(实发数)。我的花费 500(房租)+250(饭)+130(托儿)+150(一般性零花)+73(月票)×2=1200元,月收入1800元,余600元。

一栋房子20~30万元,一辆说得过去的二手车,近1万元,每年保险2000元,以后逐年下降,最低1200~1500元,泊车(Parking),CBC职工半价150元/月,汽油100元/月,维修、保养1000元/年以上。一般街上停车,市区4~10元/次。车大约10年报废,1万元的二手车已用了3~5年。用了10年的车值不了5000元。新车1.5~3.5万元。

各部门、各机房甚至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不一样,每周贴出详细的排班表,我在电视维修部TV maintenance,后期制作(EFP)机房工作,不轮班,每天7:30~16:15上班10:00和15:00各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咖啡时间(coffee time),午饭1小时。什么时间吃自己定。走廊里有微波炉、冰箱、电开水壶、擦手纸、冷热水和洗手液。带饭去吃很方便,洋人也带饭。CBC食堂并不便宜,都是西式快餐,我从来不去吃。(一顿一般要4~5元)

机房的头V,本地白人,祖籍希腊。小个子,人很好,是个干活的。V不算管理人员,是工会选出的,叫co-operator(合作者),是工人的"自己人"。这个工会是加拿大通讯、能源和出版(CEP-Communication, Energy, paper)行业工会。行业工会一般很大,可能是全加拿大的,也可能是全北美的。在机房工作,你若表现得太好、太卖力,工会便出面制止,以免显得别人干得差,咖啡时间一定要停下来休息。干得太差工会当然也管。

我们机房定员9人,现实际有12人,12人中,5个年轻的,7个年纪大的,两个女的。有两个人挤在一个工作位置,我和从另一个机房调来的老张挤在一个工作位置。两个挤在一起的白人,一个明年春退休,另一人近50岁,他们在1号位置;2号位置叫阿米尔,巴基斯坦人,50多岁;3号位置,白人,年纪也大;4号白人J,约40岁;5号白人S,明年退休;6号白人30多岁;7号W,女,上海人,来此3年;8号白人L,女,不到30岁;9号N,他在门口。老张,香港人,在CBC10多年了。他很好,很愿意与我讲国语(普通话),却时时提醒我要多讲英语。

我们旁边的演播机房还有三个年纪大的中国人, 其中两人来自香港。老C来自台湾,幼年随父母四处住,曾在西安住过。他父亲是国民党空军中校,现仍健在,也在多市。老C特别关心我,他明年春天也退休。另一个年轻的中国人Y,女,广州人,来此读了硕士,在CBC工作3年多,下周她辞工去北方电器nt.工作,据说工资高很多。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中国人比其他少数族裔多。

说到汉语再讲一点情况,W在国内自动化专业,来加拿大上了一个广播专业的中专(college),广播专业的词汇汉语怎么说她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曾有人来参观,让她做翻译,结果连最基本的术语都讲不出来。在这里时间长了,讲汉语时英语词汇脱口而出,却想不起来汉语怎么讲。这种情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决无例外!

CBC的工资比私人公司要少10%--30%,但工作比较稳定,也不象私营企业那样紧张。从C主任到机房同事都对我说,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个过程,多讲英语。我们是为政府工作,用不着象给资本家干活那样下苦力。CBC上下班并不打卡,只是每周自己填一张工作安排与执行情况的时间表,走个形式而已。但每个人都很自觉,晚来也就1~2分钟,没人早走1分钟。午饭1小时最宝贵,要利用它来办很多事情,是否一小时准能回来就不一定了。因为各人吃饭的时间自己定,所以是否晚回来了就不易看出来。上班聊一会儿天,打会儿电话是常事,但不严重。同事间乱开玩笑、高声说笑,气氛与正儿八经的办公室形成鲜明的对照。极少人上班打领带。室内温度总是23℃,无论什么季节,在机房穿的都一样,一般是棉布衬衣或T恤,也有人穿短袖,牛仔裤最普遍。

11月11日是战争纪念日,政府部门休假,一般公司都上班。我12日第一天上班,将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交上,在一个简单的表格上签字就办完了手续。C主任领我和同时考入的小伙K,去见B,由他给我们讲课。B是个很精干、聪明又苦干的白人,40岁,D级,公认的技术大拿。他先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电视原理,就象我们台里来了新人,我给他们讲电视原理一样。接下来几天,给我们数字原理的教学软件,自己去看,并帮他干些杂活。第二、三周,让我们俩参加一个早已预定了的数字技术原理讲座,听课的人有2人是CBC Halifax(地名),3人来自City TV(另一电视台),还有1人自香港一有线电视台来,一共8人。据香港的老唐说,听课收费3000加元(他此行共花8000加元)。这个讲座起点高,我用英语听课、做笔记还是头一遭,再加上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正规地按时上下班,更没有坐课堂听课了,一天到晚犯困。B聪明,以为别人也象他一样聪明,于是毫不留情地滔滔不绝,我就只有打盹走神的份了。课程最后一天讲系统测试,头一天下午他有意买关子,讲明天test。test这个词既是测试又是考试,我一下子紧张得不得了,问他要怎么考试,他说:"对你,可以有一个特殊的test。"我的天,我说:"明天将是我在CBC的最后一天了。"他笑而不答。当天晚上,花好长时间突击看书。第二天上午仍讲课,我紧张地等到下课,中午我问K,他说不考试,我都不敢相信。下午就发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结业证书。好一个B,可把我耍了。

第四周起到机房干活。第一天,V让我收拾一个旧机架,把暂时不用的旧机器放上去,并嘱咐我说,这是一天的活,不要两个小时就干完了。实际上我手脚不停地干了一天。第二天整理资料架,收拾自己的工作台,让我给一个别人已修好的机器换一个简单元件,然后再整体测试一遍。头一天通过一个简单的活,看看我的工作情况。接下来又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活。V这个人不错。但接下来的几天,我没有去测试,而是先熟悉设备、做笔记等案头工作,我毕竟没干过维修,不想留给他一个上手快的印象,要求稳、求踏实、不出错。

11月27日,早年来自香港的C主任发了一个聚会Party邀请函,作为他退休告别。地点在30公里外的一个中餐馆。各付各的钱,另外大家每人再凑5元,买礼物送他。出席party全凭自愿,到会的人最大的头是CBC一个副总裁,另有4个其他部门的主任,这5个人自发地坐一桌,另外还有C主任的一些老朋友(多是白人)及我们几个中国人,总共不到50人。10个中国人,其他全是白人。Party既正式又随便,自助餐。科长主持,CBC副总裁致辞,朋友致辞,C主任答谢。大家凑钱送他一个小喷墨打印机,200元左右。SONY公司送他一台小音响。我也上台致辞,说您在CBC工作了30年,而我新来加拿大不足3个月,来CBC不足3个星期,我会努力工作的,并唱了一支英文歌,赢得一片掌声。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工资单给几个打工的朋友看过,他们都十分羡慕。星期四,12月5日下午,我在银行的自动提款机上看到1571.84元已打入我的帐户,真高兴。

我到CBC上班,差不多每个人都是这样开始与我对话的:"你来加拿大多久了?""两个月。""You are lucky!(你真幸运!)"Lucky是我听到最多的词。在一片裁员声中,刚来加拿大两个月,就在国家公司得到自己的专业职位真不容易!

就象在面试中C主任问我的那样,今后5年你有什么打算?现在真的很难讲,长此以往修一辈子机器,我不见得喜欢,我也得考虑D的工作问题。先稳定几个月,送孩子上幼儿园,再解决她的工作问题。若在CBC干得好也许就在CBC干下去了,否则取得加籍后,我们也可能去美国。有了CBC三年多的工作经验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我骑自行车上班,许多人关心地告诉我天冷,下雪天要注意安全。这里纬度高,白天短(今天7:35日出,16:44日落),我每天上下班天都差不多是黑的,但我总想起妈妈骑自行车上班一辈子,路比我还远,有几年吃不饱饭,早晨上班以瓜子充饥。这就是生活。

新年好,朋友们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七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王又辛专辑:新移民给国内朋友的信 王又辛专辑:新移民给国内朋友的信
    献给:
    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爽直的人们。
    -- 《傅雷家书》


    亲爱的朋友们:

    十九年前,刚刚进入大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时候,面对全校老师和学长,我引用罗曼·罗兰的话:“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正视这个世界,并且爱他。”恕我愚顽,至今不能深切领会大师的教诲。

    我是一个有正常思维,有正义感的人。我用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善意的批评,写下这些文字。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从琐碎的事情中,与读者一起,找到真情、真理。我们的眼光,应当超前一点。好象开车,你必须把眼光尽量放远。相信我的读者,自然会用他们的人生阅历来品评。您看《清明上河图》。

    国内的人可以从我的信中得到一些信息,得到一点启发;在这里的人能够找到点同感。我并没有想帮什么人,只是用别人踢球、喝茶的时间,写了一点东西。从中得到收益最大的是我,因为我得到了付出的快乐、因此结识了许多非常值得一交的朋友。

    -- 王又辛
    • 第一封信 旅行·初步印象 第一封信 旅行·初步印象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到大多伦多市(Metro Toronto)已近一周。国内亲友们都急切地想知道我们的情况,在此一并写信,打印后分寄。

      9月7日早上9:30分,"昌河"微型面包车载着我们和送行的朋友两家六口奔首都机场。10:40到达。国际出发大厅人山人海,混乱不堪,比火车站更乱更挤。两辆租来的手推车,满满地装着大小九个纸箱,共200公斤行李。挥泪与朋友告别。

      第一道关口是海关。一个海关官员坐在桌子后面,低着头并不理会桌前走动的人们。我主动上前报关,讲明是移民出境。他问有无带回的摄像机等,我回答没有,他挥手放行,护照也不看,章也不用盖。

      接下来是到航空公司交运行李。

      交运行李通过X光机,帖上封签。手提行李则不用。大箱子一件件放到传送带上,一件手提行李也交上去了。航空公司并没有按规定检查行李尺寸、重量和件数,尽管我的行李符合以上各种规定。领登机牌时,我要了一个靠窗的坐位,以免孩子影响临座。

      第二道关口是边防检查。

      因我们有去香港的经验,知道这可是个大关。在九龙海关出境时,边防武警正襟危坐,目光犀利。这时,你若心跳不正常的话,他马上会看出来。

      正在我们用气功调节心跳和呼吸时,轮到我过关了。

      出示护照、签证。他抬起眼对了一下照片,盖上出境章就算完事了。刚刚填的出境卡、预先准备的外汇携带证明和定居证明全都没用。三人出关,不到五分钟。而在九龙,一个人就不止五分钟。

      (插一句,我的儿子王昕现在拿起电话来说:"喂,爷爷,我在玩玩具呢,我在撞车呢。我因为不困,妈妈在睡觉呢,我等会儿就去。"他回过头来对我讲,"我给爷爷打电话呢。"现在是早上6:10,王昕一直倒不过时差来,4:15分就醒了,吃了一碗米饭就玩开了,我只好陪他。王昕又过来问我,"刚才是谁呀?"(可能是电信局的什么声音)他又接着说"可能是远方的爷爷吧。"写到这里我满眼是泪!)(十几分钟后,缓解情绪后接着写。)

      仅仅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出境了。在候机厅,我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我在旅行。

      机场工作人员站在大厅里高声说:"因航空公司失误,票卖多了。哪位乘客愿意明天走,经香港去加拿大,我们今天包吃住,另外奉送一张一年内有效的北半球任意两城市之间往返机票。"我犹豫了一会儿,没弄清什么意思,痛失良机。加航多卖了六张票。(后来了解到,航空公司有意多卖几张票,以防止有人误机,使座位浪费)。

      13:30,开始登机。带孩子的优先。

      14:08,我们乘坐的加航CP1020Q、波音767飞机一跃而起,离开了祖国的地面。

      王昕已在候机厅看够了飞机,在飞机里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北京到多伦多,先到温哥华。北京到温哥华漫长的十个小时,令人疲惫不堪。

      因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天黑得很快。北京时间18:30,天已完全黑了;到了北京时间22:30左右,天又大亮了。北京时间24:30在温哥华降落,当地时间是早上9:30。

      乘客大多是中国人。我的临座是北京某计算机公司的,因购买加拿大银行信用卡联网软件去加培训三周。后面也是一家三口新移民。

      温哥华机场十分雅致,用玻璃隔出候机厅,整个大厅为蓝色调。有免费咖啡、牛奶和饼干。

      温哥华时间11:50,北京时间2:50乘麦道DC10离开温哥华。北京时间6:50多伦多时间18:50到多伦多。

      加拿大边检和海关在一起办公,认真仔细地查验护照和签证,在已填好的入境登记卡上盖了好几个章,并问我们带了多少钱来。另一个官员(中国人)用普通话向我们交代了如何办理"社会保险卡"、"健康保险卡"、孩子牛奶费、驾驶证和中国人社区服务等等。因为入境的人多,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出来。

      行李已在大厅里放着。大多市正下雨,箱子淋湿了一些。在西安打包,汽车拉,火车运,再空运,一路上纸箱子经历各种考验,都挺过来了,差一点倒在最后一步。

      说来奇怪,大多市的出租车没有面包车(Van),讲好移民公司的人来接也无踪影。开出租的全是印度人。我叫来两辆大福特(不知型号,外表看来和林肯的TOWNCAR一样大),讲好价钱,每辆40加元,也不开计价器,一踩油门,飞快地驶入雨幕之中的高速公路。(*注)

      30分钟后我们到了市区(Down town)。先于我们到加拿大的A夫妇已做好了米饭,切好菜在等我们。洗澡,吃饭,从箱子里拿出被子在地板上沉沉睡去。

      9月8日 星期日 晴转多云

      前面记述的是9月7日,因时差关系,那天一共36小时,多过了半天,待我们下次从多市回国,便会少过半天。多市与北京时差13小时,因为实行夏时制,提前一小时,所以现在时差12小时。

      让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朋友。

      C老师夫妇,某大学副教授,女儿上高中。 96年中来多市;A夫妇,基础物理研究,夫妻俩均硕士,孩子比王昕小,两岁半。96年8月底来多市。C老师来得最早,一切都靠自己。A他们就容易多了,下了飞机暂住C老师家,再出去找房子。而我们来这里,A连房子都替我们找好了。

      B老师的房东是80年代初由福建农村来的,半句英语也不懂,到现在还是在中国餐馆打工过活。他的一个大家族都在加拿大,他借钱买了两栋房子(House,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再租出去。我的房东是越南来的华侨,她与哥哥、嫂子和侄子同住。房东一家的闹钟清晨4:30就响起,不到6:00全家乘两辆车分头去上班,一般下午5:00左右回来。这个房子还在分期付款。

      我们租的房子是画片、电视上常见的三层小楼,带地下室(Basement),占地面积不大。已经有100年了。一楼与二楼相同,一大一小两间卧室,分别为15平方米和9平方米,厨房、厕所各一间。三楼只是一个"亭子间"与二楼的大房子面积一样,但低,顶上是斜坡,最低处只有1米高。我们住二楼的两间,A住三楼的一间。三间房子一共$760加元/月。(CND:加拿大元,CND$1=¥6.1)。在我们之前住着三个单身,共收1000加元。据房东讲,他们三人都不打扫,房东每天下班还得先上来打扫卫生。她发誓再也不租给单身了。

      房子很干净。住宅和走廊都是木板地,墙和楼板也全是木质的,很怕火。一天,我向房东要强力清洁剂擦一下抽油烟机上的油污,她特别高兴。第二天特意多给我们一把大门钥匙,还让侄子给王昕一块巧克力。大门外楼梯旁的一小块草坪很久没有收拾了,我抽空拔去了杂草,但仍很难看,有的人家收拾得就很好,(3 米 X 3 米),估计家里有老人。也常看到老年人坐在门口的小平台上看街景,很孤独的样子。

      我们住处在市区(downtown),离繁华的商业区,骑自行车不到二十分钟,属穷人区。但这个"穷人区"是国内特级暴发户也住不上的。我去过西安北郊的一栋高级住宅小区,用20~30万元买的三室一厅,户主光装修就花六~七万元,也不能和这个小楼比。

      房子门口是公共汽车站(TTC, 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向北走200米,是一处草坪,有滑梯、秋千,旁边是一个社区中心(Community Center),内有免费为新移民培训英语的教室(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或LINC, Language Instruct to New Comers),我妻子在来这的第四天就开始上课了,还有为他们孩子附设的免费日托服务(但我儿子却不领情,这两天都是我在家看着他)。社区中心还有健身房、室内游泳池,都是免费的。

      紧挨着社区中心是一个商业区(mall),是一片大平房,内有两个大型超市,一个卖食品(Price Chopper),一个卖日用品(Zellers)。食品超市的面积比3个篮球场大,日用品超市有半个足球场大。mall里的街道都是在室内,街中心和两边还有数十家各种商店。这个mall比较小,大的mall里有150~300家商店,应有尽有。商店全是开架的,商店与超市的区别是店员的多少。

      超市里玩具真多,王昕可以自由地玩,不会象在西安的商厦或超市里时时会被店员将玩具拿走。每次到超市或小草坪,王昕都不愿意回家。而家里的大房子80%的地方都是王昕的天地。他把汽车城尽情地摆在地板上,光着脚丫到处跑,随处坐,任意躺,他可以尽情地玩。

      小学里有附设的学前班。设施不用说,十分好,有各种玩具。免费。 4-5岁的孩子每天2.5小时,每周五天。

      9月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工作日,上午我们去就业中心申请社会保险SIN卡(Social Insurance Number)。

      工作,银行存、取款 …… 凡与社会打交道的地方都少不了它,比身份证还重要。凭护照、签证填表,问几个问题后,告诉我们四星期后会将卡寄到。因为申请健康保险、存款等都需要SIN卡。所以,现在什么都干不成,只有等。(后来才知道,可以先开户存钱,以后有了SIN号,再告诉银行。)

      今天C去面试。前一天晚上,从报纸上查到一些招聘广告。因为他们俩都是学化工的,找不到本专业的工作,前几天,他们约多伦多大学的朋友见面,还发了传真,但没有回音,只好找些不要专业知识的体力工作。即使这样,一个招工名额,也会引来数十名应聘者。去洋人餐馆,因英语水平低,人家不要;中国餐馆,又不懂广东话,人家也不要。一天转下来,只有一家说请他们晚上等电话。这个并不会来的电话终于没有来。

      上星期五申请的电话,今天下午通了(本来上午就能通)。每个房间里都有留好的线,插上电话都有电,只是电信局那边没给号码,同我们家的电话移走后的情况一样。申请电话交200加元押金,三个月后退150元,50元是手续、工料等费用。每月话费25加元,打市话不要钱,到中国的电话每分钟1.3元,但还有各种减价方法,夜12~6时减价最多,最多可减至0.88元/分钟,不要忘了,还要加15%的税,实际是1.01元/分钟。

      晚上12时多,我们给国内家里打了第一个电话。

      9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爱人D(这里一般称做:我太太)带孩子去听英语课。我骑车转街,申请驾照。

      在安大略省申请驾照,必须:

      1.十六岁以上

      2.通过视力检测

      3.通过交规笔试

      这时可领G1实习照。G1照不能单独驾车,须有一名四年驾驶经验持G照的人坐在前排陪同,不能上高速公路,至少等十二个月,通过路考,可获得G2照。持G2照的人,受限制少了,可以单独驾车。再十二个月后,通过路考,获得正式开小型车的G照。

      在其他国家有证明你有两年以上驾车经验的,如有别国驾照,经视力检查,交规考试和第二级路考(即G2至G的路考),可领正式的G级驾照。若未通过二级路考,则发G1照,并立即进行第一级路考,即G1至G2的路考。否则,只发G1照,与新学车者一样。视力测试、交规考试与G1至G2第一级路考费用共100加元。

      有了G1照,就可以买车。街头铁箱子里,每周一本免费《新旧汽车购买指南》(New and Used Auto MART)、《新旧住房指南》、《用工新闻》(Employment News)。修车铺也卖旧车。在市中心驾照签发部对面的一个大型卖车场,新旧汽车都卖。那里的旧车看上去就象新车一样,都是90年以后的车,甚至96年的车,才跑了1万多~2万公里,价格都在1万加元以上。2000加元以内的旧车,表面的漆都不行了,都跑了14~15万公里的样子,也有500~800元一辆的。4000~5000元的凑合,8000~9000的就十分新了。

      街上跑的车都很新,但也时时能看到很旧的车,让我估价,也就在四千元以内。我们买了大米(8公斤/6.9元),面粉(8公斤/5.5元),牛奶(4升/3.3元),猪肉(1公斤/4.5元),香蕉(1公斤/0.64元),鸡蛋(中等大小的9个一斤,12个/1.69元),冲胶卷,印3" X 5"一张,1小时取14元,一周取9.98元,有一家很便宜,三天取6.89元。菜很贵,长得特大,颜色也怪,象塑料的,一颗大白菜1.69公斤/1.81元,单价1.08元/公斤,姜3.95元/公斤,发酵粉(yeast, 发500面0.59元一袋,或113克/3.8元),菜油2升/3.29元。所有食品都不上税,其它东西上15%消费税。公共汽车、地铁通票上车2元,车下买票1.6元,星期日及公共假日,全日通票(Day Pass),2个大人4个小孩6.5元当日有效,不限次数。

      街上的车开得都不太快50公里/时左右,在路上都十分小心,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绝不象香港那样猛冲猛停,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据说,伦敦的车开得也象香港一样)

      加拿大人给人的印象确实是温文尔雅,安静、清洁、友好、微笑、彬彬有礼。不论向谁问路,绝不胡说,都很耐心。眼睛与任何人对视,都微笑。在mall里,别人笑看我的孩子,我也会笑看别人的孩子,抬起头,大人们相视一笑。无论人种,都这样。交规上写着:"你不仅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必须时时注意别人,做别人希望你做的事,因为在路上大家是协作关系。"(But you need to do more than just obey the rules. Because drivers have to co-operate to keep traffic moving safely, you must dose predictable, doing what other people using the road expect you to do.)这条规则也同样被用于日常交往的各个方面。

      在加国政府发的"新移民指南"上说,到加国的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一·短暂的兴奋期;二·半年左右的适应期。这期间会有很大的思想变化,也会失望、灰心,这是正常的;三·熟悉了,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我在这里长篇介绍加拿大,以一个新移民的亲身经历,挂一漏万地记述下来,希望我的亲友们能从中了解些东西,因为,从事民间交流、沟通,增加中加老百姓之间的了解,也是我出国的目的之一。因为我想念你们!我希望有机会出版。即使以后我找到工作,时间紧了,也会抽时间来完成这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再见,亲人们、朋友们,希望收到你们的来信!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五日 于多伦多 



      *在这里看中国生产的东西,和在中国看见日本产的东西一样毫不稀奇。粗瓷盆、碗、假冒的打着"555"牌子的不锈钢锅、一般性的衣服、行李箱、玩具、我买的松下牌传真机、中国产电话机、小电器、自行车等应有尽有。反正,国内能见到的,这里都有,无论"进口"还是"出口"的。

      *电视里两个常见的主题:一个是爱情故事,另一个是罢工新闻(有点夸张)。上周一,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有2万人罢工,说预计到周三将另有5千人加入,到了周三,罢工人数已达三万人。甚至CBC的员工也闹着要罢工。

      *这里的电视机,极少有多制式的。进口电视机也是专为加拿大生产的。我买的是松下20寸,加税414元,加拿大生产(我在国内用松下21寸)普通频道加增补频道共181频道,带"图文"功能。某些节目,显示节目中对话的文字字幕。有此功能的电视,可将字幕叠在画面上。

      *我的房东申请了有线电视Cable TV,有30多个普通频道和12个加密频道,有CNN、DISCOVERY等等。没功夫细看,内容极干净。最多是周末夜里2、3点以后,有妓女作广告。一群人在跳舞,挨个过来讲几句,介绍自己,请你现在就给她打电话。除此之外,正常节目比国内的干净多了。没有解码器,不知加密频道如何,听伴音,也都是些极正常的节目。

      *电器不讲究功能,没见到街上卖能放VCD的机子,录像机也少见SVHS。

      *公共场合的文字,除英语外,好象就是汉语了(并不夸张)。中国人开的商店、介绍性的小册子里常见中文。

      *在多伦多大学,一眼望过去,见不到中国人才怪。在唐人街,几眼望去,也见不到几个白人(略夸张)。唐人街的街景,和广州香港一样,只是没有高楼。一样乱,一样挤,一样地乱丢拉圾,一样地少付工钱。

      *广告差不多都是实拍,极少用三维动画。



      *注:

      Ke Jin 朋友来信说:"给你的第一封信补充一点(我自己贴不上去):从Toronto机场去市区的taxi都不是按记计程器收费的。这是政府的规定,以防止欺诈(比如故意走弯路)。政府有关部门将整个大多市分为十几个收费区。计程车必须按所到达的区收费(小费无规定)。如有违规,重罚。祝好 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二封信 猎取工作 第二封信 猎取工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亲友们,您好。

      让我接着上封信,继续写下去。

      到这里来,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目前失业率是8%,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地铁站里有一则快餐店广告,上面写着,我们不能帮你尽快找到工作,却可以让您现在不饿。可见找工作是一个日常性的话题。

      B夫妇来了,就急着打工挣钱。他们查各种报纸,打电话、发传真,绝大多数石沉大海,也有个别公司写来了拒绝信,几个来电话要面试,他们往往步行几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去应试。

      B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二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cm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B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元和$30元,后来又有一天,B自己卖出的多了,没要公司补贴,挣了$25元,这种当天分钱是最好的了。

      C找到的工作也类似,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二十一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干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后来,BC看穿了,这么干不行,还得发挥专业的优势。他们以前到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人事部门查用人信息(Human Resource,管招人),按信息发传真,递上自己的简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发出上百个传真了,永远是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这里当地人比,实在没有优势-工作经历、语言、人际关系等等。

      前几天,他们又换了一种办法,先去大学或医院拿介绍,这种介绍十分详尽,甚至列出每个主持研究人员的姓名和照片、每个正式工作人员的姓名,及他们的研究内容及资金等等情况。有的放矢发简历。主持研究的教授可以到医院或政府申请经费,自己聘工作人员,招几个人,付多少钱,全由教授自己决定。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但教授常常招学生,可以少付工资,这样的话,用人量很大,却不会到Human Resource去招人。

      B昨天就找到了这么一个教授,现在还不知情况怎样,据说年薪只有一万多元。

      E,去洋人餐馆应聘女招待,一个职位十几个人去应聘,看这样子她也不会被聘上,只好回家抱着被子哭。E想得太天真了,期望又高,她以为,白领工作找不到,餐馆工这一必修课总能上吧。

      要知道,白人、黑人等等,也有许多人文化程度很低,他们只能干不要文化的工作,面试时一开口,就把初来的新移民比下去了。街上看到的筑路、建筑、擦高层建筑外墙玻璃、收垃圾等粗笨工作,差不多全是白人,连黑人都很少。据说是这类工作工资很高,工会组织的势力又大,老板招什么人,工会会有影响。

      F在国内博士毕业,自己联系访问学者到美国。一年半了,在美解决不了身份问题,只好移民加国,来这里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工作。

      G夫妇及孩子,在德国7年了,解决不了身份问题,移民来加国。

      我也发了十多份传真,给各个电视公司,也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多数都无回音。有一次,直接闯入某电视广播公司,恰好技术主管有空,接待了我。他先问我是如何找去的,为什么不预约,我赶紧回答,才来两周情况不熟,不懂规矩,从电话黄页查了地址就来了。他又问我一些电视和广播、发射的一些专门术语,他们的节目正播着广东话节目,问我懂不懂。告诉我,他是从巴基斯坦某电视台来的,我用手写的简历不行,得正规、漂亮些,然后,不大客气地送我出来。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因为到现在为止,这是唯一的技术主管和我直接谈话。

      9月16日,我到CBC,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加拿大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样,是国家广播公司。

      承蒙朱师傅介绍,去CBC找N先生。小伙恰好出差,要一周后才回来。

      经人指点,我来到CBC的Job Shop(Human Resource下属专管招人的机构),屋里有几个文件夹,分别写着"内部"和"外部"。有的职位,只招已在CBC工作的"内部"人员,而"外部"的职位,是无论"内"、"外"人,都可应聘。这个内外与国内"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概念不同,只要聘入CBC,哪怕是三个月的临时性职位,也是"内部"。

      那天,有两个"内部"职位,播出部技术员和后期编辑技术员,一个"外部"

      职位,一般性维护技师(General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我只能应聘维护技师。

      填表,交了两份手写的简历,回去等通知。

      这是临时性职位,工作时间是一年,年薪29,000~39,000,内容是一般性维护、修理、设备安装、联线,向使用机器的人介绍操作方法等,工作内容与国内技术人员相同。

      一周后,24日,CBC技术主管来电话,说简历已看过,还需要参加一个笔试,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由Job Shop的人通知。

