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Vancouver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工作学习 / 学科技术 / zt:怎样设置路由器 +1


    :

    • 写成这样大白话了,还不明白😂确实要工科的,专业的人有点活路。
    • 这东西需要前提知识积累才可以看懂。思科培训都有前提知识要求。一个玩文字游戏的。。。 +1
    • 路由器现在已经变成很大众化了,就像常用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一般,若商家与时俱进,推出面向非专业用户的通俗易用款,说不准销售量更上一层楼...比如控制面板用非专业语言显示系列分层菜单,引导用户一步步完成相关设置,岂不善哉?
      • 哈。然后出来一堆非专业用户专用词汇?再来个路由器维护保养专用词典……
        • 维护的活就交给专业人士吧,这个对非专业用户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1
    • 英文就一个字:“桥”,“接”字是中译时加的,为了顺嘴儿,可见中文的冗余和不准确。
      • 中文的语境所致,就一字“桥”,字义太通俗宽泛,而“桥接”更接近专用词汇,含有以架“桥”的方式连“接”不同网段之意,即专业术语的语感更强一些....
        •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 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 +1
          • 呵呵,不排除最早翻译此词的人恰恰熟读此诗,受影响而借用之.... +1
        • 这些概念是老美用英文语境发明的,原始用词最专业,不能说你续貂之后更专业。bridge mode 用了那么久,英语人士没有抗议“这是人话吗”,桥接确实不是人话,楼上诗句桥和接不是一个词组。还有 mask 就一个词,掩,加一个码字,冗余,说明中文表达能力差
          • 俺咋感觉与你说的恰恰相反?汉字常用字数只有三千多,字少义多,字义很容易超载,一字多义比比皆是,用单字反而因字义过于俗泛而引发歧义,用双字组词容易限定含义范围,更符合术语的明确/严谨要求...另外也是多数专业词汇的传统译法...
          • ok jokes aside --- bridge 和 mask 都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但桥只是名词,掩只是动词,很难让读者联系英文原词含义,用“桥接” / “掩码” 比直接用 “桥” / “掩” 更好些,因为带来特定含义。 +1
            • 这也是俺上面说的意思。另外,因为汉字太有限不像英文词汇可以因需新造,所以,在专业翻译/命名时,既要考虑到含义限定,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空间/余地,否则将来可能“桥”满天飞...如说"桥接"就知道是网络术语,说"搭桥"就是医科术语,若全是“桥”就得分别另外脑补了... +1
              • 其实果树嫁接里面也有 “桥接” 这个术语 ---- 从没有人抱怨过。 +1
                • 国人名字中单名的重名率已超高,若用单字作专业术语,那么多行业,常用才3千多个字,咋堪用?估计几个行业/专业就捉襟见肘了。重复率过高,脑力就耗费于辨析/记忆未必值得。另外,你说桥是名称,将来难说哦,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难说桥也会动词化,呵呵... +1
                  • 嗯,我刚才敲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有抬杠的,要不要加上“现代汉语中” ---- 古文里面名词动词化很普遍,这也是古文为什么难理解 + 歧义多的原因 --- 一个字当多个用么,就好比我所有不会的英文名词统统称之为 sh*... +1
                    • 俺不太赞成用单字作为专业术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单字在行文中因为很多语境或行文语感问题,很容易造成别扭,内行人知道你的意思,稍微不熟专业的就看得怪怪的,很多情况下失去了文字的自然、流畅、美感,显得拗口甚至因歧义而费解 +1
              • 既然汉译这么麻烦,你得找对补充字,以避免歧义,找哪个补充字,见仁见智,还不如学日韩,科技词汇直接音译,原创哪国就音译自哪国,那个李子(那字不会打)也就不抱怨是人话吗了。bridge 是布里脊模式,mask是马赛克,不是,是马斯克。
                韩语里“读书”,“写字”都有自己的词汇,但是谈论计算机内存的读写,人家说,满牟利,利得,赖特(memory, read, write),行业内人士,都懂,外行李子#某人,就别掺合了😀
                • 说得容易,其实做起来不简单的,按翻译最高理想“信达雅”,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境界,对翻译者中外文的知识修养其实要求挺高的,且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在意译or音译or意音合一/混译之间,相信不少翻译者纠结多多... +1
                  • 鲁棒性
                    • 想起当年Internet进入国内初期么?经历了“互联网”、“因特网”/“英特网”、“网”等诸多译名的演变,现在Internet几乎垄断了原来多种网络并存的市场,被TCP/IP一统天下(除非将来出现更牛的协议),普通用户感知不到,只有一直弄网的人才了解历史由来... +1
                      • 你说的这些都是基于以太网的TCP/IP,原来有个跟以太网类似的环形网,叫TOKEN RING。。。
                        • 嗯,令牌环是70~80年代间涌现出来的多种LAN技术之一,算是互联网没普及前的热门吧。以太网的核心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和冲突检测),位于物理层和链路层的硬件底层,TCP/IP是在其基础上的网络层和传输层...
    • 我就好奇, 李子阳这么有名和流行吗?
    • 连桥接这种说法都不理解,这个人语文是和体育老师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