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习—— 10.04, 2014
今天的中文课学的“三字经”里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历史部分。 老师讲了许多关于那个时期的历史故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回来还问我老师留下的一个悬念——“五胡乱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简单地给儿子讲了一点我所知道的故事,其实我自己也不是特别了解那段悲惨的历史,正好找找资料和儿子一起学习一下。 听完古琴演奏回来,这个星期孩子们就一直哼唱着两首古琴曲——“关山月”和“阳关三叠”。因为我车上中国古典音乐的CD中正好有这两首古曲,孩子们已经听得很熟了,再把诗句填进去,唱起来很动听。 上星期在老师家还听了一首“木兰辞”。这首词女儿四岁半的时候已经能够背诵,现在也还没有忘。不过我还从来没给儿子讲过,正好趁着这个他对此感兴趣的机会也讲一下。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学习这些,只有利用给儿子刷牙的三分钟时间,每天念叨一遍。现在,儿子可以背诵了,不过有几个地方还需要提醒一下,看来还得再念叨一个星期。我先背下来,然后背给孩子们听,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我多背几首,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复习,过去学过的古诗文孩子们都背诵下来了,非常好!平时给他们讲过的历史故事我也希望他们能够记住,讲过之后还要隔段时间时不时的提问一下。比如“烛之武退秦”讲的是哪个时期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的事?烛之武讲了些什么秦国就退兵了?“弦高犒军”中秦国哪个将军带兵要攻打哪个国家?为什么秦兵半路又回去了?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尤其是儿子,几乎记得我讲过的每一个故事的细节。 下个星期除了复习今天老师讲过的内容,额外要学习古文《陋室铭》。今天我已经背了好几遍给孩子们听了,他们都快背下来了,明天打印出来给他们看一下原文,识字不是问题。讲解一下,每天诵读几遍,下个星期也很轻松。 -tianqi(二郎神是蘑菇吗?) 2014-10-5
中文学习—— 10.04, 2014
精华!
-softerface(探长) 2014-10-5
喝hi了,来顶贴!
-softerface(探长) 2014-10-5
半夜三更喝酒?服您!^ _ ^
-tianqi(二郎神是蘑菇吗?) 2014-10-5
中文学习—10.11,2014
这个星期真忙啊!老师周日就发来了预习材料—“戈对甲,鼓对旗”(四支),我直到今天上午才匆忙地给孩子们讲了一遍,就开始忙活晚上朋友聚餐的食材了。 到了老师家,我怕老师提问时儿子记不住上午讲过的许多典故,特意跟老师说我们准备的不充分。儿子在旁边急吼吼地说:“我都记住了!谁说我记不住?!”上课的时候,儿子频频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嘴里还说着“我知道,我知道”,来证明自己的确记住了我给他讲过的东西。老师开玩笑地说今天都快成了儿子的专场了。 本周的任务是复习在学堂上学过的所有内容,准备下周的学堂“周年考试”。儿子是从六月下旬开始上课的,到现在三个半月了,学过的东西真不少。我要求孩子们能把这些内容全部背下来,这样不管老师考什么都不怕。这对孩子们并不难,因为以前每堂课学的东西都已经背过了。 《陋室铭》也背下来了。通过三个多月的国学学习,孩子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越来越驾轻就熟。下个星期还要继续诵读《陋室铭》,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响应老师的提议,我给孩子们报名参加十一月底举行的“读经、诗”比赛。孩子们学过的诗词不多,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要加把劲。得不得名次不重要,我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在学习中国国学这条路上,他们并不孤独。也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我的工作量也加大了,要从比赛的题库里为他们选好题,编辑好题库以外的题,每天督促孩子们背诵唐诗宋词。孩子们这样强化训练一下也好,学海无涯啊! 据比赛委员会的老师讲,7-9岁年龄组的孩子背的诗词最多,10岁以上尤其是12岁以上的孩子背的唐诗宋词就少多了。跟我的判断一样。女儿正好12岁,对此很不以为然,决心要多多地背诵。那就加油吧,孩子们!我们一起努力! -tianqi(二郎神是蘑菇吗?) 2014-10-11