      又过了一周,10月3日,又是技术主管发来一个传真,告诉我,考卷已从蒙特利尔(这里译为满地可)寄来,让我一周后参加考试。我打电话问他,考什么内容,好做点儿准备,他说他也不知道题目,只是些基础知识,不考操作,他叫C,从名字上看,象是中国人。

      再过一周,10月7日,来加拿大整整一个月了。

      上午9:00,到CBC。一共有3个人参加考试,香港来的老陈,40多岁,另一个人已在CBC工作,和我差不多年纪,象印度人的样子。时间紧,来不及多谈,有职员领我们到一个大会议室,宣布考三小时,不得离席,请先上厕所。象高考一样,每人一个信封。自己拆封,内有厚厚的一叠考题80页,两张答题纸和几页草稿纸。我的英汉字典是征得允许后,才放在桌上。

      考题说明上讲,50道电子基础题,30道电视技术基础题。我象翻书一样,翻一下题目,好家伙,全是些电路等等的图。第一道题是:达林顿管是做什么用的,天啊,这是《电子线路》课上学的,鬼才记得它是干什么用的!得了,先做后30题吧。第51题是,在调音台上,加上从电吉它来的信号后,输出音量减小,可能是1、2、3、4,这种题好答。但后30题中,有七八个问题涉及到NTSC制式标准的具体数据,这就只好连猜带蒙。再转回前50道题,细细一看,其实不难,有RC电路时间常数,RLC电路频率响应,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化简,计算机原理,涉及面宽,但题极简单,如:问计算机中有三条总线,是哪三条等等,但问题是许多东西早就记不清了,好比一个用惯了计算器的人,忽然让你用笔算两个4位数乘法一样。只有两道题,我没大读懂意思。用了八次字典。考完之后,考题、答卷纸、草稿纸又全部装进信封寄回蒙特利尔。

      经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CBC招人的要求。我现在就可以到多伦多大学办一个借书证,把大学和现在用的东西复习一遍,以适应它的要求。所以,下定决心进CBC是有可能的。我要努力去做。

      一个职位越难得到,它也就越好。据说6个月的短期职位就是比较长的了,第一次谋职,能得到3个月的合同就不错,何况这是一年的合同。

      9月30日,我还在CBC申请一个音响工程师助理的职位。实际上是个跑腿的活儿,音响工程师让干点什么事,如放话筒架、架机器,复印节目单等。但对人的要求却不少。高中毕业,音频技术课程或工作经历,一年以上,必须有现代录音室设备的知识。包括并不仅限于:数字线性磁带录声机、模拟24轨机,不少于8路输出的多轨调音台,及多种辅助设备,包括限幅器、压缩器,平衡门等,多种麦克风及性能;能操作多种主要的音频后期制作设备;能看懂系统图;必须完全了解基本音频后期制作系统,包括线性和非线性,设备间联接,及人与设备的结合;音频后期制作 信号路径,基本设备操作,调音台、录象机、同步系统,多轨机操作;还应具备多种手动操作技能,包括音乐录制方面;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组织和计划能力;非正常情况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熟悉后期制作产业,包括音乐杂志。以上是节译出对这职位的需求。它的工作内容是国内干音响的人都在做的一样的工作,而对人的要求,却是国内音频高级工程师也不见得完全具备的。我不知道这里的小伙子是否真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这个职位,没有给我回音,我知道,它需要的是象我台文艺部聘的小董这样的小伙子:能干、肯吃苦、听话、腿勤,有眼色。

      H买东西时认识了一个商场里工作的中国人F。F在国内是英语教师,数年前来加,来加2周后,就在这个商场找到了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F介绍H去商场工作,因为圣诞节快到了,要增加临时职位,负责下班后往货架上摆商品,晚上8:30到深夜。每小时工资9元。H去面试,又拿出卷子来考试,15分钟内答完:四则运算题、几组数字找出其规律,几种形状找出其规律,一段短文讲该店历史,及宗旨;某年其分号已遍布全国,问:阿尔伯达省有无分号,店的宗旨是什么(价廉),BUY的反意词是什么,等等。

      第一次面试通过了,请等电话,还有一次面试。

      这封信前一页讲B去某医院的一个实验室去面试。也是在医院走廊里见到一个中国人,那人十分热情,告诉他某教授有钱,正要招人。他去了,大老板说二老板要人,二老板见了后说可以,但要请示另一大老板,第二天,三个老板都在,见过之后,让下周一再来,因为还有9个人也在申请这一职位。让他下周一再来,就只好在家等电话,看来有戏。我们且等着吧。

      E看见一个快餐店生意红火,就进去问要人否?答曰:"要",交谈之后,要E的SIN卡,E的SIN尚未申请下来。过几天SIN来了,赶紧给送去,店主仍表示"要",请在家等电话。

      诸位看官,世人都说国外好,唯有工作最难找。在第一封信中,讲这里阳光灿烂。这里确是阳光灿烂!没有大气污染,太阳光硬硬地照下来,西安永远没有这么明亮的太阳,这么碧绿的草地、蓝天和白云!!!W每天早晨去餐馆上工,用他的话讲,是迎着朝阳,走向地狱。

      拥有一份工作的人,是十分自豪的。我去申请电话,正与一个大块头的白人职员讲话,一个显然与他认识的黑人妇女,向他打招呼," How are you?"你好吗?他大声回答"Perfect never nice!"棒极了,没治了!当然多少带点调侃的味道。我被他的高兴劲渲染得,没有工作也满面春风。的确,在这儿的工作人员,都对工作很认真,我接触得最多的是店员、接待员,他们都认真、有效、彬彬有礼地工作。没有松松垮垮无精打彩的人,更没有粗鲁冲撞、翻白眼的。

      接下来的信中,我会讲我们每周六去富人区拣东西,YARD SALE 买便宜货,去市区,尼亚加拉瀑布去玩的见闻,欢迎继续收看。

      因我初来乍到,所见所闻难免片面,好也罢,坏也罢,姑妄写之,姑妄读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祝每个人愉快,请微笑。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三封信 穷人 第三封信 穷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谁都不愿当穷人,可事实上当你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节衣缩食地生活,你的思维方式也就跟着起了变化。

      来到加拿大,我们首先面临生活费用的巨大支出和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的双重压力。尽管对于当地人来讲,食品和日常用品都很便宜,但我们总是习惯于折合成人民币来考虑。价格一旦乘以六,再用国内的消费习惯来看,真是贵得厉害。

      我们在超市里买东西的原则就是在许多种同样的商品中,挑单价最低的买。C家住在唐人街附近,四处转转,找最便宜的东西或下午快收摊时买菜、水果等。在最初的日子里,我们每天的话题是找到了什么最便宜的东西,接下来是发了多少求职信或传真。后来,我们都有了自行车,我每星期六都出去捡东西,从街上回来,不走大路,专从居民区小街穿。回来之后,大家打招呼的话变成:"嗨,今天又捡到什么了?"

      我们到这里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捡东西的生涯。

      我们租的是两间空房子,只有房东不用的一张单人床。大房子里有一个双人床垫。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俱。

      第二天我们两家到附近转转,没走多远,就发现一家的小院子里放着一个双人床垫,显然是扔掉的。Q当即要和我抬回去。诸位:虽然我在国内,也就是当时的几天前,我还听到过有关在国外捡东西的趣闻,但这个完好的,只是有点旧的床垫突然真的出现在面前,并要我把它搬回去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知道是没有捡这么好的东西的习惯,还是碍于面子。但的确是没有床用,这个床垫又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我只好答应,抬吧。自我打趣着,说笑着,把它抬了回来。又过了一天才铺上床单用。谁知这一用,就尝到了捡东西的甜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就捡来了三辆自行车、三台电视机(两台是坏的,再后来遇到电视机根本就不去看它)、一台洗衣机(坏的,房东也不让用洗衣机)、又捡到两个双人床垫、电话机、工作台灯、四把折叠椅、儿童自行车和小小孩的塑料自行车、数把椅子、(后来捡到好的,就把前面捡到的不太好的扔掉)、两个大行李箱、两个小行李箱、一个公文箱、两个女用皮包、三个平底煎锅、自行车儿童座、细瓷茶杯、玻璃杯、计算器、玩具、衣架、电熨斗熨衣板、不锈钢锅、体重秤、桌子、新的布料……反正你打算买的都能捡到。当然这些东西都多少有些旧或有点残损,比如自行车,车架、两个轮子、车把、脚踏这几个主要部件都在,内胎可能不好,链子长时间不用已锈死,拨链器也锈死,闸线锈死。要去买这些零件可就太不上算了,动辄几块钱。好在我带了十分齐备的工具,拿上钳子、改锥、活扳手三样,上街去,看到锁着很旧的或已被偷去了轮子之类主要部件的自行车,你尽管按需去拆。到商店里买来润滑油,三辆自行车就这样拼装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我这样没有工作,又有修车技术的人才会去干。捡车子,拆零件,修好,少说也要三天时间,而有固定工作的人,一、两天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新车。一般的山地车100~250元,好的要500~600元。

      捡东西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收垃圾的日子。最常见被扔掉的东西是床垫和椅子,这可能和这里人的块头大有关。我们捡的旧电视机,拿回来一看,好的!20"松下彩电,只是太旧。遥控器当然没有,选频道还是旋转式的,叭嗒叭嗒地转,显像管老化了颜色不正。第二个途径是有人收拾房子,整理出常年不用的东西扔掉。第三个途径是那些搬家的人,要把房子清理干净。如时间富裕,可用Yard Sale(院内销售)方式卖掉。也有人直接扔掉或让过路人进屋去随便拿。

      Yard Sales是一个好去处。阳光明媚的周末,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摆到院子里卖掉。多数是零散的各家分别卖,也有四五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壮观的市场。卖的最多的是孩子小了的衣服、玩具等。其实,卖什么全凭主人的爱好,比如男人就卖小电器、体育器械,女人就卖衣服、小摆设。有孩子的家庭肯定会卖小孩的衣服、玩具。穷一点的人家就希望能卖上一点钱,要价自然就高些。我们不去讨价还价,一看价高,回头就走或去远一点、富一点的地方。我们用1块钱,各自买了一条牛仔裤,50分给各自老婆买了一条牛仔裤,给孩子用25分买了一件厚外衣,现在穿正好。买的最大一件便宜货是一台便携式的佳能电子打字机,卖主要价50元,说新的要300元。我带来的打字机路上摔坏了,在街上重打了一份简历花了8块钱。Q夫妇的简历都要重打。这台打字机是电脑式的,可存2000字符,就是说打错了可以修改,十分中意。我们就和主人套近乎,培养感情,Q结结巴巴地大侃日本人坏,因为主人曾在佳能公司干过,知道日本人的毛病和日本侵略中国,又讲我们不是想压价,只是没钱,却又十分需要它。好在我们用汉语商量对策他听不懂。最后用30元买下。但Yard Sale也有买错的时候,我曾用5块钱买了一个挺旧的电熨斗,也不喷气了。两个星期后,在街上捡了一个很新的,回来一检查只是电源线在里面断了。所以我们总结出经验:买的东西再便宜也比捡的贵,要买的话,只买急需的、拿回来就能用的。

      捡东西或在Yard Sale上买到便宜货当然挺高兴,别人也在Yard Sale买东西,但都是开着汽车去,只有我骑自行车。星期六早晨,富人区的人们,大人孩子全都穿得整整齐齐去教堂做礼拜。我们为生计而奔忙的时候,人家体体面面地去朝见上帝,这时候我脑子里马上现出高尔基脖子上挂着面包箱子,站在大学门口卖面包的情景,滋味十分不好受。而每周六,我与家人告别去捡东西时,常常浮现出70年代初,父亲们骑车去很远的农村买鸡蛋、换大米的记忆来。

      贫穷,有的时候是环境、也有的时候是社会基础造成的。

      我到过专为穷人买东西的店"Goodwill"-好意,它的店徽是半个脸,俗称"半边脸"。它专卖由人们捐赠的或废弃不要的旧衣服、家具等。店在闹市区(123 Richmond St. E.),挺好找,面积也不小。我先走进一个大厅,里面是一排排的桌子,象集市上用水泥砌的小台子,成堆的旧衣服、鞋、包、皮带等乱七八糟地分类堆着,顾客拿着大塑料袋,从堆里扒出东西来,看也不看就塞进塑料袋里。顾客里年纪大的较多,也有中年的,各色人种都有,人们眼睛只盯着货物,全不互相看,表情呆滞。成双的和不成双的鞋子和旧衣服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味道不太大),个别工作人员戴着口罩,他们用手推车把衣物推出来,堆在桌子上,顾客就走过来翻拣。我站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尽管我不富裕,在农村也见过穷人,但城市中这样的穷人,在中国也不多。这之后,每当我想起Goodwill里的情况,总是心有余悸。旁边的一个大厅里,象商店一样,分类挂着洗过的旧衣服,按类卖。旧家具在楼上,都不便宜,质量和我捡的东西或Yard Sale一样,相当旧。我下了决心,再也不到这个店来了。

      我亲爱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你有过贫穷的亲身经历吗?

      公园的长椅上、建筑物边的避风处、冒着热气的出口上,都见过无家可归者。有单独的,也有两三个人一起的,穿着脏衣服,有的人也乞讨,这些人都在中年以上。最繁华的Yonge街,商店门口,小年青无家可归者躺在睡袋里,头发弄出各种颜色和样子,一边玩一边乞讨,他们是胡闹的。无家可归者毕竟是极端的情况,人数也极少。但城市中,平民的日子过得也不轻松。

      越南华侨G,她小学时,正是北越打南越的战争时期。不到二十岁时从越南南部以难民身份来这里,她一来,就被送去学英语,完全没有基础,过了四个月才大致明白了一点,六个月后就到工厂做工了。后来,她又连续两年在夜校学英语,听、说可以了,阅读十分困难,不能写。以后,她接了哥哥嫂子来。地下室住着嫂子的弟弟一家。她们在越南,就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G的父亲早年从中国广东到越南,现在她的亲戚都在越南。G和Q太太分别在两个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里工作,两班倒(生意好的时候是三班),早班7:00~16:00,中班16:30~0:00。她们都是早班,手工操作,没有什么技术,现在都是四十多的人了,下班就很累了,还得准备第二天大人孩子的饭。中午吃饭的时间只有30分钟,工人轮流值班,每天有一个人提前把大家的饭热好,另一个人饭后收拾,这样争取时间,吃饭的时间略微宽裕一些。孩子也带饭上学,每天中午吃面包,再烦也没办法。孩子小的时候,早上五点多就送到附近白人老太太家,9:00,老太太送孩子去学前班或小学低年级,下午放学的时候再接回来,Q太太5:00左右下班接孩子回家,连续好几年。现在,每周六上午,带孩子去学中文普通话(这里叫国语Mandarin ),下午学绘画,再给孩子买点吃的。平时的晚上,Q太太总是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教孩子认字。可惜孩子十分腼腆,不愿多讲话,和王昕也玩不到一块,否则我也可以教他普通话。(现在我们都用英语和他讲话,慢慢地建立友情)她们和加拿大社会的接触十分有限,她们认识到国语在加拿大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好现象。她们买的这所房子临一条大街。这是一条很长的交通干线。虽然不宽(双向四车道),但很吵,所以房价高不了。由于文化程度低,她们想找个更好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很难,只能维持现状。

      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在罢工,劳资双方已达成协议。主要是工人不愿加班、超时工作,罢工尚未结束。

      本周,是"抗议省政府行动日",司机、教师、护士等星期五罢工,星期六游行,抗议政府削减预算。因为削减了预算,要关闭包括妇产医院在内的十五所医院等等。星期二起已有人在公园里搭帐篷住了进去。D上课的学校,老师让学生给市长写信,要求保留这所学校,并把信抄成大字报,贴在教室里,请省教育部长来看。(据说省教育部长此公连高中都没有毕业,但有钱。)

      现抄录一点CBC部分职位的年薪:磁带编辑(剪辑)3.5~4.4万,体育部经济主管6.2~7.7万,汽车维修技师3.6~4.1万,秘书2.6~2.7万,高级职员2.7~3.4万,初级维修技师2.9~3.9万,报道/编辑3.4~3.7万,制片人4.5~5.7万,记者3.4~5万。好象可以这样说,工人、没有大学学历的3万以内,初级职称3万多,中级职称4万左右,高级职称5万左右,领导6~7万。

      上周二,15日,CBC打来电话,告诉我,三个参加考试的人只有我一个通过,因为要招两个人,他们继续招聘,招聘截止日期是22日。若有人应聘还得考试,通过的和我一起面试。打电话来要我等面试通知,估计得下周了。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四封信 打工 第四封信 打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打工指的是活重、钱少、不稳定、没福利的工作。

      我很幸运地来加拿大66天便得到了正式的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有去打工的经历,上这个留学生的必修课了。下面介绍的是国内来的其他朋友的打工情况。

      所谓出国后情况越来越好是指刚来第一天,担心落脚问题,然后是找房子,一个多月后,都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安心多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

      AB老师夫妇:A先生,40多岁,外科大夫。B女士,实验室工作。A先生在日本6年,B女士去日本2年。无法解决身份问题,9月底移民来加。A先生在日本不能正式从医,只好干医生助理。B女士在游戏机店看门,打扫卫生。A先生告诫我们要彻底忘掉你是医生,事实上,在餐馆切鸡和在手术台上切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小有积蓄,来这里买下一个小杂货铺,卖一般食品,水果等。孩子上中学。

      CD老师夫妇:C先生,45岁以上,国内博士,某大学副教授,电子专业。C先生4年前自费留学来加拿大,后到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在家修电器。D女士来加2年,在衣厂工作,每月多则可挣两千元,少则可挣一千元。她说,来这后就没停过一天手,天天干活。开始时心里不平衡,后来看到身边年轻的学士、硕士也和广东、福建偷渡来的农民一样干活,心里就平衡多了。他们的孩子在国内上大学,要挣钱供孩子来加拿大读书。C先生在洋人工厂工作,福利包括全家人80%的药费、看牙、两年配一副眼镜。

      EF夫妇:E先生,某大学副教授。来加3天后,到唐人街中国餐馆干烧烤工。每天10小时,每周六天,管两顿饭,每月收入一千挂零。F,在衣厂工作,先从车衣工干起,计件工,每天收入从几元到几十元,一般三、四十元。后来熨衣服,计时,6.85元/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一般十小时以上,最长干过16小时。她的衣厂15台车,老板夫妇也一起干,一般都干到夜里12点、1点,早上来的晚些,比工人干得还多。早上一大早,他们来不了,还打电话问一下谁没来。计件工虽说干多长时间可以自定,但干得少了,机器闲着,老板的脸就会拉长,所以至少工作10小时。工作慢一点,老板也会变脸。一同干的农民们都很知足,广东农民还合伙欺负讲普通话的,比如,把难做的活给你做,不断地换花样,刚熟悉一个,又换花样了,甚至偷偷倒掉别人带来的午饭。

      GH夫妇: G先生,30多岁,硕士。G先生好不容易在一个超级市场找了一个夜间上货的工作,每天9小时,7元/小时。4周才让他工作了14天,因英语差被开除。现又在油漆工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8小时,7元/小时,有有害气体。H女士来这很多年,在一个北京人开的小餐馆帮厨,6元/小时,干完一周后被开掉。找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曾有数次面试机会,因竞争太历害而未能成功。孩子,尚在国内。

      IJ夫妇:I先生,近30岁,学士,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经济条件好。J女士在工厂干包装工。I先生埋头考托福,希望明年秋季能上学。上学的奖学金15000元/年,比打工挣的还多。

      KL夫妇:近30岁,某大学,分别是机械,石油化工专业博士、硕士。K博士毕业后,自己联系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两年后移民来加解决身份问题。三个月后才找到一家电气厂绘图员的工作,用AutoCAD,工资很低。L女士无业。

      MN夫妇:30多岁,生物学士,小学教师,英语差。M先生在包装鸡的工厂工作,每天要包两吨多,老板在办公室用闭路电视监视着工人,稍一慢就大叫。工人手脚不停,他还嫌慢。M先生说:"老板象恶魔一样!"他辞了工到一家衣厂干杂工,7元/小时。N女士到富人区干住家保姆,每周一早晨到周六晚上住在雇主家。主家是香港人。任务是在孩子们上、下学时站在门口迎送孩子们上下校车。每月1000元。他们的孩子尚在国内。

      OP夫妇:30多岁。北邮毕业。两人英语都差。O先生在家具厂工作。P女士上免费英语学校,带孩子。

      QR夫妇:30多岁。分别是电力硕士和中文学士。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女孩家。此女孩将临产,身边没有亲人。女孩雇他们每月800元,伺候月子,免费吃住。Q先生衣厂杂工。孩子2岁尚在国内。

      ST夫妇:计算机学士和医学学士。S先生在吹塑厂,7元/小时。T女士则用20元在星岛日报上登了一则广告,称自己是教师,愿教孩子。许多人打电话来,她挑了一家两个孩子的,带上自己的孩子上人家家去看孩子,每月500元。

      以上是我认识的5月~9月移民来加的几家人的大致情况。我相信大家在看这些内容时可能会发出苦涩的笑。而这些情况是大多数爱面子的中国人在家信中不愿如实讲出的。据他们讲在衣厂,高学历做体力工的比比皆是。要讲理想、事业恐怕不如养家糊口来得实在。

      因为我一分钟也没打过工,其中滋味没有亲自尝过。听别人讲述,毕竟隔了一层。接触的人也少,上面讲的10家人并不具代表性,只是我所认识的人。从他们的情况来看,找不到专业工作的两大难关,一是英语口语差,二是国内工作水平低。各种工作的机会还是有的,关键看你个人水平。我们要用十二分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来弥补这里社会经验与语言能力的不足。不知诸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国内人们打招呼很常用的一句话是:"没事吧。""没事就好。""混呗。"已经习惯如此生活的人不要说出国,就是去深圳闯一闯,恐怕也会叫苦连天。

      亲友们,请破除对国外的幻想,从自己手边的事做起,为祖国、为民族,也为自己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想念你们!请来信谈谈你们的生活情况。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五封信 孩子 第五封信 孩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到这里来,还有很大的一件事是孩子怎么办?

      来之前,许多朋友劝我们,2岁半的儿子王昕可以先留下,以后再回国接一趟或干脆等几年,稳定之后,再给孩子办亲属团聚移民。我们考虑孩子一直跟我们长大,我们去香港面试的十来天,是和孩子分别最长的时间,分开了都不习惯,于是一起带来了。J的孩子比王昕小一点,他们就把孩子留在国内了,眼看在这里挣钱不易,赶在明年四月,签证到期前回去接孩子,经济上很困难;若以后再办团聚,花钱,又花时间。他们现在最希望能有人来多伦多,把孩子带来。

      但孩子来了,麻烦也来了。入托儿所很贵。全日制的幼儿园或托儿所,有从0岁~2岁就收的,但大多收2岁半以上的。2岁半至5岁,一般的幼儿园收费每天$30~40元, 7:00~18:00日托。这样,一个月下来,得600~800加元。好在政府福利中,有一项"儿童服务"的日托补贴(Day Care subsidy),根据父母的收入情况,支付部分托儿费用。家庭年收入低于16000加元,全由政府支付,补贴的钱不给父母,而是直接打入您选好的幼儿园的帐号。家庭年收入高于五万加元,或银行存款高于4500加元,则没有此项补贴。

      政府一手从纳税人手中拿钱,又放到另一部分需用钱的纳税人手中。申请这项补助并不十分费事,只要父母双方都有全日制工作或全日制学习,无法自己看孩子,很快就获批准(每周三、四早晨8:00,父母到Metro Hall带证件去面试。一定要提早至少一个小时去排队)。

      幼儿园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得很多。我看到一个小幼儿园,有小大两个班,各有不到二十个孩子,就办在普通的房子(house)里,孩子玩和活动分别在一间屋子的两头,室外活动的地方也很小,看孩子的二、三个老师象家庭妇女一样,面目十分不雅,每天收30元。另有教堂或小学、儿童活动中心办的,条件就好多了。首先是室内室外地方大,十多个孩子一个老师,教孩子学点东西,另有专职的人做饭,打扫卫生等,每天要30或近40元。也有少数大多伦多市(Metro Toronto)政府办的日托,8个孩子一个老师,条件很好,但收费也高,反而是低收入家庭,享受政府托儿补贴的孩子才去得起。

      10月上旬,我转了几家幼儿园,填表申请孩子入园,并申请了政府福利的幼儿园津贴。政府托儿服务津贴是给父母均有全日制工作或学习的孩子入幼儿园的补贴。现在我在CBC全日工作,D继续全日上英语课,符合申请条件。上星期,我到多伦多政府大楼10层儿童服务处,去申请这项津贴(地址:Children's Services Division 10thFL, METRO HALL, 55JOHN ST.)。带去的材料有护照、签证、社会保险卡(SIN卡)、父母双方全日制工作或学习的证明信、父母双方收入证明或上一年的报税单、全部的银行帐号及每个帐号最近的存款余额证明(存折或月底由银行寄来的一月存取款细目单Statement)还有交房租证明。父母双方必须出席,由政府公务员面试。根据我的收入情况,得出我每天应交托儿费金额是4.75元。我们看到好的幼儿园每天收37元,那么政府每天补助我们37-4.75=32.25元。如果我不止一个孩子送幼儿园,我交的钱,仍然是这么多。这样我们每月花130元,而政府补助704元,我一天交的收入税是20.90元,还抵不上这个津贴,这就是福利社会使低收入的人也能过得好的一个例子。我们有个朋友在打工,每小时挣7元,妻子无工作,他们申请这项津贴,幼儿园费用政府全补,申请入园及津贴用了一个月,现在孩子已入园。所以移民来加,孩子完全可以一同带来,会省去很多麻烦。

      这里孩子都不穿开裆裤,3岁的孩子还在裤子里垫纸尿布(diaper)。开始来时,我们不知道这样,王昕在mall外撒尿,常有人投来敬佩的目光。孩子若要尿布,每月花费近百元。

      来这几天后,D去社区中心学英语,孩子就送到社区中心为学英语的新移民附设的免费日托班。王昕在国内没有上过幼儿园,第一天送他去,他大哭大叫,D不得不陪他在幼儿园玩了一上午。第二天,硬把他留下,他在里面使劲拉门,大叫:"我要妈妈"哭倒在地上,哽咽着高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那情景十分悲壮!可惜老师听不懂,还问"What is 'QI LAI'? "。中午回来,嗓子都哑了。下午,还是硬送去了。第三天仍哭,妈妈一走,他就不哭了。下了课去接时,他拉着妈妈的手一起玩玩具,不愿走。第四天去,就不哭了。十天后,自己就愿意去幼儿园了。

      在第一周里教给他,尿尿时对教师说:"Pipi Please"在家里练习得很好,但去了却不敢说,几乎天天尿裤子,老师手忙脚乱地用清洗剂清洗地毯。有一天,居然把"巴巴(Pupu)"也拉在裤子里带回家了(老师不让穿开裆裤)。

      幼儿园里有七个孩子:阿柳,五岁的黑人男孩;茵芳,越南小孩,五岁;朱丽亚,朝鲜--中国,两岁半女孩;两个印度姐妹(五岁、三岁);王昕;还有一个波兰男孩,约三四岁,比王昕高半头,白人。波兰男孩来的第一天,和王昕抢东西,被王昕一巴掌打回去,纵情大哭起来。平时阿柳常和王昕抢东西,王昕占不到便宜,就大叫,老师就去制止阿柳。茵芳很有姐姐的样子,最喜欢和王昕一起玩。

      因为语言不通,阻碍了王昕与别的孩子玩,他一般不主动和别人讲话。在滑梯上,即使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也不讲话。今天早晨,在滑梯下,他想拉一个四岁的女孩一起上去玩,并说,让她也上去。那孩子听不懂他说话,就跑到我跟前来问:"他是不是讲别的语言?"在公共场合,孩子们当然都是讲英语,即使在全费日托班上,阿柳和茵芳也都讲英语,因为他们的哥哥姐姐们都讲英语,尽管他们的父母可能不太会讲英语。

      提到兄妹,我现在觉得独生子女的害处真大。洋人的孩子一般都是兄弟姐妹一起玩,大的带着小的,父母都远远看着。王昕只能自己玩,他特希望我也爬上去和他一起玩。洋人的孩子胆子都大,小的跟着大的学,大的也知道照顾小的。这样,对孩子性格的正常发育,极有益处。

      加拿大政府对孩子的福利之一叫做CHILD TAX BENEFIX,俗称牛奶金。 18岁以下,孩子每人每月85元,7岁以下再加17元,再根据父母的收入高低有所增减。移民孩子从入境的第二个月起发,直接打到父母的银行帐号上。我们算了一下,王昕每月牛奶、水果、零食等用不了50元,这儿买鲜海虾,4~8加元一磅(450克)比国内还便宜,王昕一天中午吃了10个虾,晚上又吃了6个,一边吃一边说:"在奶奶家吃过的虾也是这样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收入,低收入的家庭也可以保证让孩子吃得好!比如我,若没有这笔钱,我就不会常给孩子买虾吃。

