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Vancouver

Topic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历史的事情,哪里说得清?才二三十年的事,就说不清了。不过,越是说不清的事,就越是有人愿意说。所以,说历史后来就成了个弄饭吃的本事。

    中华文化发源于河南?说是也不是。不讲老办法,不讲神话,讲考古发掘。我们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文化遗迹,是旧石器时期的河北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陕西蓝田,广东马坝,都不在河南。不过,还是说不清。或许河南也有,而且更早,只是没有挖出来,都是可能的。所以,文化的现象,总要有了文字的记载,才容易看得更清楚。

    那么就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开始算。中华文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还是说不清。大家都说苍颉造字。那么苍颉是谁?太史公说:“黄帝之史官也”。不过曹子建蔡邕他们又不买账,说:“古帝王也”。徐整说“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说“在炎帝之世”,慎到说“在庖牺之前”,张揖更厉害,说“生于禅通之纪”,大约是开天辟地以来的二百七十万年左右。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尚书序》说的,“古者伏牺(庖牺、虑羲、伏羲,一回事)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当然就有文字。但是《帝王世纪》云伏羲“蛇身人首”,看来又是鬼话。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更加说不清。

    况且,有了文字就真的能说清楚了吗?不见得。《淮南子》说,当苍颉造出文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掉馅饼”的事看来其来有自,不过这个“天雨粟”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什么?因为老天爷知道,人类从此将“诈伪萌生”,将“去本趋末”,“去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从此就要饿肚子了。“鬼夜哭”,鬼字也说不清楚,有人说是“兔夜哭”,苍颉造的这两个字本就不太分得明白。但是不管怎么样,鬼夜哭是寒心于从此就要挨人的骂了,兔夜哭是恐惧于从此自己的毫毛就要被人弄了去做笔了,反正都不是愉快的事情。鬼、兔的事就随他去。因文字而“诈伪萌生”,倒确实是事实。颠倒黑白的事先不说,即便是圣人如孔子的,不是也“笔则笔,削则削”,不想让人知道的事还是不让人知道吗?所以,即使有了文字,我们也还是不能把事情弄清楚,或者反而更糊涂了。

    文字记录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为权力,为政治服务的。权力的重心在哪里,文字记录的历史也就到了哪里。不过文化的重心也经常跟随在权力重心的左右,所以,文字记录的历史,离文化历史的本身应该也不太远。那么中华文字记录历史究竟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尚书》起于帝尧,《史记》起于黄帝,那么黄帝就是中华文字所记录的历史的开端,尽管太史公写的东西里许多都是谣言,现在叫“八卦”。那么,黄帝在哪里呢?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于轩辕之丘。不知道是因为生在轩辕之丘所以叫轩辕,还是因为叫轩辕所以他的出生地才叫轩辕之丘。如今的轩辕丘在河南新郑,但是郦道元的《水经注》说“黄帝生于天水”,就把黄帝拨拉到甘肃去了。而且古今地名的错乱又是一件费心思的事,就像娥皇女英为湘水之神,与湖南的湘江毫无关系,而是湖北襄水亦既汉水;战国时的西施到底是诸暨人还是萧山人的官司,到今天还没有打明白呢。黄帝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革命实践在河南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尚能不被历史埋没的伟大功勋,就是对炎帝的火拼——阪泉之战和对蚩尤的黑吃黑——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在山西,涿鹿之战在河北。

    又过了几百年,尧、舜都起于山西,在山西南部的平阳(临汾)一带。舜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在晚年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得力的接班人,也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人,便是禹。禹的父亲鲧在舜的政权下任崇山伯,崇山即使嵩山。禹改变了他的前任们的权力禅让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族世袭王朝。中国政治的最高权力从此落入了河南人的手里。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无可辩驳地建立起来了。



    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双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写的好,我基本没看,但这类文章,我要是不叫好,那不显得我没文化了
      • 说不清的事还叫好,岂不更没文化?
    •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 我认为你混淆了人类遗迹和文化遗迹。最早的文化遗迹,目前应该算是赤峰的红山文化。
      • 石器也算是文化了吧?红山文化更不在河南了
        • 很多遗迹的种族都被灭了, 文化没有继承下来, 所以不能跟现在的中华文化挂上勾
          • 又是一件“也是也不是”的事 :)
            • 在欧洲(最早的?)一人种(好像也是白皮肤)后来全消亡了. 看过TA们的故居. 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种消亡的
              • 很显然,白化病。
                • are u sure?
                  • 很显然,不梳耳。
    • 我觉得权力禅让制度在当代人类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当今那个负责任的大国就是个例子..从理论上社会制度应该越来越先进,所以发生在早期历史时期的权力禅让制度应该比奴隶制度落后,
      但说我们伟大祖国的制度不如奴隶社会那在政治上肯定是不正确地,反动地.所以我大胆地推测过去炎黄时期根本不是什么权力禅让制度, 仅是一种国人的传说,而是类似灵长类种群内部首领的自然更迭,比如猴王老了,年青公猴将之打跑,取而代之.