中文学习—10.11,2014
中文学习——10.18,2014
刚一进老师家就发现老师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好可怜呀。我一边琢磨着这堂课要怎么帮忙做老师的传声筒,一边上了楼。上课用的桌子已经收拾好了,儿子走过去翻看桌上几页写着字的纸,边看边念了出来:“老师的嗓子哑了。今天我们上一节'默课'。……”。我看着这些字条,忍不住笑出来。看来不需要我帮忙,老师早已准备好了应付这突发情况。 上课的时候,老师把写有对学生要求的字条一一拿出来,小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学堂“周年考试”比我想像中的要简单多了,儿子直恨“英雄无用武之地”。 (^0^) 在接下来的分组阅读识字比赛中,虽然男孩子组胜出,儿子还稍嫌不够过瘾。小朋友们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发奖品和周年纪念品的时候了。老师给学堂里每个小学员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刻有孩子们中文名字的印章。儿子第一次见到印章的模样,拿了蘸着印泥在纸上和他的学习材料上摁来摁去。善解人意的老师还特意送了旁听生女儿一本书——《Lord Chesterfiled's Letters》。女儿和我都好感动啊! 临近下课的时候,老师发给小学员们每人厚厚的一本“读经、诗”比赛用的题库,字体很大,特别适合小孩子看,并嘱咐小学员们回家一定要好好背诵诗词。真细心周到啊! 这个星期孩子们表现神勇,连复习旧的带学习新的,一共背下了三十首诗词。下个星期还要奋发图强,继续努力! (^0^) -tianqi(酷酷) 2014-10-18
中文学习——10.18,2014
中文学习—10.25,2014
又是忙碌的一周。这个星期我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孩子们的学习材料,孩子们也乐得在我的忙碌中享受他们的自由。儿子突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习题做了一页又一页,吃饭的时候也不放下。 今天课堂上老师也在推诗词的背诵,还有一个月就要比赛了嘛。即是比赛就得有个比赛的样子。 孩子们所背诵的诗词都是由我每天选好给他们打印出来的,不是完全按照题库里的顺序和内容。这个星期我太忙,只给孩子们准备了两天的新的诗词和名句,其余时候多为姐弟俩人互相考试。也好,这样记忆更深刻。 在孩子们背诵诗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些新学诗词的其中两句被孩子们所熟知,而另两句他们却一点都不知道。比如孩子们熟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但对这首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就不了解。原因是我在给他们讲南宋历史故事的时候提到过这首诗的后两句,还特意把“熏”字着重讲了一下,孩子们就记住了,当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很快就背下来了。然后我又趁机把“西湖”挑出来讲了一下,念了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孩子们看到苏轼的那首诗时,也很快就背下来了。这样,他们会觉得背诵唐诗宋词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还在许多故事里提到过一些诗词,希望它们都能够对孩子们的背诵功课有所帮助。 下个星期不仅要加强诗词的背诵,还要完成补课任务——背诵“木瓜”和《声律启蒙》中儿子没学过的“一 东”。我要拿尺子量量我的头大了没有。^_^ -tianqi(酷酷) 2014-10-25
中文学习—10.25,2014
中文学习——11.01,2014