      巧克力等零食,这儿的父母也不一定总给孩子吃,对较小的孩子可采取"愚民政策",根本就不告诉他巧克力好吃,他也就无从要起了。王昕在这儿,不吃巧克力,只给他买SKITTLES糖豆豆(他在国内就喜欢吃),一次吃两粒,一天也就两三次。最近两周饭量大增,体重明显增加,屁股、腿、脸上胖多了,他喝的全是鲜橙汁、苹果汁(纸盒、塑料筒装,1.5--3元/2升),喝时兑点自来水,他很爱喝。

      要说这里是孩子的天堂,一点也不假。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孩子都是呵护备至。接送孩子的学校车,司机的执照等级是最高的。学校车停下,孩子上下车时,街两边的所有车辆都得停下,让孩子过去,否则罚得极重。不停车,初犯,200到1000元罚款,扣6分,扣驾照30天;5年内再犯,500-2000元罚款,扣6分,加6个月拘禁。上、下学时间,学校雇人站在学校附近的主要路口,手执STOP停牌,护送孩子过马路。

      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上,都有供孩子玩的大型玩具、滑梯、秋千等。这些玩具都十分坚固,我坐上去跳跳也没问题,且都有人定期检查、维护,我还没见到有什么地方掉个木板或断条链子,比公认最好的西工大幼儿园强多了,我敢说,西安没有哪个公园的大型玩具,比这里的玩具质量好、保养得好,而且这些玩具都是免费的,没有围墙的。

      刚从国内来的孩子,明显地胆子小。我在逐渐练习王昕的胆量,现在,他也能象别的孩子那样,从2米多高的螺旋形滑梯上快速滑下,又从距地40多厘米高处落到沙地上,打个滚爬起来,又上去了。今天下午,我第一次带他到社区中心的幼儿园学游泳课程(每周三天,每次约半小时),免费。室内游泳不但免费,还免费提供热水淋浴、浴液。社区中心还有柔道训练,大型健身器材等一概免费。公共图书馆有各种语言、各种年龄孩子的书、磁带、CD盘等。全部免费借阅,若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比中国富人上的"贵族学校"强。

      孩子语言能力强。刚来时,王昕根本不看电视,现在也喜欢看动画片和广告了,通过动画片学语言,也是一个好办法,是每天在幼儿园三小时之外的学习时间。他在幼儿园学了"两只老虎"的曲调,歌词是"Sunday、Monday..."和"Where is mami,......"。我教他唱"Happy New Year"和字母歌,刚来时《国歌》、《小贝壳》和《小燕子》是最爱唱的歌,接下来就常唱《树啊树啊我把你种下》、《我有一匹小驴》,这都是出国前奶奶教的。

      从教堂和YARD SALE 分别花75分钱和25分钱买来的三件旧衣服,他穿着正好,其中一件绿色带帽子的外衣,已多次出现在照片上了。

      亲友们,以上的描述还没有包括干净的绿草地、充沛的阳光、无污染的空气、水、食品等等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虽然,我出国的目地,并不是因为孩子,但孩子从中得到的益处,怎么说也值。说到人文环境,可能会有人不太同意我的观点,认为ABC们是"香蕉",外黄内白(ABC:American Born Chinese 在美国生的中国人。外黄内白:中国面孔,洋人文化),这实际上已超出了今天"孩子"的话题,而且,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讲,奢谈中西文化比较,难免被人骂做数典忘宗,那就暂且搁下不谈,来日方长,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四日



      有关托儿补贴(Day care subsidy)增补:

      自一九九九年七月起的新规定,家庭(包括父母及孩子名下)一切存款、投资、退休金(RRSP Registed Retirement Saving Plan)、教育储蓄(RESP Registed Education Saving Plan)的总和,不得超过5000元,否则失去此项补贴。原来的规定不包括退休金(RRSP)、教育储蓄(RESP)。

      现在很多人给孩子买了教育储蓄(RESP)。政府鼓励父母为孩子12年免费义务教育后继续上大学或中专存款,每年存2000元以下,政府奖励存款额的20%,最多每年可以给400元。

      许多投资公司极力推销RESP,论据是估计十年后上大学的费用将达十几万加元,要有备无患。殊不知,每天30-40元,合每月600-850元托儿费用占加拿大人为孩子支付所有生活及教育费用之首。你可以问问现在就有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到底给孩子支付多少费用?据我所知,大学第一年大都有相当一年学费(5000元)的奖学金,第一年约三个月暑假打工的收入,又为下一年积攒了学费。如果住在家里,又省下吃住费用。大学生实际花费也是丰俭由人,并没有渲染得那么多。而且孩子将来也可以申请上学的贷款。他们的将来肯定比父母强得多。

      托儿补贴的规定对新移民不利。按移民部规定,要带够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用(12000-15000元)。这样,刚来的人就无法申请托儿补贴。而规定只有存款的上限,却没有家庭收入的上限,夫妇俩工作,贷款买房子、买汽车,同样可以申请托儿补贴,这就很不合理。新移民一无所有,就这么一点小钱还烫手。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六封信 在加拿大广播公司 第六封信 在加拿大广播公司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亲友们:大家好

      首先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已被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录用。职位是初级维护技师,年薪2.9万加元。合同期为一年。在节目制作--电视维护部工作。

      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简称CBC,是加拿大政府的国家广播公司。同英国的BBC一样。与美国的三大电视网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全国广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全美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同,它们是私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BC是加拿大广播业的巨无霸,规模之大无人可比。CBC包括电视广播和无线电广播两大部分,相当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它的英语总部最大,在多伦多,三千多人。法语总部较小,在蒙特利尔。全国范围内CBC所属的英语电视台13个,法语电视台8个,英语电台34个,法语电台10个,CBC所属的由私人或社区经营的台、转播台还有数百家。雇员9千人,其中技术人员1300人。年龄在35~55岁的6千人。男雇员5700人,女雇员3300人。这一年度总收入13.65亿元,70%来自政府拨款,22%为广告。总支出15.56亿元,电视台花费占64%,无线电台占20%。资产总额207亿元,其中技术设备102亿元。(数字来自1994~1995CBC年度报告)

      我于1996年9月7日,移民到加拿大, 在多伦多定居。9月16日,到CBC填表,申请职位。10月7日,参加考试。11月5日,面试。11月12日开始上班。人人都说我幸运,到这里仅66天就得到了正式工作。申请职位,考试,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凭本事和机会。我是前后脚差不多时间来加拿大的、我所认识的10家20人大陆新移民中第一个幸运儿。

      去面试之前,我从公共图书馆借来求职技巧方面的书,认真研读了应付面试的章节,做了笔记,准备好答案。书里讲:告诉对方,为什么对他们公司感兴趣;你喜欢做什么工作;有关这个工作,你过去都有过什么经历和技能;面试最重要的10个问题:

      1.面试前应掌握与人讨论问题的技能,若不太行,可上一个训练班;

      2.面试的基础是互相需要,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妄自尊大;

      3.雇主可能会提这样的五大问题:

      1.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2.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3.你是什么类型的人?

      4.你与其他的应聘者相比有哪些特长?

      5.我们能否雇得起你?

      4.找出你在哪些方面有欠缺,什么情况于你不利?

      5.通过介绍你的过去使人了解你。

      做好上述五方面的准备,面试时:

      6.遵守时间,准时出席,不要拖延时间;

      7.证明你有能力解决问题;

      8.用奖状等证明你的能力,而不仅仅在口头上;

      9.彬彬有礼;

      10.对对方提供机会表示感谢。

      11月5日下午,在充分准备之后,带好所有证件,证书,都夹在透明塑料夹里,着西装,打扮得干净利落,进入制作部的小会议室。制作部C主任(Manager),50多岁;D科长(Supervisor);和一个人事部负责人在座。

      三个人摆开阵式。握手,寒暄,进入正题。

      C主任发话: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当我介绍到一个段落,C主任提问:"从事这个工作不能有色盲、色弱等疾病,你有没有?"

      "没有。"

      "你是否合法在加拿大工作?"


      "是"并给他看了签证。

      科长提问:"能否讲一讲副载波与行的关系SCH?"

      我一连问了四次,也没弄懂他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他问副载频与行频的关系那就明白了,当然是N制信号半行频频谱间置。我当时大致答了一下色信号的构成,答非所问。

      再问:"请讲讲音频磁头。"

      这题目又是不着边际,弄不清他想问什么,我只好答"当然,磁头缝隙越窄,则可记录越高的音频。"

      他接着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记录频率?"

      "预加重,去加重,采用杜比系统。"

      他实际是想让我答提高带速,从理论上回答,而我却从具体操作上回答。C主任马上指出了我的一个错误:"杜比系统是降噪系统,而不是提高记录频率。"

      我立即投降认输。--开局不利,但我很沉得住气。

      科长问:"请讲一讲你研制自动播控系统的情况。"

      --轻车熟路。……

      又问:"你们台里播出工作程序如何?","你能否更换表面安装技术电路板上的元件?"

      --那是一些比米粒还小的元件,答"恐怕不行,我们一般是换整个电路板。"

      这个问题是陷阱。如果我真的不知道表面安装元件极难更换或电视台的人决不会去换它,硬说我能干,而且还干过,他一下就知道我在撒谎(后来我才知道,CBC维修部的人的确更换这种小元件)。

      "你对计算机了解多少?""对UNIX系统了解程度如何?""RS-232和RS-422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可以开个专题讲座。

      C主任又出一着:"工作时如果有人冲你发脾气,你怎么办?"他在试我如何与人共事。

      我答:"我会尽力去做,但我不能说我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反复问两次我"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有人冲我吼,不是冲我个人的,而是问题解决不了才着急,我可以理解。在中国人之间,也发生同样的事。"

      C主任再问:"你都用过哪些型号的设备?"

      我答了从10年前到最近期的设备。同时我顺便讲,罢工那天,我注意到CBC新闻采访用的摄像机的型号。一则表明我对设备很熟,一望便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时刻在关注CBC。

      C主任问:"你对于未来五年,有什么打算?"

      这是个面试时常常问到的问题。我对这里情况陌生,很难回答。我答:"我想,人生就象爬山一样,我不知道爬上这个山之后还会有什么。我要努力走好眼前这一步。但从我过去十一年的工作经历,您可以看出我是如何对待工作的。" 由此,巧妙引出了我可以自豪的过去,把各种奖状一一拿给他看。

      他认真地看过每一页后,对科长说:"真没想到。"那神情如同从中国人扔出去的破烂中找到一个很好用的东西。这时面试的气氛已非常好了。

      C主任问:"你看,播出、演播室、后期制作你愿意干什么。"我说干什么都行,他又再三问,一定要我挑一个,"演播室。"我脱口而出。

      C主任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希望有人给我指点一下或培训一段时间。

      他并不直接回答可否而是抓住战机问:"你到这儿来,会担心什么?"

      我答:"我一点也不担心技术问题,我只是担心英语。"

      他说:"这不用担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相处的时候总是设法找到对方的弱点,我必须拿出一个既不太伤害我,又确实是缺点的事来。面试的整个过程我应答自如,他当然知道我的英语程度无碍于工作,但与其他人相比我当然差得很远。C主任让我回去等通知。

      历时四十分钟的面试结束了。整个过程,大家都非常认真,但气氛并不紧张。我知道,这个职位肯定是我的,否则这里的竞争机制就有问题了。晚上我写了一封信给C主任,谢谢他给我机会,我坦白地表现了自己,我在等他的好消息。第二天中午,C主任打电话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决定将这个职位给我,年薪2.9万(合每小时15元),并特意嘱咐我,带上学日语的证书(面试时未带)。11月12日,下星期二,上午9:00去上班。(11月11日,星期一是公共假日,纪念一、二战死难者。政府机关放假,工厂等大多正常上班。)培训两周,先在BVW设备上工作,因为我比较熟。

      我的这个职位招工广告上写得很清楚,是为期11个月的临时职位。进来才知道,所谓"临时"并不是因季节性或其他原因临时雇人,而是与"长期"相对的,干够一两年后一般都转为长期职位,即我们所说的"正式"职工。最初的六个月为试用期,每两个月老板(即部门主任)会找我谈话。试用期满后,会增加一点薪水和开始享受福利。福利大致是报销全家处方药费、报销看牙的大部分费用,这两大项是政府健康福利待遇中没有的。还有人寿保险等。退休金是另一大头,

      不同工会职工的退休金不同。以维修部职工来说,退休金的算法是:

      最后5年的平均工资X 在CBC服务年数 X 2% = 退休后每年领取的退休金数直至去世。

      一次性遣散费,CBC服务年数,每年4星期,最多不超过104周{两年}。

      顺便讲点题外话,每年工资最多18%可存入"退休金计划RRSP",这是政府福利,此项储蓄的利息不交税,失业或老年取出来时再交税,因那时收入低,故几乎可不交税。如果一生工作时间长,那么退休金+退休金储蓄应付生活毫无问题,老人看病吃药都不花钱,乘车享受优惠价格,所以,在西安看到的旅游者大多是老年人,相对来讲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负担最重,要交税、要买房子、要养车,手头根本没有余钱。这就是社会机制,让你生活得好,又没有多余的钱。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CBC每个部门至少要裁员10%。退休减员,可以算在裁员之内。年龄+CBC工龄=85岁可以退休。我们部门70人,正好7人要退休,他们都在CBC服务了20~30年了。最年轻的一个人53岁,他是自愿的,在CBC工作了30年,他可趁年轻,又有30年经验,到别的地方很易找到工作,接着干。部门C主任57岁(不在7人之例〕在CBC工作了33年,年底退休。

      一般来讲,裁员不影响技术部门。因为有那么多设备在运行,必须有相应的人来维持它,包括日常值班、维护和修理。裁员首先是裁节目。一旦某个节目停办,这个节目的雇员如制片、编辑、摄像、剪辑等,就得回家(Lay off),什么时候再办,打电话叫回来。

      维修技师的职位分为A、B、C、D四级。新招工都是A级,工作满三年后经考试升B级,可提前考,但不能提前升。B级满五年后,考试升C级,但要有C级的空缺才能升,这就有竞争了。升B级没有竞争。D级的工资可能高于部门主任。A级工资2.9~3.9万,B级3.9~4.6万,部门主任5~7万。A级职位干满五年才能达到3.9万。工资之外没有其他奖金。夜班工作工资加15%。部门主任手下有两个Supervisor(科长),这三个人是管理人员,不参加一般的技术工作,工会不允许他们干技术工作,尽管他们也是干技术出身的。他们也不参加工会。

      工资是隔周发,12月5日星期四,第一次给我发工资,两周工作10天,每天工作7小时45分,共77.5小时。1111.8(总数)-209.47(收入税)-32.8(失业保险)-27.36(退休金储蓄)-18.52(工会费)=823.65(实发数)。我的花费 500(房租)+250(饭)+130(托儿)+150(一般性零花)+73(月票)×2=1200元,月收入1800元,余600元。

      一栋房子20~30万元,一辆说得过去的二手车,近1万元,每年保险2000元,以后逐年下降,最低1200~1500元,泊车(Parking),CBC职工半价150元/月,汽油100元/月,维修、保养1000元/年以上。一般街上停车,市区4~10元/次。车大约10年报废,1万元的二手车已用了3~5年。用了10年的车值不了5000元。新车1.5~3.5万元。

      各部门、各机房甚至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不一样,每周贴出详细的排班表,我在电视维修部TV maintenance,后期制作(EFP)机房工作,不轮班,每天7:30~16:15上班10:00和15:00各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咖啡时间(coffee time),午饭1小时。什么时间吃自己定。走廊里有微波炉、冰箱、电开水壶、擦手纸、冷热水和洗手液。带饭去吃很方便,洋人也带饭。CBC食堂并不便宜,都是西式快餐,我从来不去吃。(一顿一般要4~5元)

      机房的头V,本地白人,祖籍希腊。小个子,人很好,是个干活的。V不算管理人员,是工会选出的,叫co-operator(合作者),是工人的"自己人"。这个工会是加拿大通讯、能源和出版(CEP-Communication, Energy, paper)行业工会。行业工会一般很大,可能是全加拿大的,也可能是全北美的。在机房工作,你若表现得太好、太卖力,工会便出面制止,以免显得别人干得差,咖啡时间一定要停下来休息。干得太差工会当然也管。

      我们机房定员9人,现实际有12人,12人中,5个年轻的,7个年纪大的,两个女的。有两个人挤在一个工作位置,我和从另一个机房调来的老张挤在一个工作位置。两个挤在一起的白人,一个明年春退休,另一人近50岁,他们在1号位置;2号位置叫阿米尔,巴基斯坦人,50多岁;3号位置,白人,年纪也大;4号白人J,约40岁;5号白人S,明年退休;6号白人30多岁;7号W,女,上海人,来此3年;8号白人L,女,不到30岁;9号N,他在门口。老张,香港人,在CBC10多年了。他很好,很愿意与我讲国语(普通话),却时时提醒我要多讲英语。

      我们旁边的演播机房还有三个年纪大的中国人, 其中两人来自香港。老C来自台湾,幼年随父母四处住,曾在西安住过。他父亲是国民党空军中校,现仍健在,也在多市。老C特别关心我,他明年春天也退休。另一个年轻的中国人Y,女,广州人,来此读了硕士,在CBC工作3年多,下周她辞工去北方电器nt.工作,据说工资高很多。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中国人比其他少数族裔多。

      说到汉语再讲一点情况,W在国内自动化专业,来加拿大上了一个广播专业的中专(college),广播专业的词汇汉语怎么说她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曾有人来参观,让她做翻译,结果连最基本的术语都讲不出来。在这里时间长了,讲汉语时英语词汇脱口而出,却想不起来汉语怎么讲。这种情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决无例外!

      CBC的工资比私人公司要少10%--30%,但工作比较稳定,也不象私营企业那样紧张。从C主任到机房同事都对我说,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个过程,多讲英语。我们是为政府工作,用不着象给资本家干活那样下苦力。CBC上下班并不打卡,只是每周自己填一张工作安排与执行情况的时间表,走个形式而已。但每个人都很自觉,晚来也就1~2分钟,没人早走1分钟。午饭1小时最宝贵,要利用它来办很多事情,是否一小时准能回来就不一定了。因为各人吃饭的时间自己定,所以是否晚回来了就不易看出来。上班聊一会儿天,打会儿电话是常事,但不严重。同事间乱开玩笑、高声说笑,气氛与正儿八经的办公室形成鲜明的对照。极少人上班打领带。室内温度总是23℃,无论什么季节,在机房穿的都一样,一般是棉布衬衣或T恤,也有人穿短袖,牛仔裤最普遍。

      11月11日是战争纪念日,政府部门休假,一般公司都上班。我12日第一天上班,将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交上,在一个简单的表格上签字就办完了手续。C主任领我和同时考入的小伙K,去见B,由他给我们讲课。B是个很精干、聪明又苦干的白人,40岁,D级,公认的技术大拿。他先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电视原理,就象我们台里来了新人,我给他们讲电视原理一样。接下来几天,给我们数字原理的教学软件,自己去看,并帮他干些杂活。第二、三周,让我们俩参加一个早已预定了的数字技术原理讲座,听课的人有2人是CBC Halifax(地名),3人来自City TV(另一电视台),还有1人自香港一有线电视台来,一共8人。据香港的老唐说,听课收费3000加元(他此行共花8000加元)。这个讲座起点高,我用英语听课、做笔记还是头一遭,再加上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正规地按时上下班,更没有坐课堂听课了,一天到晚犯困。B聪明,以为别人也象他一样聪明,于是毫不留情地滔滔不绝,我就只有打盹走神的份了。课程最后一天讲系统测试,头一天下午他有意买关子,讲明天test。test这个词既是测试又是考试,我一下子紧张得不得了,问他要怎么考试,他说:"对你,可以有一个特殊的test。"我的天,我说:"明天将是我在CBC的最后一天了。"他笑而不答。当天晚上,花好长时间突击看书。第二天上午仍讲课,我紧张地等到下课,中午我问K,他说不考试,我都不敢相信。下午就发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结业证书。好一个B,可把我耍了。

      第四周起到机房干活。第一天,V让我收拾一个旧机架,把暂时不用的旧机器放上去,并嘱咐我说,这是一天的活,不要两个小时就干完了。实际上我手脚不停地干了一天。第二天整理资料架,收拾自己的工作台,让我给一个别人已修好的机器换一个简单元件,然后再整体测试一遍。头一天通过一个简单的活,看看我的工作情况。接下来又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活。V这个人不错。但接下来的几天,我没有去测试,而是先熟悉设备、做笔记等案头工作,我毕竟没干过维修,不想留给他一个上手快的印象,要求稳、求踏实、不出错。

      11月27日,早年来自香港的C主任发了一个聚会Party邀请函,作为他退休告别。地点在30公里外的一个中餐馆。各付各的钱,另外大家每人再凑5元,买礼物送他。出席party全凭自愿,到会的人最大的头是CBC一个副总裁,另有4个其他部门的主任,这5个人自发地坐一桌,另外还有C主任的一些老朋友(多是白人)及我们几个中国人,总共不到50人。10个中国人,其他全是白人。Party既正式又随便,自助餐。科长主持,CBC副总裁致辞,朋友致辞,C主任答谢。大家凑钱送他一个小喷墨打印机,200元左右。SONY公司送他一台小音响。我也上台致辞,说您在CBC工作了30年,而我新来加拿大不足3个月,来CBC不足3个星期,我会努力工作的,并唱了一支英文歌,赢得一片掌声。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工资单给几个打工的朋友看过,他们都十分羡慕。星期四,12月5日下午,我在银行的自动提款机上看到1571.84元已打入我的帐户,真高兴。

      我到CBC上班,差不多每个人都是这样开始与我对话的:"你来加拿大多久了?""两个月。""You are lucky!(你真幸运!)"Lucky是我听到最多的词。在一片裁员声中,刚来加拿大两个月,就在国家公司得到自己的专业职位真不容易!

      就象在面试中C主任问我的那样,今后5年你有什么打算?现在真的很难讲,长此以往修一辈子机器,我不见得喜欢,我也得考虑D的工作问题。先稳定几个月,送孩子上幼儿园,再解决她的工作问题。若在CBC干得好也许就在CBC干下去了,否则取得加籍后,我们也可能去美国。有了CBC三年多的工作经验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我骑自行车上班,许多人关心地告诉我天冷,下雪天要注意安全。这里纬度高,白天短(今天7:35日出,16:44日落),我每天上下班天都差不多是黑的,但我总想起妈妈骑自行车上班一辈子,路比我还远,有几年吃不饱饭,早晨上班以瓜子充饥。这就是生活。

      新年好,朋友们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七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七封信 节日 第七封信 节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已经是第七封信了。今天我要再次声明:信中内容及人物,只是我的经历及周围人们的情况,不具典型意义,不具代表性。因为我只是初到加拿大,信中所述难免片面和不正确。


      第七封信 节日

      加拿大不过"3.8"、"5.1"、"6.1"等"国际"节日。没有妇女节、儿童节。一般人甚至以为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的节日。其实,日本、德国都过"5.1"。

      加拿大的公众假日共有12个:元旦(New Years Day1月1日),Good Friday和复活节(Easter Day)(3月底或4月, Victoria Day(某女王生日)5月底,独立纪念日或称国庆节(Canada Day 7月1日),公民节Civic Holiday, 劳动节(Labor Day)9月初, 感恩节(Thanksgiving)10月中, 一、二战纪念日或称战争纪念日(Remembrance Day 11月11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5日), 圣诞节翌日(Boxing Day12月26日)。

      公众假日大多在星期一或星期五,这样连着周六和周日就有连续三天的长周末。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劳动节(Labor Day),我们没赶上。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金秋时节,人们感谢上苍给我们丰厚的收成。因为加国靠北,所以感恩节比美国提早一个半月(美国是11月底)。这个节日的活动是晚上吃一顿晚餐,晚餐主要是南瓜饼和烤火鸡。南瓜饼是南瓜去皮捣烂,加面,加油,加糖,烤熟。

      10月31日是传统的万圣节(Halloween),但不是公众假日,不放假。万圣节前,商店里摆出各种鬼怪玩具,有整个的骷髅,有头骨,有鬼面具。有的十分恐怖,但大多数并不太可怕。而最具标志性的是南瓜灯。在整个南瓜上刻出五官,呲着牙,里面有灯泡,放在门口,也有从大到小五六个南瓜摞成一摞。当然,这些南瓜都是塑料的。

      晚上六点钟天一黑,孩子们就成群地出动了,到门口有南瓜灯的家去要糖。这些人家已准备好几块钱一大包的糖,多数是普通的棒糖和很小包的小食品。孩子们嘴里说着:"Trick or treat?"(捣乱还是款待?)主人就说:"Treat!"给孩子一颗糖,孩子边说:"Thank you!",一边赶紧跑到下一家去。

      这天下午,打工的Y叔叔给王昕买了一个小面具和装糖用的塑料盒。这个塑料盒的颜色是鲜艳的橙色,接近南瓜的颜色,侧面开一个大口,象是一个大怪物,用双手扒开大嘴巴。晚上,王昕穿着毛茸茸的大外衣,一手拿着面具,一手拿着糖盒,晃晃悠悠地走上人家门口的阶梯,嘴里不停地说着:"Trick or treat?"(听上去好象是"吹可奥吹特"),人家看小家伙好玩,往往多给他一两样糖果。有的主人戴着可怕的面具,录音机里放着鬼怪的叫声,灯光幽暗,王昕心里有点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走上前去。大一点的孩子成群地来回跑,小王昕在他们中间出溜出溜地走,不禁让我想起弟弟小时候,我从幼儿园接他回家,他穿着厚厚大大的外衣,在地上走也是这个样子。这天,王昕一共得到了两斤多糖,能吃很久。

      11月11日是公众假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Remembrance Day),纪念两次世界大战死难者。虽是公众假日,但一般的工厂、商店都不放假,只有政府机关放假。要不我上班的第一天就是星期一11月11日了。在这一天,大家都买一个红绒做的小花--罂粟花,象纪念章一样戴在胸前。卖小花的收入及捐款都给二战的老兵。这一天,一些老兵穿着军装,苏格兰人穿着小方格裙子,吹着风笛,于11时11分在街上或mall里举行纪念活动,讲话、唱国歌。走在街上可能只有我们这些外国人不戴小红花。

      11月17日,星期天,多伦多举行盛大的圣诞游行。当地报纸Toronto Star的报道说:Ruth老太太从她78年前出生到现在,每年都看圣诞游行,那么今年第91届游行怎么样呢?"挺好"她说。

      今年有21辆彩车,22个管乐队,18位在今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英雄和1300多位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一起游行。那天气温8℃,阴。游行队伍在我们住的Bloor和Christie街附近集结,人们早早地到马路边上站位子,放上轻便椅子或铺上毯子,来得晚的甚至带着铝合金梯子,更有甚者带着两个梯子,中间搭一长条木板,孩子高高地坐在上面,大人站在梯子边上,不用担心会掉下来,下面有人头接着呢。幸运的孩子站在马路边上,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书"圣诞老人请在这儿停一下"。我抱着王昕在最后一辆彩车--驯鹿拉着圣诞老人的雪橇前照了一张照片。紧跟在游行队伍后面的是大学校车,收容游行队伍中累了的人,还有救护车、警车,收尾的是一排扫地车。有一些彩车是大公司赞助的。这个游行队伍要游遍全国,圣诞节前各自回家过节。

      圣诞游行拉开了欢乐圣诞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家家张灯结彩,大门前是小彩灯,室内都有一棵小圣诞树,树上挂着小装饰物,树下是用来送人的礼物。超市里有专门包礼物用的纸盒和包装纸。包装纸大多是红色,画有玩具、圣诞老人等,好象圣诞节是专门给孩子们的节日。



      我们住地附近的警察与社区中心联合举办了一个圣诞聚会。在一个中学的礼堂里准备了简单的午餐、果汁和几个小游戏,凭奖票领糖果。王昕玩了每个游戏:把皮球投入桶中;沙包扔到架子上的小筐里;乒乓球从斜坡上滚下来,凭运气落入写有不同数字的小格里。五张奖票换一包糖,王昕得了七张,而比王昕大一岁的小朋友东东什么也不玩,只好把王昕得的一小包糖拿去与他分享。接着是上小学的孩子表演节目,王昕坐在小朋友当中聚精会神地看节目。圣诞老人终于出现了,孩子们排起长队等着听他几句祝福的话,得到一个小礼物--中国生产的塑料水杯,杯把上是一个小战士(battle man)。

      而当圣诞节真正来到时,我们还没有迎接它的准备。24日下午,机房的同事们都给自己放了假。在圣诞节和元旦所在的两周里许多同事都休年假,而许多公司也都放两周假。25日之前的几天里超市都开门到零时。24日下午,房东带着孩子、拿着礼物到亲友家去送礼物、接受礼物。她给王昕两件中国产的玩具,我给她9岁的儿子买了一张计算机光盘字典(含税16加元)。24日夜叫平安夜,传说圣诞老人要从烟囱里进来,在孩子的床头上放一个装满礼物的红袜子。圣诞节早晨,王昕醒来睁眼一看,果然圣诞老人在他的枕头边送来了一个大遥控赛车!(含税21加元)只是车太大了,装不进袜子里,袜子是盖在车上的。以后,他逢人就讲这车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

      说来也真奇,圣诞节前的几天,气温都在4℃~5℃,而平安夜就飘起了雪花,圣诞节这天一片洁白。

      26日叫Boxing Day也是公众假日,放假。汉语一般译做圣诞节第二日。我问了好几个洋人同事,都答不出Boxing是什么意思,倒是一个中国老同事讲它的来历是:圣诞礼物送来后都是放在圣诞树下,不能打开,第二天才能打开,所以叫做"开盒日"。这个说法应该比较贴切。在这一天,人们常常捐出食品和玩具送到穷人家去。商店也在这一天营业,大减价。也有的商店不仅仅在这一天减价,而且在这一周Boxing Week里都减价。当然也有明减实不减的情况。

      26日晚上,西安来的几家人各自带着一两个菜到我们这里来聚会,我这个主人却什么也没做。席间的话题已和刚来时明显不同了,不再急着问什么手续该怎么办了,大家各自谈自己的感受。客人中有三个年纪在40岁以上,对比了洋插队和土插队的不同。下过乡的Q老师说,她在国内是在大学工作,接触的全是有文化的人,来到这儿,整天与偷渡来的广东农民一样在衣厂打工,在初来的三个月里,她回到家洗澡时,一边流泪,一边唱歌。她丈夫T在国内是博士毕业,在T老师没有找到工作的艰难日子里,她宁愿自己去打工,不让T去打工。现在,T老师在一个生产高级助听器工厂的生产线上工作。这种助听器,可根据病人的情况自动调整,所以价格贵,卖不动。T老师不敢讲他是博士毕业,否则,他会象这助听器一样曲高和寡。

      R的小店已开张一个月了,生意难做!每天卖出350元的东西,毛挣100元。他们没有汽车,这300多元的东西进货成了大问题,夫妇俩的英语都不好,口语还凑合,阅读十分困难,政府部门寄来的许多收钱单据及许多规则都看不懂。我到小店去了几次。他们店里看门的大狗见了我欢跳不止,希望我能带它出去溜一圈,太闷了。他们夫妇俩与女儿挤在没有窗户的一间地下室内(以前的店主,他们的朋友,一家人也曾在这挤住了三年)。在小店里,我亲眼见了有人来买3~5根烟、一根香蕉、三张汽车票或一个洋葱头,这些顾客多是有色人种。有一次,一个人要买烟,我问他要几根,他说要看看有多少钱,摸出几个硬币来,买一根烟也不够,只好调头出去。这些人中有领失业金的、有吸毒的、有妓女。R被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接触的人弄得精神十分沮丧。而在别人看来,他们有了相当于两个人打工的收入,在淡季还能挣钱就不错了,否则他们俩口子到那里打工去?上学的女儿怎么照顾?