      以国人的为长者讳的心理,当然不愿意承认祖先会跟猴子一样老了就被打跑,而且显然不符合国人尊老的传统,所以整出了个权力禅让制度的神话.但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 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想说说禅让制的事,又不想去时政区。十八年前垂帘者找了个后生,拍拍肩膀说,好孩子,就是你了。虽然事发突然,也算是禅让了
        • 加了精了就不会打入时政了, 放开了发挥 :-)
        • 这不是禅让吧,这是选个太子,然后让太子监国。太子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小胡和小赵这两个前废太子的覆辙就在那里。
          • 亲内为袭,亲外为让
            • 反正是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谈不上什么外和内。选一个局外人,让别的派系都无话可说,也是一个手段。
    • 听说中国人的祖先是从2河流域溜达过来的一支。另请教老君,炎黄华夏四个字里,华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谢谢:)
      • 依《尚书》,华者光辉,夏者巨大,所以夏就指大国,华或解为夏的修饰
        • 中华的华呢?
          • 华夏合而指中国,华字的词性就演化了,本于中央(中正)华美之国的意思吧
            • 夏河的夏呢?
              • 季节河
      • 华夏两字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觉得比较有根据的是古代民族自名多有三种来源,其一是地望,如以发源地的某山某水为名。如轩辕氏势力所及之处,皆自称华族,以别于不够开化的民族。后来的夏,据说也是因为起源于一条叫”夏水“的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夏河。
        • 俺比较认同华是指伏羲的故土-华胥。在尚书左传这些美文之前,文字应该极其简化到只有动词和名字来表达基本意思,形容词应该是后来出现的。所以华夏要么是同义复合词,指的是同一个东东,要么是两个并列的地名/属国名
          • 千古之谜
            • 要不要找个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讲讲?:P
              • 你讲吧
                • 我可不行,我得请人。:)
          • 华,夏应该是两个不同意义的词,历史上有前后承接的关系,但应当来自两个并列的部族。
            商代甲骨文虽没有夏字,因为至今能破译的甲骨文字还不到十分之一。在周代的许多记载中,却肯定有夏字。 如周公时期以后多有提到封某某于”夏墟“,又说”封于夏墟。。。为唐“, 即唐与夏故地是一个地方,并有确指是山西南部。夏应是于此发源进而取代华族控制中原的。但”夏“字何来,确无定义。源于阿尔泰人一说,也稍嫌牵强了一点。

            而”华“字,古代又有高大壮丽之意。古代民族多以所居地周围的地望为自己的代称。”华山“就是高山,却并非指现代的华山。

            华夏合称的原因。是因为华与夏两个文化势力相继入主中原达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就作为区别于周边夷狄民族的称呼。此称首次出现于战国时代, 是因为在周中叶以前各族文化差异不明显,人们还没有清楚的华夷之分。

            源于记忆,没有放狗。个别地方或有记错。
        • 《春秋左氏传 · 定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 同义复合,十分有道理。
            • 典籍依据是不会有了,语音学是一种启发,但不能为证。
    • 细细,俺早就有这样的感慨了,只是没你那么有文化
      • 暴露了 :)
        • ???
    • “河南人惹谁了”
    • 我总觉得华夏文明没咱们南方人什么事.
      • 我忽然间就发散了。
        南 乡 子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

        南 乡 子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
        认得行人惊不起。

        南 乡 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织织抬素手。

        南 乡 子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轻浪里,
        闲游戏,夹岸荔枝红蘸水。

        南 乡 子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
        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 原创?
          • 原抄。
      • 韶关马坝猿人
    • 刚才没开贴,原来动乱的根源在这里
    • 我看糊涂了。
      • 也没咱们山东人什么事儿 :)
    • 两条。 1。中国目前考古发掘能证明最早最可能是与中华文化源头的是汶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周口店发掘只相当于原始人居址。似不能称为华夏早期文化。
      • 2. 考古方面一直有寻找 三皇五帝真实存在的证据,史无定论。但是最新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舜,禹时期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在山西汾阳附近,尧的部族却有可能是由东南扩张至河北地区的。
        • 离河南更远了,鱼头更没辙了
          • 哦。。这样啊。 想起个网络小说,里头有段“康熙木桶”的起源之说。
        • 而且,综合考古发现,所谓史传的”禅让“之说,实际上是发源于不同地区的部族通过互相争斗及文化融合,在中原一带实现霸权的过程。--以上来自以前读《中华远古史》和《中国史探研》的记忆,非放狗而来。如果有误,往有识之士指正。:)
          • 哪儿有指正?说清楚都不易。
            • 就是因为没人能说清楚,才有嚼头。
              • 说得是。大家想办法,谁兜圆了是谁
    • 以后你的精华帖还是放这里比较好,大把知音哈:)
      • 也会烦的 :)
        • 其实我没看,不过这类文章,我要是不叫好,那不显得我没文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