时间过得真快呀!这一周一周的,还没感觉呢就已经十一月了。这个星期向老师请假了,没有去上课,虽然很遗憾,但也是没有办法两全的事。 这两、三个星期以来姐姐好忙啊,早出晚归的,弟弟也得跟着到处跑,好像时间都花在路上了。在外面的时间长就容易疲劳,回到家后两个人都有点焉儿了,我也是。练琴是没可能了,就只有学点中文还是比较轻松的活儿。 本周该补的课都补上了,《木瓜》和声律启蒙的《一 东》都背好了。另外还背了几首诗词,我数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姐弟俩都背了有六十余首。比赛倒计时从今天开始,要努力呀! 孩子们还翻着保存古文的文件夹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学文言文呀?他们对古文的兴趣如此之浓厚是我始料未及的。十一月没有计划学习新的古文,等比赛结束再开始吧。这么多新背的诗词,等比赛结束后也得经常诵读。又有许多事情做了,闲着也是闲着。 -tianqi(酷酷) 2014-11-1
中文学习——11.01,2014
中文学习— 11.08,2014
这周中文课跟老师学习了四句孔孟名言,因为比赛的时候要用啊!我本来打算过段时间再教孩子们这些的,因为我觉得有些名言的道理孩子是容易理解的,但句子是比较难以背诵的。不过既然比赛的时候有这样的题目,于是就选了几句简单容易背诵的和以前提到过的出来教给孩子们。老师今天随名言讲的几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我也听得兴趣盎然。 上周没去上课,错过了《国风.秦风》—“蒹葭” 的课堂学习,幸好有老师发来的“蒹葭”吟诵视频,真的很好听!我和孩子们一起边学边唱,有了这个吟诵调,记忆起来容易多了。 听着视频里那个女孩子的吟唱,我突然想起久违了的昆曲,于是从“油管”上找到“长生殿”选段,想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女儿受不了昆曲缓慢的节奏,半途溜走;儿子好心地陪着我一直听完,还问我昆曲怎么唱得这么慢呀?有问题就好,我试着给他解答了一下:昆曲咬字吐音非常讲究,节奏舒缓是为了在行腔过程中运用装饰性花腔,所以昆曲听起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 我还告诉儿子,昆曲是妈妈最喜欢的一种古老的中国戏曲。儿子一听是妈妈最喜欢的,又要求再听一曲,于是我又找了一段《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儿子耐心地陪妈妈一起听完就赶紧跑走了。呵呵,要让小孩子喜欢听昆曲简直是异想天开哦。不过没关系,志趣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熏陶出来的,现在他们喜欢吟诵“蒹葭”就已经很好了。 诗词还在继续背诵,不过因为孩子们进入十一月以来课外活动比较多而速度减慢了。另外一个减速的原因是我怕孩子们这种强化记忆时间过久会产生倦怠心理,对学习反而不利,可以适当稍稍放松一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慢慢来吧,天下哪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tianqi(酷酷) 2014-11-8
中文学习— 11.08,2014
中文学习—11.15,2014
这个星期学堂里新学的内容还是名人名言。老师为了比赛也在拚呀! ^0^ 儿子在学堂里听了一位小同学唱《声律启蒙》吟诵调,回来对我说:“我还以为她唱的是昆曲呢!” 呵呵,因为《声律启蒙》里有许多的入声韵,昆曲里恰恰也有许多的入声韵啊。本来是一时心血来潮放点昆曲听着玩儿的,没想到儿子的耳朵还挺好使,听出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说说关于诗词比赛的事儿吧,算是这段时间的一个小结。自从10 月14日收到比赛题库,我就开始了推娃运动,从来没这么卖力地推过中文啊!不巧女儿的其它训练和比赛也正好是从十月中旬开始,到十一月底才能结束。每星期至少四天我带着孩子们早出晚归,东奔西跑,回到家里钢琴、小提琴还得练,都不知道背诵诗词的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与其说我在卖力地推中文,不如说我在卖力地挤时间。好在孩子们都特别给力,这三十天来成绩斐然。女儿能够熟练背诵的诗词已达到七十余首,一个星期前便通知我不要再给她继续加新诗词了。我体谅女儿事情多,不加就不加吧,这些也够用的了。儿子能够熟练背诵的诗词已达九十余首,从这个星期开始我也不想给他加新的了。虽然儿子有意愿想要背到超过一百首,可是我却已经受够了(摊上个不上进没出息的妈,没办法)! 还有两个星期呀!真希望诗词比赛尽快过去吧,也好按部就班的继续我们的国学学习。 结束语:在家自己教娃,快乐,但是……真累! -tianqi(酷酷) 2014-11-16