      很抱歉在"节日"的话题里又写这些让人扫兴的文字。小店所见,与国内朋友打电话时谈起,他们都完全不信、根本不信、绝对不信。朋友,您想象中的"外国"与报纸上讲的多伦多被评为全球"最佳生活、居住的城市"与我们,小店里的比我们更穷的人有多少关系?同乡聚会,大家都找轻松的话题,可心中又有多轻松呢?

      祝新春快乐!

      王又辛

      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八封信 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八封信 我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取得加拿大的长期居住权叫移民,在美国称取得绿卡。这时使用中国护照叫华侨。住满一定的年限后可以入籍,加拿大是三年,入籍后使用加拿大护照,成为加拿大公民,叫华裔。公民比移民多一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加拿大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国不承认,一旦加入外国籍,则自动失去中国籍。有了加拿大国籍,西方许多国家互免签证,可以自由出入,又有北美贸易协定,可以合法地去美国工作,但仍需工作签证。

      从国内以留学、培训或访问学者等各种理由出国的人都希望得到在国外合法工作的身份。到欧洲去留学几乎没有可能得到这个"身份",现在到美国也极难得到,所以很多人从欧美辗转移民加拿大,取得在加拿大合法的工作身份。但由于加拿大相对美国经济欠发达,工作机会少,工资低,有些人在加拿大住满三年入籍后,去美国再图发展。

      移民加拿大,打工、上学、找正式工作是大多数人必经的三大步。来加拿大住下后,就出去打工挣出生活费,再还掉在国内借的钱,同时或其后考托福,申请入学,九月份入学。若读硕士或博士易得奖学金,有助教工资等。奖学金和助教工资加起来千元左右/月,两三口人生活没问题,是移民还可申请学生贷款。上学院(college),相当于国内的中专,一般学制两年,没有奖学金,移民可申请贷款。

      在大公司里找到自己的专业工作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也有人找不到专业工作就在科研机构里做"博士后",做着高技术的工作,却拿着一年二万元左右、相当于付给学生的工资,境况很差。

      象我这样,在国内就取得了加拿大移民身份,来到这里仅两个月就在国营大公司找到自己专业工作,就好象上了特快列车,把别人要四、五年的艰苦生活一掠而过,直接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情况是极少的。

      然而我也有和大家一样的许许多多不可逾越的问题。第一就是语言,大量的词汇要学,要看懂电视和大量的宣传品。另外社会背景、文化知识等等都要学。接着就是晋级考试。我在CBC这一年的临时职位,前六个月是试用期,一年后,若CBC需要留用只要通过一个面试就可以续聘,幸运的话可以被聘为长期职位,即我们讲的"正式职工"。按规定,有三年电视台工作经验、一年CBC经验经考试合格,可升入B级职位。我现在的A级职位相当于国内的初级技师,工资是2.9~3.9万,开始是2.9万,以后每年涨一千多,到3.9万要五年时间。而B级相当于国内的技师,工资开始是3.9万。我若能在第二年就考取B级,等于一步跨过了好几年,很快就接近我原先在国内已取得的工程师的资格,所以我的当务之急是复习功课,准备一年后的晋级考试。"长期职位"与晋级互不相干。

      对于移民来加的医生,加拿大并不说不承认你的学历,只是要有加国的行医执照。(在医院工作或个人开业都需要此执照)在安大略省取得此执照的过程如下:

      1.通过加拿大医学理事会的评估考试。

      2.参加安省为国际医生开办的课程。要上此课需:托福580分;TSE(英语口语考试)50分;入学考试第一部分,笔试6小时,临床医院选72人;72人参加入学考试第二部分,选24人;这24人参加为期36周的内、外、妇、儿科的课程学习,每科学完后都有考试,若有未通过者可延长12周学习。

      3.通过加拿大医学理事会资格考试。第一次评估考试;为期一年的住院医训练;然后有第二次考试。通过了所有上述考试,医学理事会发给证书,安省医学协会发给行医执照。有了执照离找到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您想来试一下吗?

      所以,对于我们已"走上正规"的人来说,有大量的书要读,有许多试要考,我们最缺的是时间。

      有朋友来信问,怎么能出国?国外生活真的象你讲的那样难吗?我倒想反问一句,你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迎接这诸多挑战?比如第一步,你能讲英语吗?托福能考580吗?还有人问,我能否出国教中文?能否在中文电视台工作?我的回答是,先不论竞争多么激烈,这种思想方法就不对,在西人社会里,中文根本成不了气候,抱着这种避重就轻的想法,到了国外有的是苦头吃!打算出国的朋友们,我真诚地送您一句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亲友们,感谢您拨冗读完了我的八封长信,伴我度过了来加拿大最初的四个多月。有人给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我反复捧读这些回信,心中万分激动。我为有机会让国内的亲友,通过我这样一个新移民的眼睛,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加拿大的情况而高兴。我的信就象实况转播一样,比不上经后期制作过的节目精彩,难免片面或不正确,我会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加以更正。因为是信的形式,我需要有具体的倾诉对象,您的回信,对我的文章的评述就是我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长信到此暂告一段落,待我积累了更多的生活材料以后再写。以后的邮寄表也会有所调整。无论你今后是否还能收到我的信,都请记住在地球的另一侧还有一个您的朋友。来信请寄往我的E-mail地址:wangyouxin@hotmail.com ,我每天都在期待您的来信。

      再次感谢您,我的朋友,祝您幸福、愉快。

      王又辛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九封信 打工·歧视 第九封信 打工·歧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刚来时,我写了几封长信,介绍初来加拿大时的见闻。但国内朋友读过之后,并没有预期的反映。最近从国内来了一个朋友,谈到他在国内时读我的信的想法和对信中内容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初来加拿大他自己的见闻、感想。他认为,我信中远没有把最初来加拿大遇到的困难写够。

      "打工"一文,是最难以被国内朋友理解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既然"博士、硕士都在打工",甚至连打工的工作都这么难找,为什么不回国?既然不回国,可见国外的生活还是好于国内。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原来住在电视台家属院。有一个从农村来的朋友,在墙角做饼。沥风沐雨,3岁多的孩子,自己在一旁的地上玩,完全没有玩具,更谈不上教育。做饼的朋友常受人白眼。但是他一直在坚持,没有回农村去。

      在国内,农村出身的人,有的考上大学,然后进入各种单位,他们是成功的人。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则没有那么幸运。进一步讲,"成功的人",一切都那么如意吗?

      在国外,中国人的命运也很类似。但是,这就是生活。无论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如果要跻身比自己更进步的一个层次,就不得不承受经济、文化、心理等等的痛苦考验。你是勇敢地面对它,还是退缩到自己熟悉的旧环境中去?正反两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如美人鱼喝下药水,变尾巴为腿,走入人间。为了她的爱情,她要面对多少考验,经历多少痛苦!

      ------------------------------------------------------------

      在加拿大,人际关系一点也不比中国简单。新移民,特别是象我这样的,完全不会人际关系的人,只有卖死力气,挣辛苦钱。

      大公司和国营公司很相似。越是大公司,越讲人际关系。歧视是深入到人心中的,而不是他不想歧视,就可以不歧视的。同国内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大城市人看不起小城市人....等等,完全一样。这里不要说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白人中来自中东、东欧的人,张嘴就带口音,也是受歧视。甚至来自香港、台湾的人看不起来自中国大陆的人,较早来的大陆人看不起较晚来的人....等等。每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被人歧视,又因为各种原因歧视别人,此天性使然。加拿大人,特别是加拿大白人,从骨子里讨厌美国人,如同小弟对大哥,不服气,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如果看透了歧视是怎么回事情,自己受到歧视时,就平和多了。回想我在国内时,受的歧视还少吗。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在上封信中着重点是:

      "无论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如果要跻身比自己更进步的一个层次,就不得不承受经济、文化、心理等等的痛苦考验。你是勇敢地面对它,还是退缩到自己熟悉的旧环境中去?正反两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我要积极地迎接痛苦,因为她孕育着新生。要说我们出国到底为什么,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很清楚地讲出来的目的或原因。

      王又辛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封信 来多伦多前的话题 第十封信 来多伦多前的话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aa:您好,

      很高兴地知道你即将启程来加拿大。

      在加拿大找工作,有三点要素:一,工作机会;二,英语水平,特别是会话能力;三,个人专业水平。

      计算机专业的工作机会很多不假,因特网新闻组tor.jobs上,每天都有上百条招工信息。你可以试一下看看有哪些适合你。

      中国人的英语口语水平其实离实用差得很远。大部分人是因为英语差,找不到工作。我知道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来了10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英语好的人,比如曾在国内合资企业工作过,有用英语直接会话经验的人,来了2个月就找到工作。

      至于专业内容上,八仙过海,各人都有施展自己专长的地方,其中关键是你在这个专业领域的水平如何。

      你来时可以带一些软件CD来,最好是英文版的。应包括:Windows 98, Windows NT 5.0, UNIX,Office 97, MS QMS, MS C++, MS VB, MS Visual Studio, Borland C++, Oracle, Java, 3DS.MAX,金山词霸等常用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以及你会用到的应用软件。买回来要检查一下,是否能用。如果可能,我想请你帮我买上述软件。过海关时一般不检查托运行李。据说有人在手提行李中的盗版光盘查出后被罚款一千加元,但是也有人说海关不会罚款。

      要带来的东西,首先是英语,特别是口语。来前最好找一个外国人练习口语。听说在西安,外国人开的价码是2小时80-100元。可以找几个人一起同他练一下。

      带的钱,应该有15000加元。到达加拿大时,移民局会问,大都相信你说的,就写在你的VISA上,但也有要求拿出来,甚至清点的情况。

      服装方面,应该至少有一套正式的西服。工作时,不同工作场合,会有不同的要求。简单时,穿全棉T shirt, 较正式时穿全棉衬衫,打领带。所以,T Shirt和全棉衬衫应各准备10件以上,最好是不同款式。工作地点全是空调,常年23℃,衣服要符合这个温度环境。

      多伦多的夏天一般在30℃以内,冬天室外-10℃左右,最低-20℃,只有几天。普通羽绒服和厚毛裤就足够了,室内都有暖气,在18℃以上。要羊毛衫,一定不要厚毛衣。

      电视机、摄像机都不能带来。中国的彩色电视制式是PAL,而加拿大是NTSC制。不能互换使用。加拿大的电压是120伏,中国的电压使220伏,小功率的电器,比如录音机,剃须刀等。来了之后花三五块钱买个变压器就行。大功率的电源变压器很贵,大功率的电器,比如电饭锅、电熨斗都不值得带。

      行李可以用纸箱装运。纸箱有很多好处:便宜,轻,来后就扔不占地方,最重要的是容量大,因为边长之和一定时,正立方体的体积最大。飞机行李的规定是边长和。买的行李箱都是扁平的,比同边长和的立方体纸箱容积小15%。

      在加拿大找工作时,人家总会问,你有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甚至打工也这样。奇怪,搬个东西也要加拿大的搬东西工作经验吗?不错。在加拿大搬东西要求穿带铁头的安全鞋,还有一系列安全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我理解,这就是"加拿大工作经验",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切都要循规蹈矩,不能象在中国时那么随心所欲,不守规矩。要诚实,讲礼貌。

      国内朋友的来信,常常有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用错、格式不对等情况。从小里说是不够仔细,对收信人不太礼貌;往大里说是工作态度不好。如果你拿这样的一份简历交出去,可以想象结果如何。做事要从小处着手。

      再谈

      王又辛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

      -----------------------------------------------------------------

      aa:您好,

      国内没有直达多伦多的飞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Canadian Airline)必须在温哥华转机。也可以乘美国或韩国的飞机,在美国的某个城市转机。

      15000加元,是加拿大移民局说的一家3口的半年之需。

      盗版软件,加拿大政府当然要禁止。但夹在行李中,没有人查。

      我要的软件,如果可能就带,不要勉强。我有其中大部分的中文版。我希望要英文版。

      你一下飞机,面对你的是一间空房子。只有炉子、冰箱、电灯。一切的生活用品都需要你自己准备,或者带来,或者在这里买。

      另外,根据我的经验,可以带上:复底不锈钢炒锅,底部略平;雨披;木制菜板。

      冬天室内18℃-20℃,不必带太厚的被子。被子厚薄各要2床。

      bb打工要倒班,很紧张。但是他仍表示去机场接你。一般的做法是:

      1, 提前为你找一个房子,你走前将地址E-mail给你。你到达之后,直接从机场乘TAXI去。

      2, 不提前为你找房子。你到达之后,直接从机场乘TAXI,到我们家,暂时睡两天地板,然后你自己找房子。

      从机场到市区,TAXI大约35-40元。你也可以乘公共汽车,稍微麻烦一点,4元。

      你如果乘加航来,到达时间在晚上7点,出关大约要1 - 1.5小时。

      请告诉我你的具体安排,我们也好做准备。

      你最好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年龄、经济是否富裕、孩子多大、什么专业?我可以据此提出较具体的建议。

      还有什么问题,请来信。

      再谈

      王又辛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

      aa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同你谈话。今天bb和cc都到我这里来与你通话。

      我看,通过电话的方式,可以传达信息,不能解决思想问题。有很多东西,你没有身临其境,是无法理解的。我们今天谈了很多在这里生活如何艰难的情况,决不是想吓住你,不欢迎你来。bb来到这里说,我在信中写的情况,还不够艰难,应该把cc现在又带孩子,又打工的情况再加进去。

      我希望,今天我们打电话时,你爱人也在场。她也应该直接与我们交谈,我们才可以知道她的想法。

      另外,我应当提醒你们:

      1. 到加拿大来,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要期待用出国的方式解决烦恼;

      2. 办移民,你们遇到很多困难,也许这只是你们踏出国门前的一次练兵。它很可能是你们将来出国后一连串困难的开端;

      3. 任何事,都不能打保票,出国也一样。要能输得起。最坏的情况,这次申请没有成功,我们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万念俱灰;

      4. 特别强调找外国人直接练习英语!据说西安有外国人,以每小时70-100元的价钱和人练习口语;

      5. 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定要积极。从比如英语问题(你现在不仅是口语,语法、词汇、拼写也都得加强)、打字指法等一些小事情上,我感觉你并没有积极主动地试图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等,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要求太低。你如果带着这样的思想状况出国,那么你到了国外,会吃很多苦头;

      6. 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带多少钱,是否带孩子来,我看还是写信好。

      很对不起,我说话太直率,很不客气。我决不是要薄你的面子,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的确,我写的信,远远没有把我们在这里遇到的困难说透彻。往往是我说我的,国内的人,特别是即将要来的人,几乎都听不进去,甚至讨厌、反感。"你王又辛就把国外说得这么惨吗?"今天你听到了,bb和cc同你谈的,远比我信中反映的更艰难。而恰恰是他们,在国内时,也是持上述看法的(我的这封信也同时发给bb)。

      但愿你在听到我们的这些话以后,先不要说你自己的看法。穿上破旧的衣服,到农村人聚集等人来雇的地方,和他们一样站上一天,然后再来同我谈你的感触。真的,我认为你真的有必要去站上一天。

      再谈

      你的朋友

      王又辛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一封信 学计算机 第十一封信 学计算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周三,一个最好的消息是,有一个原来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朋友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在Daedalian公司找到了程序员的工作。Daedalian公司(http://www.Daedalian.com),小有规模,它的特点是专招刚入门学计算机,特别是从别的专业,具有高学历转行的人。新来的人,进入公司后,会安排有经验的人带一段时间。

      3-4万元年薪是计算机工作的"入门价(enter level)",工作半年、一年之后,工资一般升至4-5万元。五年工作经验的人,工资可能高达6-7万元。而且,在美国更高。

      去年,我在分析形势之后,认为学习应当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而不是死抱着原来的专业不放手。加拿大是信息化的社会,对信息产业(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从业人员的需求很大。学习计算机应该有增加一门专业知识的豪迈感,而摒弃"改专业"的悲壮感。九七年三月,还没有听到什么人"改计算机"时,我就率先买了计算机,并建议别人学计算机。最近,很多人问我,"到加拿大,是不是一定要改学计算机呢?"当然不是。但是,如果你的专业在加拿大不易找工作,那么,改学计算机,就是一条快速找到工作,并且可望有较高收入的捷径。

      最近,另外一个去年由原来化工专业硕士改学计算机的A,也找到了计算机工作。他们是96年来的移民中最先改学计算机的一批人。有人找到了工作,创风气之先,大大鼓舞了后来人的斗志。

      计算机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更新快。由此,引申出来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本行的人如果不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很快就会落后。因此,给从其他行业转行的人提供了机会,只要他有基本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再学会当前最热门的技术,很快就可以加入进来。

      加拿大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对信息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只靠正规大学培养,远远不够。于是,中专学校,甚至短期培训班应运而生。正规学校的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工作在手。

      一般来讲,出国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多选择正规的大专学校,学制2年。学费较低,大约一学年3000加元。申请政府的学生贷款,配偶再打一点工,生活就不成问题。但是College毕业后,并不容易找工作。用人的公司,在招聘广告上,都是开口就要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拿着College的毕业证书去应聘,就是明白地告诉人家,自己没有工作经验。

      也有人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学程约6-9个月,学费1.2-1.4万加元。有的私立学校,已经创出了牌子,高薪聘请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人任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了解到许多实际应用的技术,学得好的学生还有机会到计算机公司实习,往往实习之后,就被公司录用了。也有公司就在学校外面等毕业生。比如多伦多大学办的一个Oracle短期学校,(http://www.utoronto.ca/deeds/)要求入学的人,往往要提前4-5个月排队报名,再通过考试和面试才能入学,学费8000元。Ryerson大学的一个Oracle短期学校,网址是 http://www.ryerson.ca/oracle。

      以前接触过计算机的人,会选择一些"短平快"的短期培训学校。比如微软公司Microsoft的MCSE证书、MCSD证书、 Oracle公司的证书班。有一些中国人办的这类学校,利用晚上和周末上课,一般是一个证书12周课,收费1000-1500元,或是3-5个月,收费数千元(大约每月1000元)。在证书班学习之后,是否能真正学到东西,要看你自己下的功夫。至于考取了证书,是否对找工作有帮助,众说纷纭。其实,关键还是看你是否学到了本领。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以为上个"证书保证班"就一定能"保证找到工作"。

      如果在国内就考到证书,当然花费少。但是,在找工作面试时,有的公司会问,你是否在中国考的,或者在加拿大的什么考试地点考的,这个考试地点是不是中国人办的。总之,就是不大相信中国人。

      数字设备的好处就是,只要能工作,就没有质量问题。计算机"不能用了"多数情况是要换代而不是坏了。换代主要是软件换代带动硬件换代。名牌产品的好处是可靠性高+售后服务。

      买计算机,我认为象一般应用,不做3DS之类大量图像处理运算,CPU的速度并不重要,关键是"代"。奔腾机已经是强弩之末,奔腾 II+Windows 98是明年及其今后2-3年的主流机型。奔腾MMX CPU 是昙花一现的过渡型产品,毫无意义。杂牌CPU如AMD, Cryx也不差。

      其实内存Memory和硬盘Hard Driver最重要。一定要往大里买。买内存,要比市场上一般的配置大一倍,硬盘以200-250加元一块的为宜。现在买奔腾II,还可以用几年。

      主板是否能兼容今后的CPU根本不重要。其实,5年后,你也没有兴趣只换CPU而不换主板。

      不同档次的产品适合不同需要及不同收入的人,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而不是"好、坏"的问题。"能用就行"是我现在买东西的标准。

      我在CBC工作近一年了,总结一句话:"能吃、能睡"。一走进CBC的大楼,我就困得慌,上午喝茶、中午吃饭时间,都要睡15-40分钟觉。中午不论吃多少,下午一到家,总是饿。

      我的状态不好,不喜欢这个工作,却不得不干,工作没有乐趣,又没有姑娘。几乎每天做梦都是在国内的事情。前天,梦见我和大学的一些同学搞了一台演出,有声有色,醒来一想,奇怪我的想象力怎么那么丰富?其实我是一个能折腾也喜欢折腾的人。干维修,太屈才了。我不知道将来的路是怎样?我肯定是要回国的,最晚,退休后,回国去教英语。不出国,没有办法想象出国来是什么样子。

      我的所谓"状态不好"是没有办法治的。今天看国内的一份专业杂志,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公司合并,采访这两个老板的文章。看到他们真正干自己的事业,我羡慕极了。我现在要做的是卧薪尝胆,长本事、长见识,以图有一天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莫说陕西台没有什么留恋,CBC也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更不是我的归宿。人生一世,要活出点自己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也许就是"折腾"吧。Anyway, CBC is my best choice now.

      没有工作的人,想工作。有了工作的人,没有在国内工作时主人的感觉,总是觉得是在替别人打工。没有认同和参与感。和洋人同事相处,自己就觉得不入流,别人也不太会把你当自己人。而且电视台的工作,出路比较窄,一旦丢了CBC的工作,别的地方用人量也很有限。前途的问题,时时困扰着我。

      我们的朋友圈子逐渐固定。写回去的信,提及的新面孔不多。而且,有些不大如意的情况,人家自己都懒得写,我也不好随便讲。在我们来了一年之后,陆陆续续从国内来的人多起来了。最近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替国内即将来的人找房子的任务。而新来的人,又开始了一轮打工、上学的艰苦旅程。

      我们周围人的情况,简单地讲,做计算机工作的,工资都在4-5万元了。其他专业的人,纷纷改学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我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

      昨天听CBC节目,说加拿大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6元/小时(16元X8小时X10天X26.1双周=3.34万元/年),有工会的工人工资是19元/小时,有硕士学位的人平均26/小时。加拿大家庭平均年收入是6万元。

      再谈

      王又辛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人得信命,不由得你不信。目前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超然地讲经济损失是第二位的。这也不用再探讨了。我是否应该重新做计算机的工作?

      我工作后,198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设计了一套电视节目自动播控系统,用BASICA和汇编语言编程,用IBM PC计算机,自己设计接口电路,是一个完备的闭环实时控制系统。由此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和实际应用的知识,又自学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全部课程。后来做三维动画,手中掌握着相当好的一台SGI工作站,用UNIX操作系统,也有一个小规模以太ETHERNET网络。可以说,我的计算机知识是相当扎实和全面的。但这一切都是93年前的技术。最近5年,我的计算机知识完全落伍了。

      我是电子专业的,又有计算机工作经验,如果重新回到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业,做网络管理以及硬件方面的工作,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种工作,工资在5-9万元,比程序员工资低。谁知道呢,我在IT行业工作几年之后,会有什么新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如何入门了。

      我如果上研究生,需要2年,加上准备TOEFL,一共要3年的时间。这期间年收入仅1万多元。3年我至少得损失10万元(税前)。而目前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代价太大了。况且如果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即硬件专业"Double E",出来后也不见得好找工作。工资在5-10万元左右。如果考计算机软件研究生,TOEFL分得很高,象我现在这样在职考试,分数肯定高不了。另外,我的数学底子差,硬件、软件专业对数学的要求都高。

      一九九八年十月

      去年12月,CBC文艺部(TV Arts and Entertainment)招聘一个计算机顾问Computer consultant工作。我申请了这个职位,1月初通过了面试,从1月27日起上班了。自己一个办公室、一个电话,还有个人E-mail帐号(wangyouxin@hotmail.com认中文),上班时间:8:45 -- 5:00,比原来少半个小时,工资也增加了一点。可以满楼活动,感觉比以前好得多。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二封信 夏天· 租车出游 第十二封信 夏天· 租车出游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那首著名的歌《太阳岛上》唱道"哈尔滨的夏天多迷人"同为北方城市多伦多的夏天真迷人。

      来多伦多的第一年夏天,一般骑自行车带孩子在附近玩,或者去乘公共汽车可以到达的地方。从旅馆或旅游点找到适合幼儿玩的游乐场的广告,再到网上查出有关它们的门票价格、如何抵达、最近的活动内容等进一步资料。比如:

      多伦多动物园http://www.torontozoo.com/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http://www.rom.on.ca/,每星期二下午4:30以后免费。其中有个孩子们的小博物馆。

      安大略科学中心Ontario Science Centre http://www.osc.on.ca/, 记得1982年夏天,他们在北京展览馆办过展览。可以让参观者动手实验的展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Ontario Place http://www.ontarioplace.com/ 建在湖边的一片人工岛上, 有大型的水滑梯、儿童乐园、70mm胶片的特大屏幕电影IMAX、小小高尔夫等等。6月份的星期六晚上,总放礼花。门票22元,6岁以下11元,开放时间从每年5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整个夏季,季度票Season Pass是60元,6岁以下50元。我每年都买Ontario Place的季度票。每到周末,骑自行车30分钟,带孩子去玩个痛快。有了季度票,里面的玩的项目都不另外交钱了。今年(1999年)IMAX每天晚上的电影是《秦始皇》,还有中国花灯,以及兵马俑展览。

      买季度票,钱不太多,关键要有闲工夫陪孩子。

      用Ontario Place 的季度票也可以进毗邻的加拿大国家展览中心CNE http://www.theex.com/ 。每年8月底9月初,赶在孩子们秋季开学之前,有两个星期的大型游乐及表演。届时,广场和展览大厅人山人海。过山车及各种大型游乐机器,整得人们大声尖叫,马术表演、园艺展览是传统节目。为了告诉城市的孩子们"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甚至把农场搬进了展厅,孩子们可以看到剪羊毛表演、挤牛奶表演、麦田、联合收割机,养鸡场、小猪吃奶。

      我们常去的地方还有湖边的Harbourfront Centre http://www.culturenet.ca/harbour/,那里在周末和节假日总有各种活动,通常是免费的。比如感恩节,有关农业的展览,每年的内容不同。我见过牧羊犬表演、伐木表演、打铁、扎草人等。因为是免费的,又不太远,就比较适合集体活动,我们常常几家人约好一同去。看街上十数辆破旧自行车拖家带口蜿蜒而过,亦为中国新移民给多伦多增添的一景。在Harbourfront Centre, 有一块牌子上写着"According to the UN, Canadian are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No wonder. 据联合国调查,加拿大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 每当看到这块牌子,都给我们增添无穷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移民的情况都逐渐有了好转。来到这里一年之后, 一般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结束了打工生涯,或是转行学计算机,或是进入大学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工作。最重要的是,人们克服了初来时情绪低沉,终于改变观念,面对现实。

      北美的生活,与汽车息息相关。人们说"American on wheels"。一年之后许多人考取驾驶执照,部分人买了二手汽车,活动范围扩大,生活的内容丰富了,当然花费自然也增加了。

      我们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几十公里去采一小篮草莓,去百公里外的尼亚加拉瀑布只是郊游,到数百公里外的千岛湖等省立或国立公园露营Camping,或者到首都渥太华以及邻近的美国城市观光购物。

      有两个卡片最重要,一是驾驶证,二是信用卡。

      我们现在买日用品,尽量用VISA信用卡(Credit Card),这个月买东西,下个月付钱,不收任何费用,而超过时间,则收利息。有人第二个月还还不上钱,眼睁睁地交高达17%-25%的利息。

      食品店一般不收信用卡,以降低成本。消费者用信用卡支付,信用卡公司给商店付钱,而持卡人并不立刻给信用卡公司付钱,可延长到本月的40天以后。信用卡公司收商店的手续费。而消费者用银行卡付钱,则立刻从自己的账上付出,而且银行收持卡人的手续费。信用卡用得越多,信用记录就多,每月都按时还钱,则信用记录(Credit Record)就好,以后买房子、汽车时,向银行贷款就容易。

      但是,信用卡最怕丢。因为用信用卡支付时,收款员只是核对一下签名,没有密码。

      一般申请免年费的Classic Card, 它的透支额是1500元/月。信用卡的金卡Gold Card 一般收100多元年费,透支额是5000元/月,在一些指定的商店可以享受折扣优惠。租车时,信用卡支付保险费。

      我有两张信用卡,一张是CIBC银行http://www.cibc.com/index.html 免年费的Dividend Card,银行每个月底付还当月帐单1%。另外一张是Royal Bank皇家银行http://www.royalbank.com/ 免年费的金卡Gold Card。

      从我住的地方,骑自行车上班只需25分钟,乘地铁却需要30分钟,而且CBC http://www.cbc.ca/紧邻多伦多电视塔CN TOWER http://www.cntower.ca/,在市中心的旅游区,停车很贵,所以我一直骑自行车上班,没买汽车。夏天出去玩,就租车。

      有一家租车行叫AVIS http://www.avis.com/,它的车都是当年产的新车。租车的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夏天及节假日贵一些,如果提前预约就便宜。星期五早晨7:00到下星期一晚12:00,周末整整四天,FULL SIZE的大车,比如通用汽车公司GM General Motor 的雪弗莱Chevrolet Lumina或着别克 Buick Century,最低只要99.99元。用VISA金卡租车,又省了每天18-25元的保险费(*注)。

      租车出游实际上是很划算的。租来的车都是新车,而且我一般都是租大型的美国车(FULL SIZE的车1.85m宽 X 4.95m长 汽缸3升以上)。

      第一是安全。它的加速性能非常好,高速公路上开足空调,100KM的速度下,超车时可以在数秒内加速至130KM,发动机一点儿也不吃力。这对于安全超车、换道、上高速公路极其重要。大车重、坚固,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比小车更经撞。ABS刹车系统保证急刹车时车身不会打横。

      第二是可靠。新车没有什么故障,万一出了故障,租车公司付拖车、修理的费用。新移民买的二手车,都在数千至1万元,10-5年新,短途用可以,跑长途心里就没有底了。

      第三是舒适。车内空间1.6m宽,三个人坐上去很宽敞,前后排各坐三人,正好坐两家人。车大,就稳,不易晕车。我儿子常常一个人躺在后座睡觉。

      第四是经济。这样的新车,2.5-3万加元,买这样的车加保险、泊车,以我现在的经济能力根本不用想。而我租车,过完周末,车一还,什么钱都不花了。我还可以每次租不同的车尝新鲜。大车在市区跑,可能费油多一点儿,跑高速公路,开空调,实际耗油9-10升/百公里。

      出门之前,照例先到网上查一下http://www.OntarioParks.com/, 这次到哪儿去。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按照网上列出的露营所需的目录Camping List,准备了:

      帐篷 10 X 8 英尺 100元 (更大、更高的就更好了,比如12 X 10)

      气垫床 King size 52元 (也是要大的)

      被子,手电筒,火柴,绳子,刀,防晒霜,清凉油,人工的和用汽车电源的气泵,指南针等等。

      我们还买了一个可以载重200KG的充气小船及桨 92元。(以上价格还要加上15%的税)

      食品及饮料放在一个塑料的夹层保温箱Cooler里。

      这些东西,除了桨以外,全都是中国制造,轻便、结实、漂亮,可以用很多年。放在地上是不小的一堆,象搬家一样,较小的汽车后备箱肯定放不下。

      露营地或在一片开阔地上,或在简易碎石小路旁的树林中。自己可以选择基本营地或带电源的营地。基本营地只是一片几十平方米的空地,或许有一张桌子,或者还有一个石块垒的小火塘。带电源的营地提供一个30安培(3.6KW)的插座,宿营车离不开电源。

      很多加拿大人开来宿营车,小的宿营车可以折叠,比小汽车略小,可以由小汽车拖着走。大的宿营车象公共汽车一样大,迁移时,是它拖着小汽车走。

      宿营地的费用每晚15-25元/车。有集中的淋浴、厕所、洗衣机、水龙头、洗碗池。一切都是删繁就简,和70年代中国的工厂家属区的公共淋浴室、露天水龙头、洗碗池一模一样。厕所虽然简陋,但每两小时打扫一次,保持得很干净。

      一般宿营都是几天到一个星期。晚上可能会有露天的小电影,或是组织孩子们搞个什么比赛。

      点起篝火,用长长的树枝穿着棉花糖Marshmallow放到火上去烤,是最具加拿大特色的玩法。有人喜欢烤得焦黑,有人喜欢烤得轻些只是咖啡色。棉花糖从篝火上拿出来时,可能已经烧着了,得一口气把它吹灭,只吃烤硬的一层外壳,小心别烫着嘴!剩下的再放到火里烤,大人孩子要比赛,谁烤的次数多。

      林间有小动物、小鸟。野生的小鼹鼠Chip Monk竟敢跳到人的手上吃东西。

      入夜,仰面躺着,透过帐篷的天窗,看星星闪烁,听风在林间穿行,呼吸清新的带潮湿气味的空气。

      ……

      王又辛

      一九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注:

      承蒙读者Ric先生指出信中有关金卡租车的错误,原文如下:

      Minor error about the rental car insurance in the letter. Gold card only covers the comprehensive insurance (which means the damage to the other car when you hit it), you still need your own car insurance to cover the liability (the damage to your own car). Most people are not clear about it.

      试译:信中有关金卡租车保险有错误。金卡只支付Comprehensive insurance(即,自己的车撞别人,支付对方)。你仍然需要支付自己车损坏的保险。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

      又注:

      信用卡支付的保险,不同的卡,不同的银行均不同,需要详细问银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我用Royal Bank 免年费的金卡租车。出了一点小事故,撞到路边的隔离桩,撞坏转向灯罩,刮坏很大一片漆皮。AVIS车行收我200元,半年后,保险公司给我赔了200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三封信 学习·工作 第十三封信 学习·工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果你从内地,到深圳闯世界找工作,你会面临认识社会、重新定位、学习并且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过程。

      移民加拿大,只能凭本事吃饭,更要经历这样的阶段。

      所谓学习,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比方说,在国内下中国象棋,而这里下国际象棋,尽管棋理相通,你也不可能一上手下国际象棋,就达到下中国象棋的水平。这样,就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其二,无需讳言,国内的科技水平,一般来说比加拿大水平要低。具体到我们自己,就有一个进一步学习的问题。

      有相当多的人,在中国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但来了之后却长时间找不到工作。4-5个月找到算快的,8-10个月找到,也不算差。而在这里短期学校学习几个月,毕业后1-2个月找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所以,不能泛泛地讲,我是做计算机工作,甚至还有什么什么学历之类的话。

      说是在国内从事计算机工作,要看你是否真正做具体的技术工作;

      到这里,第一步是找最初级的程序员、网络维护员。如果你坚持认为你曾经是系统分析师,或数据库及网络管理DBA,这里的公司因为你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而不会雇你;

      这里要编的程序,以商业应用方面的为多。工业控制方面的较少。你是否在这方面有较深的知识,是否做过大的项目;

      做网络维护,HELP DESK桌面帮助,要求英语能力强。

      每一个懂行的人,看了我上述介绍之后,都会感到压力,要求不低。如果您缺乏某一方面的能力,就必须继续学习。

      至于学习的方向,当然受就业市场和个人情况两方面决定。

      先从就业市场谈起。

      所谓找工作,是这样三个层次:

      1. 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做,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工作。年薪一般在1.5-2.5万元。我们一般称之为"打工"。其中又分为体力劳动为主,不大需要英语的工作,比如衣厂、餐馆厨师和帮厨;需要英语的工作,比如收款员cashier、餐馆服务员waiter/ waitress。显然,需要语言好的工作,工作环境和收入都优于不需英语的工作。

      2.专业技师、技工,英语叫technologist、 technician。年薪一般在2.5-4.5万元。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只要有中专college以上学历,即两年的专业学习就可以胜任的工作。绝大多数具有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新移民找到的最好工作就是技师,包括我最初进入CBC时的设备维护技师,还有国内医生转行做医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医院里超声、心电操作技师。计算机程序员不叫技师,也是专业工作,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证书,而收入远高于其他工作,年薪在3.5-6 万元。

      3.专业人士professional. 年薪一般在4-8万元或更高。需要加拿大或英联邦国家的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专业证书license. 比如注册护士、注册会计师、医生、工程师。中国留学生,经过几年的艰苦学习之后,如果找到自己对口的专业工作,都是这一类的工作。有其他国家的学历,比如日本、德国、中国,虽然说是承认,但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取得专业证书license,从事相应的工作(见安大略工程师协会网址:http://www.peo.on.ca)。

      就业市场,不仅分等级,还要看是否热门。取得加拿大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假如他的专业是化工、生物、建筑等冷门专业,也很难找到工作。而计算机软件这一大热门专业,却不强调学历而讲究工作经历。即使没有加拿大学历,语言也差点儿,只要有真本事,也可以找到高薪工作。

      因为背景和兴趣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改学计算机软件。继续读本专业,明知工作前景不好,也硬着头皮上。有人得到很高的学位,只能呆在大学里,做研究助理的工作,工作很辛苦,收入却很低。

      实际上,加拿大大量吸收技术移民,就是要他们做技师一类的工作。

      就我个人来讲,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我曾征求过国内亲友的意见,是否在加拿大读个学位。国内亲友都异口同声地赞同我读书。可是我反复权衡,征求这里朋友的意见后,还是放弃了继续读书、考专业证书的念头。

      我们到了这里,生活的压力之下,讲求实际是最重要的。而中国人一向受名声之累,向国内的亲友只报喜不报忧。如果有人说,在这里做一般的工作,那就是第一类,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如果有人说,到这里很快找到了专业工作,那就是第二类,技师类的工作。无论留学还是移民来此,没有5年,根本不可能做工程师、医生之类的工作。

      有位国内硕士,顺应潮流,上Seneca College改学计算机,在这里是极其正常的,却给国内的亲友讲,只是进修计算机,绝口不谈上中专学校。他认为,以堂堂硕士之尊,如何屈驾读中专!

      加拿大社会给希望学习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刚到加拿大的移民,如果想上学,立刻就可以申请联邦政府的学习贷款Canada Student Loans Program 网址是:

      http://www.hrdc-drhc.gc.ca/student_loans/entext/index.html,约5000元/学年,一年后,可以再申请安大略省政府的贷款Ontario 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 (OSAP)网址是:http://osap.gov.on.ca/NOT_SECURE/intro.htm,根据家庭收入,两项贷款总额可达约1.5万元/学年。学习期间,贷款是无息的,毕业六个月后才收利息,而且低收入家庭还可以免还部分贷款。

      读中专college,需要入学考试,英语题挺难。读大学或研究生,要求TOEFL成绩。一般要年底前考TOFEL,下一年春天报名,9月入学。有的学校或专业也可以1月份入学。

      因为第一年的学生贷款仅5000元,不够学费加一家人的生活费,所以一般是一个人先打工挣钱,从第二年起,就不用打工了。读研究生,有奖学金、助教、助研的收入。

      如果在过去的52周内,你工作时间超过910小时(大约全职工作半年),就有资格领取就业保险金Employment Insurance, 可以领取36-45周,金额大约为工资的50%,并且可以申请最多约5000元的学习补贴。注意,只有被资方解雇,或者有正当理由自己辞职的才可以申请EI(正当理由可以是:工作环境影响健康、孩子或直系亲属需要照顾、工作岗位、工资变动、与工头不和、歧视、资方违法等)。详情请见网址:

      http://www.hrdc-drhc.gc.ca/insur/claimant/200017.shtml

      由于我本人没有上学,很抱歉,不能提供更详细的情况。

      不同的学校,各有利弊,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短期培训班、证书班不适合没有基础的人,学习三、五个月根本达不到找工作的水平。

      College学程一般要两年,而且毕业后不能让人家知道是college毕业的,因为招工的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30好几岁才毕业,一看就知道你没有工作经验,刚改行的。上college的好处是学生贷款够全家人的生活费用。

      读本科或研究生,首先要TOEFL成绩。从准备TOEFL到考试、申请入学,怎么也得一年时间。

      改学计算机,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从零,或者很少的一点计算机基础学起,在一年之后找到工作,个个都下了映雪囊萤、悬梁刺股的工夫。夜里12点睡觉是早的,天天学到深夜一、两点是极其普遍的。根本不可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有一个极端的事情。有位先生,他自己先来打前站,夫人、孩子尚在国内。在college学计算机,考试前,连续几天没有睡觉,可能吃饭也是凑合,终于死在家里的计算机前。学习负担重、尽快找到工作接家属、经济压力、生活条件等等,精神、物质压力各个方面一齐袭来,终于把人击倒。从这一点看来,家庭一起来,互相照应比较好。

      我认识一家人,丈夫是医生,妻子是护士。丈夫一向是书虫子,在这里读完博士,做博士后。妻子在国内时,以玩为主,兼学别样。妻子陪读来加拿大,一看形势,发奋读书。几年艰苦学习,读完了护士课程,又找医院实习。不久顺利拿到注册护士证书。她教导我说:"以前我只知道有个了不起的丈夫,而现在,我活出了自己!如果不是加拿大的环境逼我努力学习,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护士。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在丈夫之前成为加拿大主流社会的专业人士。"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继续从事本专业还是转计算机的问题,通常有这样的考虑:

      好比我家。我是电子专业,夫人是医生。电子专业的工作并不见得好找,我如果找到专业工作,肯定是技师,工资不会太高,但是工作稳定,压力小,我就可以多照顾家,腾出时间让夫人学习,这样夫妇两个人可以较快走上正轨。等她找到工作,或者我也就可以再学点什么,两个人轮换着走,现在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我没有找到本专业工作,就可能打算转学计算机。这当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是1-2年,这期间,我要全力学习,夫人只好打工、带孩子。找到工作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肯定轻松不了。这样做,不仅拖延了全家走入正轨的时间,甚至夫人可能永远失去了从事专业工作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年龄不小了,一晃几年过去,40岁以后学习更加困难,而且,即使学出来,找工作的困难更大了。



      王又辛

      一九九九年八月九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四封信 周末 第十四封信 周末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周末忙,忙得一塌糊涂。

      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购物、检查收支付帐单、上课、带孩子玩、与朋友打电话、去教堂……等等一大堆事情。

      洗衣服是费时间费力气的活儿。住House,绝大多数房东不提供洗衣机,住公寓Apartment,禁止用自己的洗衣机。刚来时手脚并用洗衣服,小件用手洗,大件的就放到浴缸里,用脚踩。衣服洗完了,浑身大汗淋漓,洗净衣服再冲个澡,痛快舒服又减肥。后来,逐渐去街上的公共洗衣店。店里的洗衣机一般是5KG,单缸,高波轮全自动,1.25元洗一次,30分钟。在公共洗衣店洗了两年衣服后,终于忍不住,买了一台比较小的韩国产单缸全自动洗衣机,加税540元。这一下,洗衣服从负担变成乐趣。

      我喜欢吃馒头。干酵母yeast在水中泡开,和面。数小时后面团发起来,揉成馒头,醒30分钟再上笼蒸20分钟。我还发明了一个干酵母yeast的用法。当孩子积食,舌苔重的时候,给他吃一点干酵母,立刻见效。

      买了一台手动压面机(40元),周末吃饭就多了点花样。其实这台压面机的最大用场是来客人的时候,压皮包馄饨。我们实在没有时间烧几样菜款待客人,包馄饨,大家齐动手,省时省力。客人们也都喜欢吃我妻子调馅做的馄饨,都说这是他们长久以来吃得最饱的一顿。

      周末到唐人街买菜,也是一件必做的事。乘公共汽车的人,左右手各提着4、5个装满菜蔬的塑料袋回家,一个人拿不了,就全家一起来。开车来的,找不到停车位,或想省下泊车钱,往往有一个人坐在车内等,另一个人进去买。

      唐人街的水果丰盛,有很多亚热带的水果,比如龙眼(鲜桂圆)、榴莲(木莲,取其音)、椰子、中国鸭梨、日本苹果,鲜活的淡水鱼、海螃蟹、龙虾,中国产的调料,香港、台湾产的酱菜,泰国香米,豆腐、韭菜,饺子皮应有尽有。这些东西,西人店里一般都没有。

      在Mall里普通的超市,买牛奶、果汁、饮料、冰淇淋、火腿肠(Ham)、半成品的披萨饼等等。4升牛奶分装在三个透明塑料袋里,外面用标明牛奶成分的红、蓝、绿色塑料袋包装。红色袋是全脂牛奶Homo milk,含脂肪3.5%;蓝色袋是脱脂牛奶Skim milk,含脂肪1%;绿色袋是完全脱脂牛奶,不含脂肪。蓝袋牛奶喝上去,象水一样,没有牛奶的味道。可为了减肥,最好还是喝绿袋牛奶。

      北美的生活离不开汽车,去Mall买一趟食品就深有体会。我们每周要喝两大袋8升牛奶,别的不说,光这两大袋牛奶就很重。好在从国内带来的小行李车,派了大用场。

      周末是学习的好时间。计算机短期培训学校都在周末和晚上上课;周末也有免费的英语课ESL,已经工作了的人,要用这个时间充充电。一个新来的朋友到我家来做客,我妻子出去学习了。朋友惊讶地问:"怎么星期天还学习呀?不是这里星期天连商店都不开门,只休息吗?"

      学开汽车又是一个重要任务。新移民大量涌入,驾校的生意一片大好。驾校"全科"一般200-260元,包括25小时课堂学习和10小时驾驶练习。课堂上讲驾驶理论,基本操作,安全驾驶技术,不同天气或道路的驾驶方法,异常情况应急操作及出车祸时救护,购买保险,汽车维护保养,买新旧汽车。驾驶练习,直接就开到普通道路上去,在车辆、行人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经过"全科"学习,得到一张证书,凭证书买保险就便宜。安大略省实行驾驶员安全行驶的星级制度,有证书的,给3颗星,相当于3年安全驾驶经验,逐年累积直至7颗,违反交通规则则减星,减到0就惨了,保险公司或不给你卖保险,或趁机敲你一笔。

      通过交规笔试,领G1实习照。持G1照可以买车、买保险,但不能单独驾车,须有一名持G照四年驾驶经验的人坐在前排陪同,不能上高速公路,至少等十二个月,或者经过"全科"学习,八个月之后可以考路试,通过路考,可获得G2照。持G2照的人,受限制少了,可以单独驾车。再十二个月后,通过路考,获得正式开小型车的G照。

      有中国或其他国家驾照,经视力检查、交规考试和第二级路考(即G2至G的路考),可领正式的G级驾照。若未通过二级路考,则发G1照,并立即进行第一级路考,即G1至G2的路考。否则,只发G1照。我建议,即使有其他国家驾照的人,最好也先去上个"全科",让这里的师傅指点一下,看和以往的驾驶要求有什么不同,另外,也可以得三颗星。我听到好几个人,在国内开过数年车,G照考试没有通过的例子。

      国内的驾驶员,特别是专职司机,驾驶技术虽高,但也有很多不利安全的驾驶习惯。这里考车,驾驶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识!礼让行人、礼让其他车辆;提前给出转向、换道的信号;速度控制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一定要停。违反交通规则,即使没出事故,行人或其他车里的人都可以记下你的车牌号,向警察投诉。

      学车的人多,排队练车,一周能练上一、两次,每次两课时1.5小时/30-32元。按照自己的情况,分次支付学习的费用叫散钟。越年轻学得越快,练习的小时数,大约和年龄相当,20岁练20小时,30岁就练30小时。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联系安排路考。你可以自己打电话416 325 8580预约,可是现在一约就是好几个月之后了,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路试排期过长的问题,但是还没有看到解决的迹象。有些驾校师傅有神通,付20元排期,50元租他的车去考,只要2个星期就安排路考。一般人路考都要2-3次才能通过。从考笔试,学全科,买散钟、路考到拿到G2驾驶证,总要花费千元左右,一年多时间。

      周末,朋友们总要小聚一下。来的时间越短的人,聚会越勤,每次聚会的时间也较长。刚来的人摸不着路数,希望多了解点情况,更要发一通牢骚。来得久的人往往周末的时间早已安排得很紧,实在没工夫奉陪。于是,新来的人就觉得老朋友变了。

      来加拿大之前,即使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来到之后,才发现这心理准备是多么不足。人们往往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与眷恋之中,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昔日的辉煌,抱怨加拿大如何不发达,生活条件差,工作难找。

      从国内来的人,普遍看不惯国内的一些社会现象,希望到加拿大来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然而,人们的观念已经被深深打上了现实社会的印记。一方面谴责社会不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一谈及某人短短几年暴发起来,一到加拿大就买房子买车,却艳羡不已;向往到一个规范有秩序的社会中生活,却又希望从国内买个假驾驶证,逃避八个月的等待时间;先不谈自身素质能力如何,能为加拿大或具体来讲,你能为所工作的公司做多大贡献,却眼红于别人挣多少工资;在每一件事上与人攀比,说出话来,每一句都要占个上风。

      有个朋友,德国博士,因身份问题移民来加拿大。看加拿大一切都不顺眼,什么都比德国落后得太多。他甚至问我,CBC大楼里是否有空调?另一个朋友,几年前留学日本,同样因身份问题移民来加拿大。谈起日本就滔滔不绝,对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更是赞不绝口,可是此君却几乎天天迟到,下班时一秒不差冲出门去。

      牢骚、抱怨、无所事事地等待、生活在虚妄幻想的空间,一切负面的情绪都不解决问题。谁能尽快地面对现实,转换角色,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谁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新移民中,有的人年龄比较大了,重新学习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的锻炼考验,知天命,能吃苦,虽然打工,也过得很自在。

      也有些朋友,因为自身条件所限,拼命学习并找专业工作并不现实。C女士在国内是大学实验室实验员,大专学历,英语很差。在ESL学了半年英语之后,发现这样学下去,提高得太慢。实际上,ESL课程没有作业,免费,也就没有压力,只适合最初几个月练习一下。但是C的英语程度还不足以考入COLLEGE,于是她转入中学的十三年级或COLLEGE的英语先修班。这样的英语班压力挺大,作业、考试不断。我相信,一旦英语程度达到实用水平之后,她的视野就开阔了,思想方法肯定会变化,她会兴奋地看到,前面的路宽了。

      昨天晚上,朋友A打电话来,同我谈起他最近的情况。A是国内机械专业博士。来多伦多头四个月,一直找不到工作,他们一直在考虑放弃加拿大移民身份,回国去。回国有回国的难处,国内的工作已经辞掉,户口也注销了。到了第五个月,他终于在一家汽车零件厂找到了一份技工的工作。他似乎对于这份工作提不起兴趣,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象中到加拿大来所应当从事的工作。

      B先生,药学专业,曾作为中国技术专家与欧美专家一起在南美援建一个制药厂,工厂建成后又培训当地人员,将近十年。专业能力、英语水平自然没得说。来到加拿大,他找的工作,都是工程师一级的。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从雄心勃勃要大展鸿图,变得愁眉苦脸,工作完全没有着落。

      以上的情况,我认为,关键是观念要转变!

      星期日早晨,有相当一些人去教堂。有的人来了半年之后就信教并受洗礼。信教的人说,无论多么忙,每周给上帝3个小时,还是可以的吧。

      在加拿大,宗教、收入、性和政治,不在日常话题包涵范围之内。传教者的热情令人感动,但是他们不厌其烦地打扰我,一到星期天就邀请我参加教会的活动也令我避之惟恐不及。

      原来规定换房客时,新价格不得超过原房价的3%,今年初,多伦多市放开房价,取消了上述规定,房价转眼间涨了很多。两室(Two bedroom)从500-600元涨到700-800元,这个价格,大约是首都渥太华房价的2倍,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的3倍。本来多伦多的空房率一直在0.5%,换句话说,基本上没有空房子,现在房东以各种借口赶走老房客,新来的住客不仅房租贵,还往往要忍受房东许多苛刻的条件,比如晚上不得会客,不得在家中洗衣服,孩子不得有动静等等。周末,又有可怜的朋友忙着找房子、搬家。

      单身朋友在周末要参加舞会,或者什么交友活动。这些活动的特点都是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留学和移民来的男孩都十分优秀,但在这里找个合适的姑娘并不容易。回国娶个媳妇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自费留学来的女孩子,十分容易就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爱情和身份双丰收。

      可不是,周末真忙啊。

      王又辛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九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五封信 再谈找工作 第十五封信 再谈找工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找工作,好象文学名著中的爱情故事一样,成了我长信的永恒主题。

      最近我不断收到国内朋友的信,讲述他们的情况,请我参谋,是否应该移民来加拿大。还有朋友在聊天室发表高见,说有关留学移民的文章,都把国外的生活描述得那么困难,是因为作者都是文科的,他们找工作本来就困难,工科的找到工作,过上了好日子,玩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写这种文章。

      加拿大之所以大量吸收移民,是为了让移民来建设加拿大。我们到加拿大来,首先想到的是加拿大有较好的社会环境,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两者都不错,但是,用个时髦的词,叫做没有"接轨"。

      创业,在哪里都不容易。技术移民,在国内大多已经建立了相当的事业基础,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十分自信。其实对于新移民来讲,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往往比专业水平更重要。人们总是对自己的长项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极力淡化自己的弱项。计算机领域著名的"木桶原理"认为,用长短不一的木条围成水桶,其容量不是由最长的木条,而是由最短的木条决定。

      到加拿大来创业,并不比别的地方更困难,相反,比很多地方都好。问题是,国内事业有成的朋友,以为来到加拿大立刻就可以大展鸿图,从胜利走向胜利,却忽略了两个山头之间的山谷。

      在加拿大,一份劳动,一份收获,有两层意思,

      天下没有白吃的饭,

      只要付出了劳动,肯定有收获。

      一个朋友来信说:"读了您的《家书》后,我们才觉得第一次看见加拿大的真实图像,尽管这是一幅使我们感到恐怖的图画。"我可实在不愿意让我的读者从信中看到使人感到恐怖的图画。

      另一个朋友说:"在网上看到你的文章后,对加拿大移民生活有了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个朋友说:"我并不是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我可能太相信自己了,在读你的文章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别的,一直觉得自己不会在那块地方活不下去,也没有考虑过找工作的难。'洗碗,扫地,搬运'这还不会?我想我的心态可以说代表了好多准移民的心态吧?都是幻想多一点,你的文章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自己想一想我英文一点儿都不会,我凭什么?"

      还有一个朋友说:"读了您的信,不顾一切的狂热没有了,留下更多的是理智,让我对移民加拿大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着手做更有价值的事,那就是不断学习英语,尤其是口语。"

      万分感谢这些朋友,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英语,特别是口语水平,真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即使你是英语专业的。刚到这里来,听人家讲话,对方一大通,自己却云山雾罩。比如,这里人谈到某一种物品,常常用商标名,就象我们说"小鸭"是洗衣机,"鸭鸭"是羽绒服。英语水平要过关,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完。只要有心,达到实用水平还是蛮快的。我有一个办法,与人谈话时,自己多讲,特别是当对方告诉我一些重要事情,如数字、时间、地点、做或不做什么事情时,我一定要重复一遍,我听的可能有误,重复时,对方就会纠正。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说。

      找工作有三个要素:简历、面试、心态。

      简历写得好,才能有面试的机会。这里简历的写法,和国内理解的大相径庭。我们一般按照时间先后,列出工作、学习的公司名、地点等。而这里应聘某一职位时,简历中只提及与这个职位相关的经历。曾经有个朋友,想到一个餐馆打工,老板要求他发个简历来,他就把自己为移民准备的简历发去了。老板一看,老天爷(Gosh),在国际专业杂志发表过论文的化工博士,把简历发错地方了。

      我除了在CBC做我的专业工作外,还短期做过两份工,一是普通话配音,另一个是小学中文教师。

      应聘普通话配音的简历是这样写的:

      YOUXIN WANG

      123 Abcdef Road.

      Toronto, Ontario

      Email: wangyouxin@hotmail.com



      OBJECTIVE

      Part-time narrator in Chinese.