中文学习—11.15,2014
中文学习— 11.22,2014
今天学堂里复习了上次讲的先贤名言,又讲了四条新的名言。我都没有给孩子们复习这些名言。有些名言是比较难背诵嘛,以后一定会补上的。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个有趣的游戏:看一段视频,然后抢答说出(和场景相关的)学堂上学过的内容或者背过的诗词。 大多数小朋友一紧张脑子都不转弯了,总共也没说出几句,儿子也是。回来后儿子告诉我,当时他脑子里一下子涌进了许许多多东西,就象一节地铁车厢里满满的人,一到该下车的时候都往外挤,结果谁也出不来了。呵呵,这个比喻还真恰当。好吧,还是得我来帮助他理顺一下过去学过的东西,让“地铁里的人”都排队下车吧。 这个星期没有加新的诗词,只复习就得每天三四十首的背。不过我轻松了,不用给孩子们讲解了。孩子们所有背诵过的诗词,都是我先背下来,利用开车在路上的时间一首一首给他们讲解。作者、朝代、写作背景,有故事的讲故事,有景色的让他们想像一幅画面,有道理的就讲道理。不能说是每一首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吧,也算是讲得够详细了。一首诗词这样讲下来,再让他们听几遍,孩子们基本就能背了,回家再看一下文字就行了。呵呵,妈妈的声音最好听。明天我偷个懒,让孩子们自己把自己背过的诗词和先贤名言复习整理一下,报个数目给我,我也好给他们填比赛用的表格。女儿打趣地说:“我和弟弟都背了这么多了,如果我们明年还参加比赛的话,题库里的题都不够我们背的了。”明年再说明年的事吧,先把今年这一关过了,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比赛了。耶!不管成绩怎么样,我们都盼着呢。 每天光背诗词,真有点倦怠了。这个星期孩子们还抽空学习了一篇他们自己选的文言文——《黔之驴》。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讲得高兴,孩子们学得也快乐。 -tianqi(酷酷) 2014-11-22
中文学习— 11.22,2014
中文学习—11.29,2014
今天上课之前,儿子问我:“老师今天还讲孔孟名言吗?已经讲了两节课了,我太想听点别的了。”我笑着不知该怎样回答儿子,还好明天就要比赛了,这件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课堂上,老师先复习讲解了几句先贤名言,然后讲了许多有意思的历史小故事,儿子最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了,所以听得可开心了,对于他以前就听过的故事还时不时地插嘴说上一两句。 这周我有点放得太松了,感觉好像没学什么东西,上周学习的《黔之驴》也没怎么让孩子们诵读,只是我在有空的时候背诵给他们听听而已。这段时间这么辛苦,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吧。好了,从明天开始,假期结束,要抓紧学习啦! 下周的任务是背诵《黔之驴》全文。本来我只打算让孩子们背诵比较有趣的故事的部分,最后一段是讲道理的,不要求背诵。女儿说:“我怎么觉得讲道理的这段最重要啊。为什么前面的都背了,这段反而不背呢? ”想想也是,我考虑不周啊。 自我放任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想了一些事情的。感觉随着孩子们在不断的学习中理解能力的增强,只是《声律启蒙》、《三字经》和一些唐诗宋词已经不够孩子们学的了。所以想着在家里也要再多学点东西。可是要学什么还没有定下来,我还得再“研究研究”。毕竟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文化这一部分严重缺失,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都是自己瞎鼓捣的,所以现在要自己教孩子感觉一点头绪都没有。 女儿今天还对我说:“我觉得有你这样的妈妈真好!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学文化,你真是个称职的好妈妈!”虽然我听了这话很高兴,可心里还是觉得挺惭愧的,其实我自己也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啊,也需要好好地学习才行。 -tianqi(酷酷) 2014-11-29
中文学习—11.2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