      SUMMARY

      5 year Chinese narrator experience

      Dubbed the television program "Nature of Things" for CBC in Chinese

      BS degree

      Motivated and responsible,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excellence



      SKILLS

      Narrator with the professional voice and technique

      Very extensive knowled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Familiar with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udio and video equipment



      EXPERIENCE

      Nov. 1996 - now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Television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

      1997 Dubbed the television program "Nature of Things" for CBC in Chinese

      1985 - 1996 Shaanxi Television Station, China Television engineer

      1991 - 1996 Dubbed various education programs and commercials



      EDUCATION

      1981 - 1985 BS, 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应聘小学中文教师的简历是这样写的:



      YOUXIN WANG

      123 Abcdef Road.

      Toronto, Ontario

      Email: wangyouxin@hotmail.com



      OBJECTIVE

      Part-time Mandarin Teacher



      SUMMARY

      * 1 year of Chinese teacher experience

      * 7 years of instructor experience in technical training

      * BS degree with 13 years of television engineer experience

      * Responsible, patient, punctual and kindly



      SKILLS

      * Announcer in television station, professional voice

      * Very extensive knowled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 Flexible,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s

      * Good at planing, organization

      * Familiar with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udio and video equipment



      EXPERIENCE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Nov. 1996 - now) Television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

      NingShan Primary School, Shaanxi China (1990 - 1991) Chinese, English teacher, part-time

      Shaanxi Television Station, China (1985 - 1996) Instructor: instructed junior technicians and operators in televis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elevision Engineer



      EDUCATION

      BS, 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1981 - 1985)



      当初在CBC应聘电视维护技师的简历,洋洋洒洒罗列出我在电视台从拍摄、制作、播出到发射各个技术岗位的成绩,言之有物。简历不在篇幅长短,重要的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看到简历,就完全相信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而以上两份工作都不是我的本行,只算业余爱好,就一定要在简历上下工夫。这两份简历,句句是实话,只是我巧妙地利用人们的思维习惯,着重强调与这份工作有关的经历。比如我在CBC为著名日裔主持人David Suzuki 的"Nature of Things" 栏目配音,只是很短的一段,但这是非常宝贵的"加拿大经验",一定要着重强调。与我一同去应聘配音职位的一个朋友,看了我的简历后,不解地问:"你是播音员,怎么会在CBC做技术工作?"同时我在简历中教育一项,有意隐去了我的专业名称。

      所以,如果你有多项才能,就要有多个版本的简历。甚至几乎照抄用人广告上对职位的描述。雇主要求什么,你正好会什么,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有的放矢发出简历,来了回音,请你去面试,这时候就要凭实力了。配音面试,我要求直接到播音室录音。公司的人一听,说:"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来了。"我在大学读书期间,每天早晨跑步,和播音专业的同学一起练声,"扛着杆子去打枣。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一个枣,十二个枣……"千把个枣打下来,自然水到渠成。

      中文教师面试时,有九个人申请,其中七位女士都有教小学生甚至在加拿大教小学生的经验。我坦言自己没有加拿大经验,强调我爱孩子,并且有朗诵、唱歌等爱好,当场朗诵七言绝句一首,赢得满堂喝彩。

      回想几次面试,我都相当主动,没有被人家的问题牵着鼻子转,而是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人家跟着我走。

      当然,实力是关键。配音工作,是把英文节目配中文,要求中文与英文严格同步。配音时,我一边听英文,一边读中文,做到这一点相当难。

      教这里7-8岁的孩子学中文,比在国内教孩子学英文难多了。因为孩子们都是家长逼来的,自己根本不愿意学。我象爱我儿子那样爱他们,用爱心赢得他们对我的好感,从而对中文感兴趣。请看孩子们给我写的信。只是,这些信大都用英文写的,令我这个中文教师汗颜。

      王老师:

      你好吗?

      你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我的家都说你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我住在Tottenham.

      周嘉欣

      -------------------------------------------------------------

      王老师:

      你好不好?

      你爱不爱小鸟?我喜欢你。

      周凯丽

      -------------------------------------------------------------

      王老师:

      你好吗?

      你是一个好老师。我爱多伦多的学校。

      邓佩儿

      -------------------------------------------------------------

      Dear Lionel Wang:

      How are you? I am fine. You are a funny teacher!

      From: Cindy

      -------------------------------------------------------------

      Dear Lionel Wang:

      You are a good but you are funny!

      Thank you for not giving us a test. I like you! Please be nice teacher!

      From Amy Yang

      -------------------------------------------------------------

      To: Lionel Wang:

      Happy Halloween. You are the Best and you are nice I like School. I like Dogs. I like you teach me.

      From: Victoria

      -------------------------------------------------------------

      To: Lionel Wang

      I like your class. It is great. Why do you always laugh?

      By Sandy

      Happy Halloween

      我一看到这些信,眼前立刻浮现出孩子们可爱的笑脸。

      至于找工作时的心态,常常被忽视。积极、充满自信地找,和被动地、愁眉苦脸地找,其结果太不一样了。

      我并没有替自己吹嘘。我没有说找了什么程序员的工作,年薪五、六万,云云。因为那不可能,我没那本事。现在我年薪不到四万,日子也过得快乐又充实。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讲过一个故事,在阿尔卑斯山中有一条公路,路两旁景色极美。人们总是开车匆匆而过,无暇欣赏。路边树立一块牌子,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自信与实力总是相伴而来。对自己应当有一个客观的估计。不要勉强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金老师45岁以上了。他英语非常好,电子专业,研制某种电子仪器有自己的发明专利。来后不久,发现电子专业工作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好找。找到了一个技工的工作,但一直不甘心。于是,上了一个计算机软件短期学校。班里的同学,比他小十几二十岁,金老师年纪最大,又有计算机基础,学得好,大家尊敬他,称他为班长。他觉得好象回到了77年他上大学的时候,于是抖擞精神全力投入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年轻人都吃不消了,金老师拼足了力气在此一搏。然而毕竟年岁不饶人,金老师终于病倒了。三、四个月的紧张学习,伤了他的元气。他甚至连讲话都累。来了这么久,他还没有去过大瀑布,我租车想带他去,他很愿意。可是,我一看到他的样子,却犹豫起来,我实在害怕,出去玩一天,把他累着了。

      后来,金老师终于勇敢地面对现实,做了一份力所能及的打工工作。我衷心祝愿他,恢复健康,心情逐渐好转。相信,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实际上,一旦想通了,他们的日子已经好起来了。

      我还认识一群年轻朋友,都在30岁左右。他们曾在上海一家著名的美国ABCD公司工作,移民来加拿大,又顺利进入ABCD加拿大公司。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学习,头脑灵活。和他们相处,让我十分愉悦。他们,可能是我认识的朋友中找到专业工作,进入社会最快的。

      王又辛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六封信 去留之间 第十六封信 去留之间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棵树,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甚至不同心境之下,给人的印象肯定大不相同。我仅是数万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之一,信中所述,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真实情况,所以,信的真实性也只是数万分之一。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须对号入座。

      希望在加拿大的朋友们向我提供素材,讲讲你们的故事,打电话、写信或面谈都行。另外,我印出信的广告,愿意帮我散发的朋友请来信,我把广告邮寄给您。多谢。(wangyouxin@hotmail.com)



      第十六封信 去留之间

      出国以前,我很少接触到国外留学之后回国工作或探亲的人。即使同他们谈话,也得不到多少我想知道的事情。

      刚来多伦多时,在住处附近的公园,遇到北京来的AB夫妇。

      AB夫妇是日语,法语专业,分别在北京两家外资公司工作。来到多伦多,A先生在动画片公司翻译日本动画片,B女士在快餐店做收款员。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了。半年多以后,又在公园遇到。他们告诉我,刚刚到欧洲玩了三个星期,为移民加拿大画上句号,打算近日回国。B女士谈起她移民前,公司里有人移民新西兰,不久就回来了,只字不提新西兰的情况,只是默默地干活,以前逞强好胜的脾气也不见了。那时不理解,现在轮到我了。

      C先生,生物专业,留学来加拿大。取得生物博士学位后,找不到工作,只好转学计算机,后来找到计算机软件工作。D先生,通讯专业,某著名外资企业工作,拿着国内洋老板的推荐信,来多伦多之后很快进入同一家企业加拿大公司工作。他们仍然在国内的同事打听他们在国外成功的经验,C和D不约而同对国内的朋友说,最好还是不要出来。国内朋友愤怒了,"怎么,你出去过上了好日子,就不许我们去?"

      EF夫妇,哲学专业和医生。40多岁。F女士先去日本留学,E先生陪读。儿子在日本从幼儿园上到初中。来加拿大时,儿子完全讲日语,听、说中国话非常吃力。 F女士到COLLEGE转学计算机,我不知道,象她这样年纪,如何学得下去。她说,如果没有主耶稣,她肯定坚持不下去了。E先生在国外实在呆够了,他一直想回去。十年前出国时,与原单位讲好,是停薪留职,他希望还能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与妻子谈判了许久,终于回去了。他们的婚姻也到了十分脆弱的程度。一年之后,我又在多伦多街头遇到E先生,无奈的神情充溢于他的眼睛。他告诉我,国内的单位正在调整减员,出国人员早已列入下岗名单之首,正愁没有机会同他了结最后的手续呢。

      GH夫妇,G先生,建筑专业博士,官拜正处级。H女士是办公室职员。G先生曾公派来多伦多大学工作一年。回国后申请移民。全家移民来了之后,面临的困难与他当年自己来时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全家的生活负担重,上次来时有预先联系好的地方可去,现在却完全没有着落。H女士曾对出国抱着满腔热望,但面对艰苦学习,拼命打工,不禁害怕起来。要通过学习,找到比较好的专业工作,对于她来讲,确实有些勉强。于是,他们卖掉刚刚买来的计算机,收拾起简单的家当,回去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建议他们生个孩子带回去,但他们等不了这许久。回国一个多月后,我给他们打电话,G先生没有正面回答回去后是否顺利的问候,只是简单地说一切都好,幽默地说,人生中见过的怪事情多了也挺有意思。尽管经济情况不好,还是买了一台计算机。

      IJKLM,高中或大专学历,年龄在20岁左右。以国际学生(International student,留学生)身份来读COLLEGE。读正式的课程之前,先学英语。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2-3万加元。学英语一年,COLLEGE2-3年,如果还想上大学,4年。费用对他们来说好象是次要的。至少刚开始时不用发愁。他们的首要问题是生活能力差。刚来时住在加拿大人的家里(Home Stay),每月支付700加元,包括住宿和早、晚餐。中午在外边买快餐,一般4-5元。住在人家家里,特别是要一起吃饭,实在不方便。西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不同,肉食和奶制品比例大,这些东西,量少,顶饱。中国人吃这么一点东西,显然不够,又不好意思多要;中午的快餐也吃不舒服。有个星期一下午,不期而至,两个女孩到我家里。留她们吃饭,拿出我们周末做好,准备吃一个星期的菜。风卷残云俩姑娘将大盘小盘一扫而光(我不是夸耀自己的烹饪水平)。后来们自己租房子住,做饭又成了们的大问题。

      前途莫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要花费几十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以COLLEGE的文化程度申请移民,并不容易。对于女孩子来讲,也许同具移民或公民身份的人结婚是一条捷径。

      有人来了没几个月,就打道回府。有的说,回去学英语,考TOEFL,然后来上学,因为国内的生活费用低多了。也有人干脆放弃了移民身份,不想再来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中国人,有较多选择,可以选择回国,就是中国社会的进步。

      有朋友计划拿出几十万人民币,先以学生身份来,然后打工继续学习,甚至不惜黑了身份呆下来。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打工的收入大约7-10元/小时,全职打工800元/月。国际学生学费1000加元/月,生活费600-900加元/月。我有正经的全日制工作,每月收入也只有2000加元,可以养活一家三口,却根本供不起一个国际学生。学生工作一受法律限制,二是自己精力有限,边工作边学习,最后都变成全职打工了。你现在可以在国内试一下,找份工打打,看看是否可以如你想象的那样"边工作边学习"。 黑了身份呆下来是违法的,一旦出了点事情,比如生病、工作中被迫加班、付低工资、工伤等等,你不敢报警,从而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有文科的朋友来信,问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来,二是来了之后怎么办。

      独立移民(Independent Immigrant),常常被误译为"技术移民"。 如果你从事的职业在加拿大移民部公布的职业需求表(General Occupations List)上,你就可以申请,并不是简单地分文理科。来了之后,同样可以先学英语,然后,你又有了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与高中毕业考大学选志愿以及大学毕业找工作相比,可以选一个更合适的专业。

      Independent Immigrant

      http://cicnet.ci.gc.ca/english/immigr/index2.html

      General Occupations List

      http://cicnet.ci.gc.ca/english/immigr/occ/occup1.html

      大多数人来了之后因为英语不行,找不到工作,只好先学英语,其实等于辞职,脱产学英语。在中国没有给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也不会这样做。你可以试验一下,今天上班或逛街,假设你在加拿大,能不能在心里用英语讲话,如果做不到,就应当在来加拿大之前脱产拼命学英语。

      以往的话题都在怎么来和来了之后怎么办,极少涉及为什么来的问题。我极力主张应该在破万卷书之后,再行万里路。不要太在乎自己已经取得的东西,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闯一闯。有国内的研究生说,为什么回国的洋博士待遇比土博士高,学的都一样,这样做不公平。是否公平值得商榷,但不能简单地说学的都一样。哪怕学的知识本身一样,学习、研究的方法、工作态度,学术氛围等等不可能都一样。工夫在诗外,我们需要虚心学习与自己不同的东西。

      我刚来到加拿大时,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特别先进、发达的地方。汽车不见得比国内多、楼不见得比国内高,商品不见得比国内更特别,人也不见得比中国人更聪明。日子久了,才慢慢品出点滋味。比如,墙上的电源插座,哪里都是一样的;复印纸也只有letter和legal两种规格;房子都有门牌号码,在地图上找特定的地址,按字母顺序一下子就能找到;100年前建的房子里有上下水,有热水;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只占人口总数的16%,却普及了免费的12年小学到高中教育。一句话,规范有序。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法律与道德互相弥补,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个人找工作,英语在先;国家现代化,思想意识在先。英语也罢,意识也罢,都要通过教育才能达到。

      第一代移民肩负承上启下的重任,付出的辛劳自然要多。

      当你满怀希望,穿着整齐,乘两小时公共汽车,好不容易赶到面试的地方,却因为英语不好立刻就被打发出来的时候;一大清早和一些看上去就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坐在工作介绍所等雇主,被挑中后上车,到一个什么地方干活,下午领到当天工资,至于明天干什么,得明天才知道。拿着几十块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的时候,满眼的泪水,满心的酸楚。

      有朋友在新加坡或香港得到高薪工作,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读了我的信之后犹豫起来,问我到底去还是不去?朋友,你让我怎么回答呢?

      王又辛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七封信 女性 第十七封信 女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兰姐是我的读者和密友。圣诞节和新年的几天假期里,我们数次长谈。她向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张先生是历史专业,本科78级,在国内已经是某局长了。春风得意间不免生出些读书人的忧虑。张夫人曾和丈夫一起下乡插队3年,回城后进厂当了工人。现在的日子,是以前从来不敢想的舒适与优越,女儿也快到她当年下乡时的年龄了。她常常和丈夫讨论,他们生活到底要什么?以他们自身的情况,到底怎样的生活才真正适合他们。她明白丈夫"清官难当"的感慨,毅然替全家做了重大决定,移民加拿大。

      她向移民公司打听历史专业的人是否可以申请移民,移民公司表示,可以给他们"做"一套文件,给张女士留下非常坏的印象。女儿用计算机上因特网已经很自如了,她向妈妈建议,为什么不在网上查一下呢? 在YAHOO http://cn.yahoo.com/上用"移民"的关键词一搜索,找到一大堆网址。从此一家三口晚饭后的大事就是上网。两个月后,他们已经成了移民专家,知道了历史专业的人同样可以申请独立移民。又通过留学生们的文章,对国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张先生逐渐从各样应酬中抽出身来,参加"雅丝"考试辅导班,还请一个美国学生到家里来练习口语,练习的费用是80元/小时。练习之后,他们请这位美国姑娘吃饭,包饺子、火锅、涮羊肉,每次都不重样。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张先生通过了"雅丝"考试,免面试。从考虑移民到来到加拿大,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张先生认为,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自己申请移民,移民公司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通过移民公司申请更保险的说法没有什么根据。

      象许多家庭一样,丈夫在外面奔忙,妻子稳坐家中主谋。张先生夫妇到底是受过广阔天地锻炼,经风雨见过世面的人。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经过谨慎思考,掌握充分材料后才走。他们明白,一切又从头开始了。

      王女士是医生。丈夫在国内做过一段时间小生意,有一点点积蓄。尽管面临生活的压力,她没有急于打工,她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的这一点积蓄就是要用在关键时候。她和丈夫分别到两个私立学校学心电图技师和计算机。王女士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当然不是问题,关键是这要命的英语!她的学习成绩从很差,逐渐提高,进而稳居全班之首。学习结束之后,等空缺位置,她立刻放下书去打工。本来以为会很快找到工作,但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她并不觉得花这么多钱上学有什么心痛,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李女士在国内也做了10年医生。刚来加拿大时也曾考虑过用5-7年时间考医生执照。于是来到加拿大的第一年里,她拼命学英语,考TOEFL。慢慢地她改变了主意,如果这样学几年,还不一定能考取医生执照,不如用1-2年时间学计算机。

      最初的想法是不管学什么,好歹找个工作再说。她研究了COLLEGE的课程设置,觉得课程的起点低,进度慢,课程结束后达到的水平也低;私立学校收费太高,没有考虑;然后发现RYERSON 大学的成人教育(CONTINUE EDUCATION),可以单独选课,就按照学校规定的步骤,每学期选1-2门课,一共学了8门。这些课程都在业余时间上课。尽管上课是业余时间(PART TIME),但自己是全日学习(FULL TIME)。

      RYERSON成人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大学本科的课程,做基础学习很好,但和市场流行的东西还有相当的距离。李女士又参加了一个微软MCSD证书班学习,之后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本身就是全职工作。面试回来,发现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赶紧买书再学。通过对市场的研究,逐渐定下自己找工作的方向。满怀希望去面试,忐忑不安地等回音。好多次面试前的激动和面试后无尽地等待,都随着时间流走了。这一次,当公司老板委婉地告诉她,公司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人时,她立刻鼓起勇气要求老板给她一个义工(VOLUNTEER)的机会,老板慷慨地答应了。第一个星期,几乎每一件事都不懂,白天在公司学,晚上在家里练,又一次冲刺。几周后凭借她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得到老板首肯,由义工转为正式员工了。

      从基础为零开始学计算机,到找到工作,正好用了两年时间。上班的路上,她发现路边的花儿真好看,以前好象没有注意到。

      工作之后,她发现在RYERSON大学 http://www.ryerson.ca/学的看似并不能直接用的课程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读成人教育课程的好处是不用考TOEFL,缺点是业余课程,贷款少。多伦多的YORK大学 http://www.yorku.ca/yorkweb/ 和哈密尔顿 HALMITON(距多伦多50公里的一个城市) 的 McMaster 大学http://www.mcmaster.ca/ 都提供大约一年半至两年的计算机本科课程,学程短,不学与计算机无关的课程,入学要求比COLLEGE略高,要求TOEFL成绩或参加大学自己的入学考试。其他专业转计算机,也可以上计算机研究生,但需要选修一些相关的本科课程,入学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多伦多大学提供研究生的某几门课程绑在一起(package),比如网络的4门课,上一个学期,每周用一天时间全天上课,1.2万加元,如果上两个package,并做论文,2.4万加元,两年可以得硕士学位。入学需要TOEFL580分。加拿大的大学一般不要求GRE成绩。(http://ca.yahoo.com/ Education University, Canada only, Ontario)

      赵女士,计算机应用专业,漂亮、明快、大方、口齿伶俐。大学刚毕业时做过一段时间UNIX系统管理员。后来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计算机。来了之后到一个短期班学网络及UNIX系统管理。从学习的内容,到简历还有证明人,请各路高手为她"包装"。

      第一次面试,她感觉不错,还没有下文,又来了一个大公司面试。面试的时候,只简单地谈了十几分钟,技术主管预定的开会时间到了,想匆匆结束面试,赵女士想,这可不行,我还没来得及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呢。她马上要求,等技术主管会议结束后继续谈,她还有好多问题要问呢。两个小时后,技术主管会议结束,见她还在那儿等着,特受感动,忙邀请她到自己的工作室一叙,又邀她参观机房。这下可好,赵女士处处请教,见到一点自己知道的东西就赶紧借题发挥一下。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她问主管,"我什么时候可以来上班?"主管不假思索地顺嘴答道:"15日"。主管顿一顿魂,问她要多少工资,赵女士机灵地眨着眼睛:"象我这样的工作经历,5万元不算多吧。"

      常常有朋友来信,介绍自己的专业情况之后问,他是否可以找到工作。其实找工作是工作机会和个人素质内外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赵女士找到工作的诀窍是积极的态度和待人技巧。她英语程度并不很好,但是她敢于开口说!专业能力也不是多么强,但她刻苦地学习。在短训班学习期间,她每天睡觉时间很少,早晨四点就起床学习了。

      黄女士于80年代末留学身份来加拿大,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她丈夫取得经济和计算机两个硕士学位。刚来时,黄女士全日打工全日学习,一天在外面十几个小时。三年之后找到工作,陆续生了两个孩子,买了30多万元的房子。

      房子坐落在一片新开发的住宅区,环境比我们住的市区好多了,这才是我们印象中的"外国"。小楼上下两层,2400平方英尺,合220平方米。另有地下室和放两辆车的车库。前后草坪花园。进门厅,左面是会客室,正对面是餐厅和厨房,右面是家庭厅,看电视、唱卡拉OK的地方,还有洗手间和壁橱。由环形楼梯上二楼,三间卧室。主卧室差不多30平方米,侧面一个大浴室,有淋浴和很大的按摩浴缸。

      今年,她邀请我全家和另外三家邻居,在她漂亮的大房子里欢度圣诞夜。

      她说,日子不就这么过来了吗,年轻时辛苦一点,不要想那么多,使劲往前走就是了。生了孩子自己带,后来请保姆帮忙。现在我完全不担心工作问题,如果这个老板不要我了,以我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换个工作肯定比现在这个工资高。我现在不换只是图公司离家近。上学的时候,想着有朝一日找到一个哪怕两三万元的工作可真幸福,可是现在,我都不知道只挣三万元如何能生活?

      三家邻居也和她相似,大约10年前留学来加拿大。谈到他们的生活,都不约而同地说,移民多好啊,来了就有工作许可,我们那时候,只有苦读一条路,想着学完了肯定回国,根本没有考虑学的专业将来在加拿大是否好找工作的问题。来加拿大的前五年时间都在大学里,全家月收入只有几百元。

      邻居之一的赵女士,77级药学专业,85年来加拿大,读药学博士,然后在一家制药厂工作了八年。本来想着就这么做下去吧,然而就在稍有点行顺风船的感觉时,却被解雇了。这里的公司往往解雇职位高、工资高的人,另雇年轻人、新手。好好工作,并不一定受赏识,I take care of the job, boss take care of me.常常是一厢情愿的事。赵女士难受,流泪。但性格坚强的她,很快克制自己的情绪,转而在一家医院找到一份没有太多专业内容的工作,工资当然比原来低多了。但她很乐观,甚至也想学点计算机。她当然知道,以近50岁的年纪,再重新开始,毕竟不现实,但她要充实自己。

      我向兰姐请教,女性来加拿大有什么与男性有明显区别的特点?她说:

      首先是思想上,依赖心理最普遍。丈夫在外面或工作或学习,妻子上免费ESL英语课,学了很长时间英语提高得非常有限,自己心里也着急,但是看到丈夫学习这么辛苦,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学就害怕。如果丈夫很久没有找到工作,妻子大都义无返顾地出去打工,盼丈夫一旦找到正式工作,自己就好了,却不肯仔细想一想,自己到底怎样才算好。

      一个26岁的姑娘说,我很快就要结婚,生孩子,如果我现在读书,决定不了到底学什么,读个半零不落,什么都弄不好,还是先打一段时间工吧。

      一个27岁的新妇说,丈夫正在读计算机,我英语不好,也不想读计算机,不愿一辈子面对冰冷的机器,看看吧,等丈夫读出来,我的英语也该好多了,那时再做打算吧。

      一个28岁的母亲说,孩子还不到一岁,我怎么忍心送他去托儿所?等孩子两岁送幼儿园吧,权且当我晚出国了两年还不行吗。

      兰姐说,这些借口的共同点是把自己的生活托付在别人身上。一般来说,女性在适应能力和语言能力上比较强,但具体到自己就不一定了。有位女士刚来的时候,听别人说可以带孩子上免费的英语课,自己带孩子就去了。老师要她的证件,并解释上课时间等,她一点儿也听不懂,硬着头皮熬到老师讲完,拉着孩子就逃回家。明知道必须跨出这一步,可就是迈不出去。后来她说,考虑来考虑去,好比在岸边学游泳,就是不敢下水。一脚把我踢下水去,不游也得游,也就学会了。

      女性在解放思想、转换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些问题上,比男性有更长的路要走。

      听着兰姐的教诲,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兰姐所讲女性的缺点,我一样不差,全都有。事物都是自然地趋向熵值低的状态,人也不例外。

      兰姐接着说,女性的另一件大事是孩子。除了带孩子之外,更有生孩子的任务。没有孩子的要生孩子,有一个孩子的想再生一个。孩子将来肯定是在北美生活的,有兄弟姐妹互相照应就好多了。在加拿大生孩子,完全免费,从产前保健、免费的孕妇班学习,到产后护士上门跟踪检查,照顾得无微不至。婴儿食品、用品种类繁多,在这里带孩子,比国内要容易许多。

      兰姐讲了她的一个印象,大多数女性都喜欢这里,而大多数男性都不喜欢这里。男性说,这里有什么好,除了蓝天、白云、草地,还有什么?可是我就喜欢这蓝天、这白云,还有这碧绿松软的大草坪。

      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最初来到这里,因为英语不好,不敢打电话,不敢主动与人交谈,什么都是怕怕的,今天听人说应该抓紧时间学计算机,明天又听人说应该趁年轻生孩子,反正一个孩子也是带,两个孩子也是带。弄得我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好?

      兰姐认为,关键问题是英语不好,今天听人说东,明天又听人说西,英语不好,对社会了解得非常有限,总是在别人提供的消息之间徘徊,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习和生孩子这两件事,有共同的特点,一是非女性自己做不可,谁都无法替代;二是都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抓紧时间学英语是头等大事,可以自己走出门,与人交流不再发怵的时候,再决定生孩子还是学习不迟,而且,这两件事并不是对立的。学英语的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要看你下了多大工夫。





      题外的话

      《新移民给国内朋友的信》从一九九九年一月在网上发布以来,受到读者欢迎。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

      我用温和的语言、善意的批评,试图探讨一些人性的东西。文字本身是大白话、流水帐,既没有文学性更没有思想性,读者不必太在意这些信的内容。我希望能保持每月一封的速度,坚持写下去,面对这么多读者朋友,我不敢稍有懈怠。这些信,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东西,她是众多自愿为我提供素材的新移民和国内数十万读者共有的财富。

      有朋友建议我可以用这些信来取得点经济上的利益,我万万不敢这样做。我有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已经足够了。

      我非常愿意朋友们来信和我讨论,与我共同分享人生的乐趣。自去年冬季以来,我收到大量来信,每天差不多用两个多小时写回信,基本做到了来信必回。以后我可能做不到每信必回了,请大家谅解。我会在今后的信里集中回答大家的问题。

      目前来讲,来信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是否应该出国,国外到底有什么好?

      这个问题没法儿回答。我信中讲了在加拿大生活艰苦的一面,其实在哪里生活不艰苦呢!我现在很喜欢加拿大,因为这里公平。付出一份劳动,就得到一份收获。是否到加拿大来,关键是您的人生中,想要什么?这是人生观的问题。如何看待人生?是财产,是生活的乐趣,是事业,或者其他什么。哪里更能满足你的需要。

      某某专业,在加拿大是否好找工作?

      谁都不会怀疑阿庆嫂(京剧《沙家浜》中灵活机智,有勇有谋的地下党员)到加拿大来会很快找到工作。这绝非戏言,如果你要变革社会,首先要变革自己。中国人的信条之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不对的,我欣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态度。

      我千遍万遍地重复:英语,英语,还是英语!

      如何办理移民申请中的各种问题,到加拿大之后的各种问题。

      坦白地讲,这类问题我很难准确回答,而你却可以在网上轻易查到。一方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引用《走向澳大利亚》作者David(王秀玮)的一段话:"本人……对本版的很多问题或不懂回答、或无暇回复。例如:某人讨教申办护照的问题,刚办过护照的人(甚至有可能是同地区的朋友)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了,肯定胜过我的回答。"另一方面,我们是"独立移民",很多事情要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依赖别人。

      谢谢朋友们,请把我的信推荐给你的亲友。谢谢网站及免费刊物登载我的信。我每天都期待着您的来信。我的E-Mail地址:wangyouxin@hotmail.com

      王又辛

      2000年1月15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八封信 税收与福利 第十八封信 税收与福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每年年初,加拿大人都要忙着做一件重要的事,报税。

      过了元旦,从自己工作的公司、有存款的银行,纷纷寄来反映你上一年收入的T4表。假设李先生去年在A公司工作,又在B公司兼职,C银行有两千元定期存款的利息,从政府领到上学的贷款D,还有孩子的牛奶金。这些是李先生去年的全部收入。牛奶金免税,ABCD四项收入是需要交税的,或早或迟,你会收到这四处寄来的T4表。如果地址变了一定要及时通知所有留有你的地址的公司或机构。如果没有收到T4表,一定要与他们联系索要。

      即使你上一年没有收入,也一定要报税。原因有三:一,增加了退税额;二,你在加拿大的纪录;三,每个公民和移民的义务。

      二月底,在邮局可以拿到报税用的表。一本是报税表,另一本是报税指南。税表这一本里,所有表格都一式两份,一份交国税局,另一份自己留底。去年交过税的,今年的税表直接寄到家里。

      税表由主表和许多辅表构成。主表(T1 GENERAL 1999)共有4页,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身份(Identification)。姓名,住址,SIN(社会保险号)号,生日,婚姻状况,配偶的SIN号码。新移民到达加拿大的日期,是否申请GST退税,是否有海外资产等。

      第二部分,总收入(Total income)。包括职业收入,退休金,利息,出租房子,工伤补贴(Worker's compensation benefits)等一切收入。

      第三部分,净收入(Net income)。你的钱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免征所得税。 比如退休金储蓄RRSP,工会费,托儿费,投资损失,搬家费等。总收入减去上述费用得出净收入。

      第四部分,需交税的收入(Taxable income)。净收入减去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

      第五部分,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每人每年收入6,794元免税,配偶收入低于6,794元,可以把免税额度转过来,最多转5,718元;海外配偶及残障子女的抚养费;加拿大退休金扣款(CPP,Canadian Pension Plan),就业保险(EI,Employment Insurance),靠你抚养,同居的亲属,可以是祖父母,父母,叔表兄弟等;残障亲属抚养费;学生贷款利息;学费;子女的学费;部分药费;慈善捐款等。这些支出可以免交所得税。

      第六部分,退税或补交(Refund or Balance owing)。由辅表1(Schedule 1)算出应交的联邦税,减去政治捐款及做生意投资的免税部分,加上由省税辅表算出的省税,得出应交税款总额(Total payable)。

      应交税款总额减去发工资时已经由公司代扣的税,如果是负数,就是退税额,如果是正数,就是你应当补交的税款。

      第七部分,你的开户银行账号,退税款将直接打入你的户头。纳税人签字。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张先生一家三口于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到达加拿大,7月1日到12月31日打工。夫人上免费英语课,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自己不交费,七岁以下孩子每月有168元牛奶金收入。房租650元/月。

      张先生工资7元/小时(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约合14,300元/年),工作时间40小时/周。张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收入(Employee's income)7,308

      16.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219

      18.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85

      22.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

      我们现在来帮张先生一家报税。

      在T1表的第二部分101行(Employment income)填入收入7,308.00,没有其他收入,150行(total income)总收入填7,308.00。

      没有退休金储蓄、托儿费等免税部分花费,T1表的第三部分236行(net income)填7,308.00。

      没有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第四部分260行(taxable income)填7,308.00。

      第五部分,张先生一九九九年在加拿大7个月,计214天,300行基本免税额为214/365* 6,794 = 3,983.33;

      夫人没有收入,将夫人的基本免税额转过来,303行为214/365 *5718 = 3,352.47;

      净收入,236行,在6794至19794之间时,需要填辅表13(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填表,计算得出辅表13的第14行为293,填入主表307行。

      308行填CPP供款133.28;

      312行填就业保险185.00;

      无其他花费,335行填3,983.33 + 3,352.47 + 293 + 133.28 + 185.00 = 7,947.23;

      335行x17% = 1351.03填入338行;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1,351.03。

      第六部分,计算总的税款。

      由辅表1(Schedule 1)计算应交的联邦税。联邦税按收入分三段征收。第一段收入在29,590之内,第二段收入在29,590至59180,第三段收入在59,180以上。税率分别是17%,26% 和29%。

      蓝色的联邦税表(Federal Tax Calculation)辅表1(Schedule 1)第一行填入需交税的收入,T1表的260行,张先生是7,308.00。张先生年薪合14,600元,不到29,590,所以在第一部分第一栏(Part 1, Section 1),第一行7,308.00 X 17%得到1,242.36,填入第二、十三行。T1表350行免税额度1,315.77填入第十四行。7,308.00 - 1,315.77是负数,在第十五、二十五行填0,张先生要交的联邦税为零。将零填入T1主表的419行。回到主表第六部分。辅表1的第十五行0,填入主表406行。

      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T1C,将辅表1第十五行的0填入第一行,最后计算出省税为零。填入主表428行。

      回到主表。需交税额(Total payable)为零,填入435行。

      437行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00。

      448行CPP供款(CPP overpayment)85.72。

      到粉红色的省税退税表(Ontario Tax Credits),将主表236行净收入7,308.00填入第一行,夫人收入为零,7,308.00填入第三行。张先生一家人的房租是650元/月,650 x 7 x 20% = 910.00,填入第四行,无其他花费,得到第七行,填910.00。住房补贴不超过250元,第八行填入250,第七行 X 10%,得91填入第九行。第八、九行相加得341,填入第十行。这是最后的住房补贴额。

      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销售税退税额250,填入第十四行。住房补贴加销售税退税591,填入第十五行。

      第三行7,308减4,000乘2%得66.16,填入第十六行。第十五行减第十六行得524.84,填入第十八行。这是省税的退税额。回填主表479行。

      437行代扣的所得税加省税的退税额1,168.00 + 85.73 + 524.84 = 1,778.56 填482行,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435行需交税额减482行总退税额得 -1,778.56填入484行,退税额为1,778.56。

      张先生去年年薪约合一万四千元,工作7个月,收入为7,308 - 219 - 185 - 1,168 + 1,778(退税) + 168(牛奶金) x 6 = 8,521,按有收入的六个月平均,1,420元/月。

      张夫人没有收入,在她的主表第一部分销售税退税申请(Goods and services tax / Harmonized tax (GST/HST) credit application)一栏画勾, 她每季度可以收到125.75元退税款。孩子下一年的牛奶金是182元/月。

      再看赵先生,也是一家三口,于一九九八年来加拿大,找到技师的工作,年薪四万元,约合19.16元/小时。夫人上中专College学计算机,学费2,000元,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交费240元/月,房租800元/月。根据前一年报税的结果,尽管孩子也在七岁以下,每月牛奶金收入70元,比张先生少很多。

      赵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收入(Employee's income)4,0000

      16.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1,200

      18.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000

      22.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6,400

      44.工会费(Union Deducted)606

      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先生一家报税的情况:

      150行 总收入(Total income) 40,000

      212行 工会费(Annual union) 606

      214行 托儿费(Child care expenses) 2,880

      236行 净收入(Net income) 36,514

      260行 征税收入(Taxable income) 36,514

      300行 基本免税额(Basic personal amount) 6,794

      303行 配偶基本免税额(Spousal amount) 5,718

      307行 (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 61.48

      308行 CPP供款 1186.50

      312行 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premiums)994.50

      326行 配偶转来的费用(Amounts transferred from your spouse) 3,600 (由辅表11计算得出)

      335行 免税收入18,354.48

      350行 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3,120.26

      406行 联邦税3,709.98 (由辅表1计算得出)

      420行 实交联邦税(Net federal tax)3,709.98

      428行 省税(Provincial Tax) 1,465.44 (由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计算得出)

      435行 总税额(Total payable) 5,175.42

      437行 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 6,4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13.50

      450行 EI供款 (EI overpayment)5.50

      479行 省税退税(Provincial tax credits) 0

      482行 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 6,419

      484行 退税(Refund) 1,243.58

      赵先生一年的收入是:40,000 - 1,200 - 1,000 - 6,400 - 606 + 1,243.58 + 70 x 12 = 32,892,按12个月平均,]2,741元/月。下一年,赵先生孩子的牛奶金是82元/月、没有GST退税。

      赵先生每月支付托儿费240元,与张先生相比,工资比19:7≈2.7,实际可比收入是2500:1400≈1.7。

      报税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尽管我用报税软件验证过,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肯定有很多错误,恳请专家指正。本文提及的表格及填写方法可能有误,以http://www.ccra-adrc.gc.ca/menu/EmenuGWB.html为准。加拿大海关及税务总署(Canada Customs and Revenue Agency)的网址:http://www.ccra-adrc.gc.ca/menu-e.html

      上面的例子,至少给大家一个概念,看上去工资相差比较大的,实际收入相差并不大;工资相同的,不同家庭情况,实际收入也会有所差别。加拿大社会在税收、福利方面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吧。

      加拿大的工资单上,收入只有一项,其余都是扣款:所得税、就业保险、加拿大退休金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福利的一部分。

      对于新移民来说,往往最先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就是免费的英语课程,还有免费医疗制度。即使在健康卡还没有生效的头三个月生孩子,所有费用全免。孩子入托补贴, 13年小学、中学免费教育,免费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的各项服务。新移民成人上中专College,有至少1000元补贴,无论中专、大学还是业余成人教育,都有各种名目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奖学金,单身母亲、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用工作,全靠政府津贴就可以生活,不幸去世,政府支付丧葬费,等等。等等……

      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人,有就业保险,还有免费的就业培训,或者你想学什么,可以从政府得到几千元学费补贴。http://www.hrdc-drhc.gc.ca/insur/claimant/200017.shtml

      对于老年人,哪怕一生从未工作过,也保证每月有800-900元的生活费,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人,政府提供电动轮椅,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承载这种轮椅车,部分普通公共汽车也可以承载这种轮椅车,这样,老年人出门就很方便,可以自己去买菜,会友。老年保障及加拿大退休金(Old Age Security & Canada Pension Plan)网址:http://www.hrdc-drhc.gc.ca/isp/common/home.shtml

      加拿大移民部最近打算修改移民法,以便让普通技术工人也有机会移民加拿大。现在大约10个人的税款供养一个老人的退休金,10年后,大部分二战后婴儿潮(Baby Bomb)出生的人都退休了,社会急需补充大量劳动人口,以维持各项福利制度。

      读者应该注意到,这些福利,大部分是针对相对较弱的群体,孩子、老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的人等,这是文明社会表现出对于人的基本尊重,所谓人权是落到实处的。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黄宏和凌峰的小品中有一段对话:

      黄宏:为了这事儿我还得罪过我妈。我妈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在梦里稀里糊涂,我答应了。事后才知道是个寡妇,还带个小孩。

      凌峰:二婚?

      黄宏:二婚咋的了?二婚更合适。二婚女人最有味儿,生活起来有情趣儿。现成的孩子不用生,里外我省了不少事儿。

      观众发出一阵廉价的掌声。

      成为单身母亲,并不是她的错,她自己也不愿意这样。你母亲能够接受她,你不愿意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这样残忍地奚落她?

      这样的事情加拿大也有。

      2000年1月15日,多伦多一家电视台CTV新来的新闻节目主持人Avery Haines(海茵丝),播出时结巴了一下,就停下来,她以为播出的节目换别的内容了,就发了一通牢骚,说"我也算说话结巴的,就业机会就平等了。如果电视台里有一位说话结巴的播音员,还是黑人,亚裔,我也可能是个同性恋者,是个喜欢跳民间舞犯口吃的黑女人,又坐轮椅,瘸了腿,装个橡皮腿,够了吧,不过不要紧,告诉你,我的事业照样成功。"

      她的一番宏论被直播出去。愤怒的观众立刻打来电话,尽管她数次道歉,还是被开除。

      黄宏的小品,表达了对母亲的孝敬,对台湾地震灾区同胞的慰问,还有对寡妇的歧视,都被节目编辑、导演、电视台领导,更被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接受了,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可悲的一幕。就象中国大陆人大都同意对台湾动武,台湾人普遍认同独立,日本人不承认战争罪行,奥地利人选择极右翼势力的政府一样,绝不是"极个别人",它代表了民众的意志。

      话扯远了,让我们回到福利的话题。

      那么,海茵丝一番话,难道没有表达出什么吗?有人说,在加拿大,年轻白人男性,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最受歧视,因为他们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份儿。很多国内来的年轻计算机专家也有同感,他们很快找到了高薪工作,只恨不能立刻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尽快远走高飞,到美国去拿更高的薪水。这种认识,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总有老的时候,你今天不去美国,是割舍不下加拿大的身份,也就是想老了回到加拿大享受福利,因为美国的身份不易得;美国税低,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远不及加拿大。用道德力量来约束你为加拿大工作显然不现实,那么你别忘了,加拿大的社会治安之好也决非美国能比!

      或者你还有成千上万个理由。但我想说的是,请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当你踌躇满志,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就为将来在人生谷底失落叹息埋下了种子。上海人说,不要太潇洒啊!

      上面谈到的福利,都是国家提供的。比如免费医疗制度,只提供看病的费用,如果住院,只能住四到六人一间的大病房,不包括药费和牙医费。公费医疗也有很大弊病,看病轮候时间过长,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比如癌症病人化疗的等候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一般的手术等候时间也要论月等,看急诊,往往等候好几个小时。我来加拿大唯一一次去大医院看病,是耳朵痛。恰逢周末,只好去大医院看急诊,等了三个小时,才轮到给我看,五分钟就开了处方,医院却没有药房,要自己到外面买。而药房周末也不都上班,还得到处找药房。前年有个老太太在急诊室外的走廊等了四个小时,居然没有人管,老太太等不及了,撒手西去。今年冬天,一个华裔青年急诊,救护车本来可以把他送到只需4分钟车程的医院,但因为政府消减开支,医院不接待急诊病人,救护车只得将他送往20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医院,可怜这个青年终告不治。

      找到正式工作的人,除国家提供的福利之外,还有公司的福利。

      前面我们看了赵先生报税的情况,算出他月均收入2741元,那么他实际每月拿到手的钱是多少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工资单:

      工资:工作时间: 80 小时 单位时间工资: 19.157 共计: 1532.56

      所得税: 230.16  加拿大退休金: 54.39 就业保险:36.81

      伤残保险: 18.41 牙医保险: 10.73     生命保险: 12.12

      OST生命保险: 1.95 公司退休金:78.36 工会费:27.88

      扣款合计:  481.54

      实发:  1051.02

      两周1532元工资,七扣八扣发到手里只剩下1051元。如果自己选择买了其他保险,又去掉一、二十块。不管工资多少钱,实际发到手里的差不多都是这个数。

      加拿大广播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每年11天公共假日(Public holidays),8年内工龄的职工,每年15天年度假(Vacation leave);]25年工龄有30天年度假,15天病假,1天公司活动。搬家、结婚、丧葬等特批的1至数天特别假,公司团体保险,公司退休金等。

      公司提供的免费全家健康保险,全部报销的费用:住两个病人的半私人病房。单身职工每年自己负担(Deductible)25元,全家无论人数,自己负担75元。然后,可以享受免费项目有:全部处方药费;每天另加12元的高级半私人病房;康复期住院,每年120天;外地治疗费;私人护士;救护车;救护直升机;助听器及配眼镜(两年一副眼镜,可报240元);糖尿病药品及设备;酒精及毒品依赖治疗;心理治疗。

      一般感冒、退烧药、维生素是非处方药,自己就可以买。绝大多数药品必须由医生开处方,药剂师才卖。每剂药付药剂师8-10元费用。一次游泳后,我眼睛不适,医生开了两剂药,有一小瓶5毫升眼药,2.5元,另一管软膏7.32元,实收2.5 + 10.49 + 7.32 + 10.49 = 30.8元。感冒,开了20几片抗生素,还有一点什么药,60多元。如果没有保险,可真吃不起药。刚来的人没有工作,自己也没有买药费保险,一般到唐人街买中药吃。因为中医、中药没有相应立法,不在政府的医疗系统之内,中医师开诊无需执照,买中药无需处方,当然就不在政府的免费医疗保险之内,看病需要自己付费,中药也不在药费保险之内,也要自己付药费。医生和药店的生意自然很有限。

      牙医保险,要扣工资的0.7%,包括:检查;诊断;预防性治疗;较小的治疗(如补牙)报90%;假牙、过桥、牙套报50%;矫形,一生一次,报50%。总费用每年1000元。

      还有一些福利,我一下子说不出细节了。

      王又辛

      二零零零年三月八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十九封信 到埠三十天 第十九封信 到埠三十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办公证、交材料、单位盖章、考雅斯、面试、体检,终于盼来签证。收拾行李、订飞机票,还要同亲友告别一番。紧张、忙碌、兴奋、不安,十多个小时之后,下了飞机又是一通忙。

      新移民第一次入境,带的东西都免税。对香烟和酒有限制,不能带水果,猫、狗要检疫,没有兴趣检查你带来什么光盘。如果有海运的货物,一定要讲。

      绝大部分人有过与移民官面谈的经历,知道那传说中深浅莫测的"面试"不过是核对材料,移民官要做的是让你证明你提供的材料真实可信,而绝不是存心要考考你,为难你一下。入境时移民官员办手续,只是例行公事。这是你面对加拿大的第一步:诚实。

      加拿大是个讲究信誉(Credit)的社会。任何事情,加拿大人总是先信任你,一定注意"名声"的重要性。一旦做什么事情损害了自己的名声,要想挽回可就难了。王伯庆说过《改了也是坏同志》http://members.aol.com/boqingw/bo.html

      办完移民局的手续,会有一个官员详细交代如何办理"社会保险卡"、"健康保险卡"、孩子牛奶费、驾驶证和中国人社区服务等等。他给的各种材料一定要收好。

      一定记着,除了美元之外,身上至少要有1000加元。过了加拿大移民局,进行李厅取出行李。才发现行李车要用一块钱加元硬币。旁边有换硬币的机器,可只收加元纸币,不收美元,在柜台换钱,要手续费,兑换率也低。用完行李车,送还的时候,一块钱会退回来。出门乘出租车,也要加元,找到房子用加元付房租。最近从国内来的飞机票,星期一至星期四便宜。如果暂住朋友家,周末到达当然方便一些。也有很多中国人买了房子,专做接待新移民的生意,一般是事先在国内通过E-mail联系好,到机场,领出行李后,用25分硬币打公用电话,请他们来接。接机一般30元,移民接待处每晚20-40元。预先联系好住处非常重要,心里就踏实了。到达第一个晚上,无论麻烦朋友还是花钱住新移民接待站,都要诚心诚意地感谢人家。

      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1.首先到附近的超市,或者街头小店买吃的东西。小店的东西比超市贵一些。买东西时,不要换算成人民币去想价钱。

      食品超市,比如no frills, Price Chopper, 规模都挺大,有很多半成品,买回来烤一下或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包装上都有说明,要注意看一下,是否有"Ready for serve"的字样,这样的食品可以直接吃,或者问一下旁边买东西的人,比如麦当劳里卖的"麦乐鸡"就是裹上面糊的鸡块,还有汉堡包里夹的牛肉饼,做好的比萨(Pizza)饼,在冷藏柜上可以找到成盒的,3-7元,烤箱里烤15分钟即可。因为中国人多起来了,超市里也出现中国食品,如酱油、豆腐、豆芽等,价钱比唐人街贵一点。HELLMANN'S牌沙拉酱很好吃,一大瓶3元/1升,任何蔬菜,比如菜花、芹菜、白蘑菇和苹果,火腿肠(Sausage)切成丁,拌沙拉酱,简单方便有营养。宠物食品包装上有明显的猫狗照片,不会买错。

      弄明白超市货架上的东西是什么,你要买的东西在哪里,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2.熟悉周围环境,到Mall里或书店买份地图。地图有一大张的,折叠起来用,三元左右,但很容易损坏。也有书一样的,七八元的比较合适,携带方便。地图背面,或最后面索引部分(Street Index),可以按字母顺序查到任何一条街,再按地图上的坐标,找到哪怕只有几十米长的小街。在街上打开地图的时候,常常有人主动上前帮助你。以后熟悉了,相信你也会主动帮助别人的。

      首先记住住处附近的几条大街名,有地铁站的,一般是大街。多伦多市区的主要街道,相隔一公里,郊外大道间隔两公里。市区东西向的街是商业街,南北向的街是干道。而最主要的商业街Yonge Street央街却是南北向的。央街长达1860公里,一直通到北极。

      市区以央街分东西。东西向街门牌号自央街起,路南单号路北双号。南北向街从湖边或最南头起,路东单号,路西双号。

      3.公共汽车站旁边的小店可以买汽车票,一次买五张以上就便宜,成人票17元/10张,2-12岁孩子0.5元。否则上车两元,两岁以上孩子一元。多伦多公车一般走直线,不拐弯,需要换车时,上车后往司机旁的票箱投入车票,同时向司机要一张换乘票(Transfer)或进入地铁站在机器上按键取一张,可以换乘不同的路线一直到目的地。当然,用换乘票不能回头走。地铁与公共汽车换乘,大多数在地铁站内,不用出站,可是你不能不交票直接沿马路走进地铁站。地铁站有自动售票机,卖的票是小硬币,叫Token,可以自动开启地铁入口。还有当日通票(Day Pass)七元,星期一至六全天通用。星期日及节假日,全家两个大人,四个孩子可以共用此票。公共汽车站间隔很短,二三百米就有一个,大站在主要街口,玻璃做的候车亭,候车亭旁边的电线杆上有牌子,标着行车路线和时间表。小站一般只是在电线杆上绑一块牌子,也没有站名,甚至没有编号。小站通常都不停,在车上要预先拉铃,告诉司机下一站停车。车上也不报站,就是报站,也听不懂。在一些社区中心或LINC学校免费索取A YELLOW PAGES GUIDE---GREATER TORONTO TRANSIT RIDE GUIDE对坐公车很有用。地铁站有免费的公车地图,地图背面有公共交通的详细介绍,乘车前要仔细研究一下地图,上车后同司机或旁边的乘客讲一下,大家都愿意帮助你。公共汽车前门上,后门下。上车时要谦让,不要挤 。下车时要先下一个台阶等着,否则车门不会开。天天乘公共汽车,几年也没遇过到在车上吵架的。http://www.ttc.ca

      4.到唐人街买长途电话卡,给国内亲友打个电话。电话卡20元,有两种,一种每分钟略贵,30秒起,适于打多次;另一种每分钟较便宜,3分钟起价,适于聊天。直接从电话打,拨011 86 城市区号 电话号码。比如,北京6543 1234, 拨号 011 86 10 6543 1234#。 最后拨#号表示拨号完毕,可以减少等待时间。

      还要买中文报纸,《星岛日报》和《明报》的广告比较多,《世界日报》 销量小一点。英文《Toronto Star》在街角的自动售报箱,平日50分,周六1.5元,用硬币买。

      买房租房、长途电话、驾校、看手相、衣厂聘人、住家保姆、移民律师、教会活动、新旧汽车、中医牙医、指压按摩、红唇白女,应有尽有。

      5.星期一至五是工作日,尽快到附近的加拿大政府人力资源部办SIN卡。需要护照和地址。最好不用新移民接待站的地址,因为SIN卡要一个月才寄到你给出的地址,那时你可能已经找到房子搬走了。如果暂时没有别的地址,晚两天办也可以。以后变地址,不用通知人力资源部变SIN卡地址。

      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姓名的拼写。按照汉语拼音的规定,应当按词连写。比如,我的名字的正确写法是:Youxin Wang或Wang, Youxin,姓在前时,姓与名之间加逗号。一定不能写成You Xin Wang 这样就成了名,中间名,姓。按照英文的习惯,中间名一般省略,我的名字就被改成You Wang了。重要的身份证件上名字拼写有误,以后的麻烦不断。

      中文名字,外国人根本记不住,就象现在电视里动画片的名字"STUART LITTLE"STUART是一个很经典的英国名字,我们很难发这个音,也记不住。所以,为了与别人沟通方便起见,应当起一个英文名字。http://www.babynames.com 以后找到工作,同事间用英文名相称,但工资单上一定要用正式的中文名,免得去银行存款以及日后报税,还有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公司证明信时名字不一致带来许许多多麻烦。

      6.白天尽量坚持一下,不要睡觉,晚上早点睡。熬过这一天,第三天时差基本上就倒过来了。

      第三天要做的事情:

      1.到银行开户,存钱。

      在多伦多,皇家银行Royal Bank、商业银行 CIBC和道明银行TD Bank在街头的银行机最多。一般存款、支取、付账单,都在银行机完成,不需要到柜台。银行营业时间是星期一至五10:00-(下午)4:00,个别分行星期六也营业。Royal和CIBC每月存取10次以内,收两三块钱手续费。TD只要帐上存款余额超过1000元,则免收手续费。开户必须用真实名字,需要一个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和SIN卡号码。两个人可以开一个联名户口(Joint account),每人有各自的银行卡,一个家庭有一个银行帐户就够了,不必多开。可以选择自己保管存折(Bank book)或一个月后由银行寄当月收支账目(Statement),收支账目就是你的住址证明,可以凭此申请健康卡。以后愿意换成存折方式,可以告诉银行。

      在这里又见到中国人特色。没有SIN卡之前,只有唐人街的分行可以先开户,以后有了SIN号码了再告诉银行。这样真是极大方便了新移民。

      一开户,马上得到一张银行卡,可以在银行机上使用,也可以用它在商店付款,当然,你帐上要先存进钱才行。银行卡全国通存通兑,不同银行间存取,每次一元手续费。刚来的人,一般不给信用卡,或者你可以付三倍于信用卡透支额的押金,一般是4500元,就可以申请。

      开户的时候,可以要几张空白支票,有的银行会收一点手续费,同时要你申请自己的支票本。支票本50页,八元多,印有你的姓名和地址,今后地址变了,支票本就作废了,可以拿旧支票本到银行换印有新地址的支票本。

      银行有保险箱,可以存放小量贵重物品。

      2.找房子。多伦多供出租的住房有两种,一是高楼(High rise building)里的单元房,叫Apartment,这种房子条件较好,有的房租中包括水电费(Hydro included),有的不包括,租房时要问明。但是,租高楼的单元房一般要求有工作证明,或者有朋友担保,租约一般签一年。对新来的移民来说,不方便。也有的地方只要银行存款证明就可以租。高楼的价格稍贵。

      普通民居两三层的小楼叫House,房东用不了的部分出租,可能单租一间,厨房厕所与别人合用,或者出租地下室或楼上某一层,有可能合用厨厕,有可能单独用,甚至可能有自己专门出入的大门。

      从报纸或mall里贴广告的地方找到有房子出租的消息后,先打电话联系,问明地址,约好看房的时间。不仅看房子,房东和房客也要互相认识一下,房东要看看房客是否"斯文",房客也要看看房东是否和气。还要看看同住的人,两家都有孩子,孩子可以有个玩伴,但是两家容易因此发生矛盾。

      广东人把地下室叫土库,一般都很低,进去有压抑的感觉,窗子小,光线差,夏天通风不好,很闷。冬天有暖气,觉得好一点。

      决定租下房子,要付一点定金,搬进来的时候,付当月的房租和一个月的押金。一定要让房东开收条,写明是哪一个月的房租。搬走要提前一个月通知房东。

      第四天要做的事:

      搬到一个较固定的住处,就可以申请电话。电话白页号码簿前面有BELL贝尔电话公司营业地点和营业时间。告诉营业员确切地址和房间,House里不同房间有不同的电话线,不说清楚哪个房间就会装错。刊登住宅电话号码的白页上可以查到每个装电话人的名字,如果你不想让人家从白页查到你的电话号码,可以在申请装电话的表上电话簿名字一栏,写上名子的缩写形式。市话每月22.5元不按通话次数和时间计费。

      BELL电话公司有很多特别服务项目。最常用的是电话留言(Call answer),即使你在打电话,或上网占线时,来话也可以留言。这个功能对于找工作特别有用。这项服务的月费6元。

      长途电话有很多家公司,贵一点的到中国0.95 元/分钟,美国0.20元/分钟,加拿大0.10元/分钟。便宜的到中国0.36元/分钟。不同价钱,当然通话质量不同。便宜的有很多是网络电话,通话时有一点延时。中文报纸上有各个长途电话公司的广告。

      贝尔电话公司卖的电话机都贵,有一种要卖280元,叫家庭办公室,功能多极了,买回来一试,什么功能都不能用,因为你没有申请相应的服务,每项服务的月服务费是6元。带免提功能(Speaker phone)的电话机30元,带录音功能的(Answer machine)70元,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效果都不好,传真机用处很小,不必买。中国的电话机可以带来直接用。

      住宅电话号码簿叫白页http://canada411.ca,政府机关电话号码簿叫蓝页。白页和蓝页装订在一起。工商企业电话号码簿叫黄页http://www.yellowpages.ca,学会用电话号码簿就又长了一样本事。

      第五天要做的事:

      买一点必要的家具。在Good Will,Value Village 等旧货店可以买到旧家具,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张床,200块钱可以买好几件家具。唐人街的家具店有很便宜,质量比较差的新家具,500元钱可以置办起两间屋子的家具。一千元左右可以在War-Mart,Zellers等超市买到一套家具。三四千元可以置办起相当不错的家具。Yard sale或Moving sale时常常能找到非常便宜的东西,可惜新移民很难碰上这样的机会。

      第六天要做的事:

      1.有上学的孩子,给孩子申请入学。小学和中学都是就近入学。在市区,一两公里范围内肯定有一所小学。学校完全按年龄分级,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孩子在同一年级。入学时要测验一下英语,以便老师掌握孩子的程度。

      完全不用担心孩子语言问题。我知道的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在国内上过学的,完全听不懂老师说的什么事,第一天放学回来,个个兴高采烈,说这里的学校"好玩"。这里的小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一年以后,孩子的英文程度之好,远远超出父母的预料,但同时,原来已经能阅读中文书籍,一年之后,中文程度飞速下降,甚至说话也颠三倒四,用中文词,英文句子结构。带来的中文书早已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再也不爱读中文书了。孩子之间谈话,全都用英语了。在家里,应当坚持讲中国话。

      小学和中学,相同年级,所学的内容比国内同年级水平差很多,但知识面,学习能力远比中国孩子强。中学里,对于不爱学的孩子,好象不做高要求,不强迫孩子。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则尽量提供一切方便,他能达到什么程度,就给他提供什么条件。

      中午给孩子带饭,三明治Sandwich是面包夹奶酪cheese和火腿肠Ham还有一点蔬菜,西红柿、生菜等,冷着吃不需要加热。另加一小瓶果汁,再带一个苹果就行了。夏天别忘了带上防晒霜(Sun screen cream)。

      2.英语不好的,尽早到附近的社区中心或学校联系免费的ESL或LINC英语班学习。

      第二个星期要做的事:

      1.买一台电视机。多数电视有字幕功能(Caption),可以显示部分节目内容的文字稿。

      2.附近的图书馆、人力资源中心,都有免费的Internet上网,查一些信息。最好在国内就开一个Hotmail或Yahoo的电子邮箱,给自己发一份简历。来了之后无论在哪台计算机,一上网立刻就可以调出来。

      3.注意一下计算机的价格,http://www.icomputermagazine.com/ http://www.pricewatch.com/ 计算机迟早都得买。多伦多有很多提供免费拨号上网的公司,速度也不慢,只是有一个广告条。收费的公司一般15-25元/月,不限时间。

      第三个星期要做的事:

      分布在社区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都不大,但全市有很多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检索,这样众多小图书馆就组成一个大图书馆。http://www.tpl.toronto.on.ca

      借一本有关写简历的书,好好读一下,按照书里的要求改写简历。办移民时写的中国式万能简历万万不能用。

      通过E-mail发一部分简历,投石问路,根据反馈的情况再调整简历的内容或找工作的方向。一般发出简历到收到回音,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第四个星期要做的事:

      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 (多伦多参考图书馆)http://vrl.tpl.toronto.on.ca在789 Yonge St。(Yonge 与Bloor交点),从那里可以按专业查到各厂家名称、地址、电话。http://careerbookmarks.tpl.toronto.on.ca

      有了电话号码,就打电话,向总机接线员讲,有问题想请教,请转技术人员。向技术人员问清这个公司正在做什么?是否需要人?并简单告诉他你自己的情况,请他把你的简历转给老板或人事部。

      625 Church St. 有一个机构,专管技工、技师资格证书。http://www.edu.gov.on.ca 1-800-387-5656 http:// www.oacett.org/

      Dufferin和St。 Clair 有一个学校,免费教授很多如 AutoCAD之类实用的课程。还有很多社区中心或学校或人力资源部举办找工作技巧培训班(我不知道详情)。

      周末可以到教会看看。结识新朋友,获取信息,了解宗教方面的事情。

      第五个星期要做的事:

      这时已经拿到SIN卡了。不要忘了告诉银行你的SIN卡号码。还有三件事要办:驾照、健康卡和孩子的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

      1.驾照是最常用的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并不仅仅为了开车,人人都应该有。

      带护照和SIN卡,当场照相、签字。首先检查视力。戴一副合适的眼镜。在国内应当多准备一副备用眼镜。

      安省出版的 The Official Driver's Handbook 是必读书。有中文版,但我建议你买一本英文版的。驾照的笔试部分一共70道题,每个人随机调出40道题,唐人街卖很多版本的考驾照指导书,把这70道题全部列出来,买一本书,花半天时间背一遍,考笔试如探囊取物。

      笔试用计算机考。你可以选择用中文或英文,考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变换中、英文。

      2.这时也应当收到银行寄来的收支账单Statement。凭驾照或带姓名、地址的账单以及护照、SIN卡,申请健康卡。注意,账单上如果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则只能办一个人的健康卡,孩子可以随同父母任何一方办,不需要地址。

      3.然后,凭护照、SIN卡、孩子的免疫注射卡到税务局申请牛奶金。把银行账号告诉税务局,大约半年后就开始收到从孩子到达加拿大第二个月起发放的牛奶金。

      如果搬家,一定要记着通知银行、驾照、健康卡、税务局,可以写信或打电话。在某些地方比如Dufferin Mall里的 War-Mart门口,有一种机器,可以改驾照和健康卡的地址。新卡将随后寄来,不收费。

      差不多一个月后,对加拿大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就要静下心来反省一下,到底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如果不打工还能维持多久,英语水平、专业水平、本专业的工作机会多少、前景如何,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自己在加拿大社会的位置。

      每个人的情况很不相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王先生曾在天津某外企工作。来加拿大前,到一个有外国人做教师的私立英语学校学习口语。这个学校两个月一期,共有八期,程度逐渐提高,1600元/期。每周上课五次,每次两小时。王先生来到加拿大后,第一个月安顿下来,休息一下,第二个月才开始找工作,发出简历只两周时间就来了两个面试机会,他从中挑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马上就开始工作了。象王先生这样英语好,专业水平高的人,一两个月就找到工作的人相当多。

      陈女士夫妇在深圳是不大不小的老板。他们简单安顿下来,立刻买了一辆车,办了美国旅游签证,全家开车,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游遍美国,然后,丈夫回国继续当老板,陈女士留下来读MBA(工商管理硕士),打算学成之后,拿到身份回国。

      但是,大多数人来了之后,学英语、打工、读书,找工作是必经之路。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国家。我们一向引以为自豪的地大物博、勤劳勇敢、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到国外和人家一比,也都有了新的认识。

      按人口平均,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那么富饶。

      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需要向人家学习。美国人、日本人工作的紧张程度,远在我们之上,不要光看到人家工资高。

      法律的概念,在中国人脑子里很淡薄。遵守法律,遵守规定,不要凡事先想到有没有捷径,打擦边球。在加拿大老实人不吃亏。

      文明礼貌方面,我们更要注意:

      谈话、打电话时声音要小,对方能听见为度;

      与人谈话,目光应直视对方,不要左顾右盼,异性之间也一样;

      给朋友打电话,先问问人家有没有时间,现在谈话是否方便;

      有外国人的时候,应当说英语,不要用中国话交谈;同乡之间,不要旁若无人用家乡话聊天;

      一个月理一次发(夫人来之前要学理发技术),每天洗澡、剃须、换衬衣;

      路上遇到朋友,握手寒暄不要挡别人的路;

      等电梯不要堵在门口,影响里面的人出来;

      不要在别人家吸烟;

      很多人家要求进门换鞋。用完拖鞋,走的时候放回架子。每天洗脚、换袜子,免得一脱鞋就让大家闻味;

      公共场合进门出门的时候,看一下后面有没有人,扶住门稍微等一下。让孩子、老人、妇女先走;狭路相逢让一步,而不要抢一步。

      遇到人,不论认识或不认识,目光相对,应微笑点头。打招呼要出声;

      饭后漱口或嚼一块口香糖。带中午饭,避免和穆斯林朋友一起吃饭;

      不要在人行道骑自行车。

      这封信我尽量写得详细。看上去帮人不少忙,实际上害人不浅。其一,我写的内容可能有错,误导读者;其二,使得读者依赖这些二手货,影响自己查找信息的积极性。

      有个朋友看到我买了压面机(Pasta machine),就来伊妹儿问在哪里能买到?我告诉他Canadian Tire和Home Hardware都有。过了两天,他又来伊妹儿问哪里有这两个店?我告诉他,这是连锁店,到处都有,问一下房东,甚至马路上的行人都行,同时我想,他该不会问我在哪个货架上吧。再过一天,他又来伊妹儿说,店是找到了,可不知道压面机用英文怎么说,在哪个货架上能找到?

      许多朋友关心我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一九八五年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专业本科,分配到陕西电视台。在台里,担任技术工作之外,我也做英语和日语翻译,技术方面的口译。尽管口译的机会并不多,但一直有,我也就没有间断外语学习。一九八七年,台里派我到长春"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学日语。完全没有基础,从字母学起,七个月强化学习后,阅读达到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本科二年级水平,听、说达到四年级水平。当时的教学方法是,上午四节课,全部由东京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校的老师教。一上课先听写单词和句型,简单讲一下语法,然后带着学生练新句型,做替换练习。下午三节课,全部由中国老师带着做练习。另外有几节英语和体育课。每周350-500单词,100多条句型。这样的强化学习真累!却是我迄今为止学习最带劲的时期。比较而言,我的英语基础比较扎实,日语学得很地道,要说什么,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一九九六年九月移民来加拿大,同年十一月考入加拿大广播公司至今。

      我妻子一九八六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来加拿大先学英语,再转学计算机编程。一九九九年秋找到程序员工作。

      转眼来加拿大已经三年半了,没有回去过。和别人一样,我们邀请父母来探亲,一看租房的价格,和买房子分期付款差不多,于是决定买房子。10天之后就定下来,在多伦多市正北13公里的地方(Sheppard and Bayview)买了一栋房子,这里是多伦多房价最贵的地区之一,中国来的移民都喜欢在这一带买房子。附近的中学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我们的小街口就是地铁站,上班很方便。先不买车,再坚持一下。

      月底就要搬入自己的房子了,找朋友借钱付首期款,找银行贷款,找律师,买家具,找保险公司,找装修公司。一定要出租一部分,否则我付不起房子的花费。多伦多市政府两万名内勤公务员罢工,我儿子的幼儿园是政府办的,也关了门,我只好带着儿子上班(后话:九天后罢工结束。斗争的结果是今后三年内,涨工资7.3%,另外每人400元罢工费)。帮朋友报税,帮朋友租房,帮朋友修电话,帮朋友租车。儿子在楼下玩一会儿,我拿着笔记本计算机抽空在旁边写我的长信。随身带着照相机,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拍一张,打算用到将要出版的书里。每天忙得像打仗,早晨还没有醒明白,一个星期,一个月又过去了。

      来加拿大的前五年,落下脚来。我的长信,就叫《新移民给国内朋友的信》。 第二个五年,是否可以叫"中移民",然后就可以叫老移民了吧。

      我办出国的一切手续都是从本单位正式开出来的。每个人都知道我在申请出国。96年春,准备出国的时候,领导却提名我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我本应当紧锣密鼓学英语,却忙着准备升职称的材料和论文。临行前,人事部门的领导对我说,从工作上,我们不应该放你走,从感情上,我们舍不得你走。不过,你还是走吧。至今,我和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至于为什么要来加拿大,歌里是这样唱的: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涧清洌的小溪,

      为了宽广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流浪……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恭祝朋友们

      万事如意

      王又辛

      二零零零年四月八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二十封信 御用移民王大顾问 第二十封信 御用移民王大顾问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抽空从cn.yahoo.com用“移民”为关键词查看了很多移民公司的网页,发现他们大多有一个白人朋友,称某某御用大律师,或某某前移民官。小子不才,没有如此背景,更没有这般长相,却又想写一点这方面的事情,只好自封:御用移民王大顾问,比美猴王自封“齐天大圣”多留了点儿余地。或许有一天我真的办一家移民公司也未可知。

      其实中国人未见得只讲感情不讲逻辑和法律。说起去加拿大,想到的第一桩就是“加拿大怎么好?”移民公司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质量高:最近发布的2000联合国发展报告说,加拿大已经连续七年位居最佳居住地区之首。今年的调查涉及174个国家人口的生活状态,包括医疗、生活期望值、教育和收入。在总体排位上,前十名为:加拿大、挪威、美国、日本、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荷兰、冰岛、英国。”

      “为您的生活打开了新的窗口: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及许多的商业机会都集中在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而得到了加拿大身份就意味着您可以自由出入任何西方发达国家而无需办理签证,这为您做生意或旅游而需要经常飞往全世界各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把自己置身于最先进最发达的高科技工作环境中,最有利于开拓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即使数年后再回到国内发展,也将会站在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上并具有更多的优势。”

      “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接受先进的西方的高等教育,那么加拿大的全民公费义务教育及对儿童的高福利及公费医疗便给您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不错,说的全在理儿。可是拿这同一个题目来考考王大顾问,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记分牌上显示:零分。

      孙小姐给我来信说:

      “以前我曾在一家咨询公司作过事,这个公司的业务就是介绍国内人士出国移民定居。培训期间,那位加拿大先生(也是移民)大谈加拿大有多好!条件如何比中国优越,直至看到中国的什么都不好。说国内卫生不好、人的素质低等等。我一直很纳闷,难道国外真的就那么好!从真正开始工作起,我就开始向国内自己的同胞介绍国外有多好,福利好、工作好,对孩子教育好等等,有时说得我自己都快成了一个外国人了!看了你写的故事后,我才知道,原来也不全是这样的。关键还是在人。”

      移民公司还说加拿大的好处有:

      “免费教育:在加拿大,儿童从小学至中学享受十二年免费教育。此外,升入大学无需试,但要通过高中的毕业考试,大学教育可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或请就学贷款,使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得到高尚而完善的教育。”

      *王大顾问有个问题,什么是“高尚而完善的教育”? 记分牌上显示:-100。

      “儿童福利金:任何家庭的子女从出生到十八岁每月除高收入家庭外,均可以得到联邦政的儿童福利金,以帮助儿童的成长。”

      *大概就是王大顾问信中多次提到的Child Tax Benefit吧。见第五、第十八封信。

      “退休养老金:年满六十五岁的退休人士可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

      *要住够十年才有。刚刚从中国来,是没有这样好事儿的。

      “医疗保险:加拿大实施公费医疗制度,任何家庭均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如果住院,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

      *对。见第十八封信。

      “失业保险:加拿大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加拿大人若是失去工作,可领取失业保障金,以补贴失业期间的生活费用。”

      *对。可是,你得先有工作,然后才叫“失业”,从中国来,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不叫失业。或许,应该给加拿大政府一个建议,在他们贫乏的词汇里增加一个词,叫“待业Waiting
      for a job”。见第十八封信。记分牌上上显示:+200。

      王大顾问建议,您来到加拿大,可千万不要“待业”等待一个工作。这里没有国家分配工作一说,您得积极行动起来。

      “免费医疗
      :任何家庭若发生突发事件,均可依实际情况向社会福利局申请社会补助金及其它多项伤残或死亡的津贴,补助金及赔偿金。”

      *对。看病、住院的费用以及住院期间的药费全免,但是平时吃药得自己掏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领社会福利金。

      “据加拿大移民资料显示,近几年,移民大部分来自亚洲,华人占大部分。多伦多定居的华人总数超过40万,温哥华也超过25万人。华语多个聚居的城市是非常普及的。华资建设,商店彼彼皆是。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输入国。据移民配额显示,加拿大1998及1999年移民配额皆为22.5万人,但是随着移民政策的收紧,将对中国大陆的申请人造很大的影响,所以欲申请加拿大移民的申请者应抓紧时间尽快申请。”

      *叮咚。这回可是王大顾问抢答: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不但没有收紧,反而打算放宽。前两年,各类移民配额是20多万,实际到达人数只有17-18万。移民部官员分析,现在移民来源国主要是亚洲国家,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人被批准的人无钱前往加拿大,还有加拿大在海外审理移民的官员不足等原因。新的移民法规准备放宽对学历的要求,使普通技术工人也有机会移民加拿大。参加竞选的一个白人朋友许诺说,他要使移民配额增加到每年30万人。可别误解,这增加的配额,可不是专门给中国的。

      加拿大政府要打击的是非法移民。偷渡者没有合法身份,没有安全保障,被犯罪集团控制,很容易对社会带来危害。

      《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cicnet.ci.gc.ca/english/

      计分牌显示:+100

      “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接连美国,国土面积999.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但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主要大城市有: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卡尔加里等世界著名大城市。”

      *王大顾问:渥太华、卡尔加里也算世界著名大城市吗?

      “加拿大列居世界七大工业强国之一,社会先进,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商业蓬勃政治稳定,法律健全,教育优良。根据联合国发表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加拿大在联合国的一百六十个国家中名列第一,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

      “尊重多元化的移民政策。加拿大移民政策,除历史,文化教育诸多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王大顾问提醒大家,在一个先进国家,对人的要求恐怕不会低。拉板儿车和开汽车总会有差别。加拿大好比高速公路,上路之前,应当明确地知道,您的车是否能在高速公路上奔驰?那么,您来了需要进一步学习,应该容易理解了吧。

      “拥有加拿大护照畅行全球:如果您入籍成为加拿大公民,即可以加拿大护照,自由来往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可以免签证入境的国家有:澳洲,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丹麦,芬兰,
      新西兰,挪威,葡萄牙,沙特阿拉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其中美国毗邻加拿大,往来非常方便。”

      *王大顾问不合时宜地嘟囔:拿到加拿大移民或三年多后拿到公民身份,好比农转非拿到城市户口。城里人说话做事、城里人受过的教育、城里人口袋里的银子,城里人手头的工作还有城里的媳妇,都不是随城市户口一起发的。那100多个国家,好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大码头,不象咱县城,没钱可逛不得。

      “拿到加拿大移民身份,可以随时回国,可是,每年离开加拿大的时间不得超过183天。拿到加拿大国籍,去中国等几个少数国家之外的100多个国家容易了,可是要回中国就要另外签证了。不过,只要您不是海外民运分子,去中国的签证只是花几十块钱,一个星期的事儿。”

      理论问题就不再探讨了。来点儿实际的吧。

      第二个问题,找谁办?

      移民公司说:移民加拿大,你可自助式,也可通过顾问公司代办,各有利弊。把移民资讯彻底公开,已是本公司一贯风格。

      *这也是王大顾问的风格。更是互联网的风格。

      “自助移民好处是节省几万元顾问费. 弊处在于:

      填报工作经历、选择NOC职业、提供雇主推荐书、不知道避重就轻;资讯掌握不全;不懂得写计划书;不懂面谈过关技巧;不知道移民官要求条件;”

      *王大顾问认为,这些问题提得非常中肯。很多读者给我来信,几乎问到了申请移民的每一个细节。再看看《自助移加论坛》人气旺得没治了。不得不改了新地址。pingwatermeet.yeah.net
      或者

      lihuiwen.virtualave.net/c...ainpage.pl

      还是同一个问题,
      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所谓独立移民,从申请直至来加拿大后学习、工作,一切事情都得自己操心,要非常“独立”才行。找移民公司办当然好,但你也丢掉了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如同学习一样,没有考试的压力,你不可能学好。没有可能移民失败的压力,你也不会去研究它。有朋友说,我在国内多挣点钱,学英语,等到了加国再学不迟,而且国外的条件肯定比国内好。

      我认为,钱是挣不完的。长本事,比挣有数的钱更重要。或者,你认为不需要在这样的大事上冒风险。我不这样想。办移民并不复杂。与其花钱请别人办,不如买一台计算机自己办。

      自己办移民,是面对加拿大政府的一个好机会。话又说回来,如果填IMM0008及IMM5406表都有困难,你来到加拿大,遇到的问题可比这个难多了。

      至于填报“工作经历、选择NOC职业,提供雇主推荐书、不知道避重就轻;资讯掌握不全”上网查一下就行了。“不懂得写计划书;不懂面谈过关技巧;不知道移民官要求条件”王大顾问在此郑重提醒大家:一定要诚实!不可作假!

      第三个问题:留学还是移民?

      出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条路是自费留学,另一条是申请移民。简单讲,移民比留学容易些。如果你的条件,两者都可以的话,不妨都办。这是针对年轻,工作经验少,移民怕工作经验不够的人来说;年纪较大,考TOEFL有困难,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移民是最容易的。其实,留学出国后,如果觉得好,想留下来的话,都要申请移民身份。而以移民身份出去的人,如果有条件,最好去读书,拿个学位。

      其实,出国留学和移民出国,在读书、工作上只是顺序不同。看你自己的情况而定。至于申请费用,也很难一概而论。注意,上学的费用因身份不同而有巨大区别!如果两者都申请到了,应当先移民。

      第四个问题:怎么办?

      加拿大独立技术移民政策大致是这样的:

      1.必须在加拿大境外申请。

      加拿大独立移民申请和其他类移民申请一样,都必须在加拿大境外递交申请材料,即申请者可在加拿大境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加拿大使领事馆递交移民申请。

      2.申请程序简单,一切资料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

      加拿大独立移民正式申请时需递交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本人及家庭成员的相片、申请费和签证费等。这些材料递交后,加拿大移民机构开始对你的材料进行审查,如果认为你基本符合要求,则会通知你体检,并通知你是否需要面试及面试的地点与时间。

      一般来说,从递表到面试之间有充裕的时间,做面试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突击英语口语和听力。

      3.申请者年龄范围较留学为宽。从19岁到45岁之间都有资格申请。

      4.申请者受教育程度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即有资格。

      加拿大独立移民的教育程度要求相当干高中毕业以上水平,只要你有正式的高中毕业证书,或学徒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你就具有了基本的申请资格。加拿大独立移民为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们打开了出国之门,不管是硕士、博士,还是技术工人,都有资格申请。

      5.可申请的职业领域宽

      加拿大根据人才、劳务市场的需求状况来确定独立移民的职业,这些职业覆盖的领域极宽,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我们的文理科划分。更不是什么“技术移民”尽管表中列出的多是工程技术方面的职业。

      6.一人成功全家移民

      独立移民的申请是全家同时申请,只要主申请人获得移民批准,则全家可随同移民,这里的家庭成员是指配偶及19岁以下未婚子女。如果子女正在全日制读书,未婚子女可以超过19岁。由于加拿大独立移民与申请职位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只有属于加拿大移民部颁发的加拿大劳务市场需求的职业才有资格申请。因而夫妇双方由谁做主申请人,应由夫妇双方的职业及其他个人条件所决定,以夫妻双方中获得移民批准可能性高的一方做主申请人,只要主申请人的移民申请获得批准,则全家可随同移民。

      7.注重申请人的工作经验。

      独立移民的审核标准有利于工作经验丰富的申请者,在它的评分体系中有一项是专门针对申请人职业类别和工作经验进行评分。工作经验越多,得分就会越高,而且必须在其申请职业上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是申请加拿大独立移民的必要条件。

      8.不需TOEFL,GRE等英语成绩。

      独立移民虽然也要求语言能力(英语或法语),但这种英语能力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英语能力,包括日常的听说写三方面。语言能力分由移民官在面谈中通过和申请人及其家属交谈而决定。这种英语能力的要求不象TOEFL和GRE考试一样需要极大的词汇量和极强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毕业水平以上的申请者,只要加强听、说、读、写几方面的基本训练,即可达到应付面试的语言水平。

      应当说,加拿大对移民的语言要求太低,通过雅斯考试或移民面试,往往使人大意,放松了英语学习。

      9.加拿大找到工作不是申请的必要条件。

      加拿大独立移民,不以在加拿大找到雇主为申请的必要条件,如果你能在加拿大找到雇主并持有雇主所出具的经加拿大政府审核的雇佣证明,则能使你在移民申请审核的评分中多获得”预定工作”项目的得分。实际上,能在加拿大国外找到加拿大工作的希望极其小。

      10.不要求申请人在加拿大有亲属。

      在加拿大有亲属不为申请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在加拿大有亲属,“在加亲属”项目上得5分。

      11.不需要他人经济担保。

      申请加拿大独立移民并不象申请自费留学一样,必须要有一个海外的经济担保人。加拿大独立移民申请只要求申请人出具一个本人的银行证明,证明其抵加后有足够的资金安置生活,不需求助于社会福利。你确实需要这么一笔资金,可以先借,来加拿大后,即使打工也很快可以还上。

      申请独立移民的过程是这样的:

      1.向北京使馆写信索取移民申请表,或从互联网下载打印。

      填写IMM0008及IMM5406表。准备公证书、推荐信、财产证明等申请材料。

      这第一步是最关键的。材料要按要求,一丝不苟,真实可信;

      2.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或香港领事馆或者任一加拿大海外使领馆提交申请;

      3.接获移民局第一封信,获得档案号码(File Number);

      4.接获移民局第二封信,对申请人初步审核结果(Initial Assessment);

      5.
      若接获IELTS考试通知;若客户被移民局挑选参加IELTS考试,则IELTS考试通知将与初审结果同时发出;

      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加拿大使馆通过文件筛选(Paper
      Screening)方式,挑选部分申请人参加国际英语测试制度(IELTS-雅思)考试,考试合格者有较大机会免面谈。这样,全部申请时间可能会缩短至8-12个月;

      6.若未能免面谈,赴指定签证处与移民官面谈;

      移民面谈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我在这里用“面谈”而不用“面试”,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考试,移民官要做的是,在面谈过程中,让你证明你提供的材料真实可信。面谈的内容一般都紧密围绕你的表格和简历进行,所以,不需要准备什么“面试常见问题”,自若、坦诚就行。当然,去之前,要好好准备英语。另一方面,面谈通过了,也并不一定表示你的英语程度很好,以后来到加拿大保险能找到工作。

      7.赴指定医院体检;

      8.获得移民签证;

      一般而言,申请人在体检后约2-3个月可获得移民签证;某些具有军队或情报工作经历申请人,获得签证前,可能会受到较长时间背景调查。

      全部申请时间约为14-20个月。若申请人得以通过IELTS考试而豁免面试,则全部申请时间将缩短至8-12个月。

      独立移民评估

      评分标准IMM0008及IMM5406表

      加拿大移民局从年龄、所受教育、职业需求、职业难度、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在加是否有亲属和雇主、加拿大人口因素和个人适应能力等十个方面来给申请人打分,必须得到一定的分值才具备申请资格。

      年龄:满分10,21-44岁之间者可得10分。

      教育:满分16,本科15分,研究生以上16分。

      职业需求:满分10,各专业不同。见职业表。

      职业难度:满分18,各专业职业难度不同,见职业表。

      工作经验:满分8,至少有1年所从事专业的工作经验,4年以上分最高,且该项分还取决于职业难度,见下表:


      职业难度分 1年工作经验 2年工作经验 3年工作经验 4年以上经验

      1-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5-7分 2分 4分 4分 4分

      15分 2分 4分 6分 6分

      17-18分 2分 4分 6分 8分

      语言能力:满分15,英、法语均流利者可得15,否则按下表计算:

      第一语言 读 写 听

      流利 3分 3分 3分

      良好 2分 2分 2分

      困难 0分 0分 0分

      第二语言 读 写 听

      流利 2分 2分 2分

      良好 1分 1分 1分

      困难 0分 0分 0分

      在加有无亲属:有,得5分;没有得0分。

      有无雇主:有,得10分;没有得0分。

      人口因素:本项分由加拿大政府给定,目前为8分。

      个人适应能力:面谈时由签证官给定。

      做一个自己的评分估算,然后写简历。

      移民公司的一项重要服务,是帮你写简历和一份对你职业内容的简介。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加拿大政府公布的National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NOC)和NOC — Career Handbook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可以在www.hrdc-drhc.gc.ca找到。

      可以根据Job Futures 网页,润色你的简历,以及准备到加拿大从事的工作。

      www.hrdc-drhc.gc.ca/JobFu.../index.htm

      注意!这可是王大顾问独家公布。一旦你成功移民加拿大,别忘了我的移民咨询服务费,我的银行帐号是:1234567-8。

      祝大家一切顺利。

      王又辛

      二零零零年七月十五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