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美国时有一个同龄人朋友,胖胖的,活泼开朗,我在社区注册学英语,她注册教英语,这样成了我的英语老师,每周来我家上课两小时,义务的,她是加拿大人。
她先生年轻英俊,是一个电脑工程师,美国人,从小跟父母去阿拉斯加传教,长大后去温哥华上大学,两个人在那里认识的。
她说让我更好了解美国文化,约我去她家吃晚餐,她自己做的,记得她炒了新鲜热草莓酱浇冰激凌上,特别好吃。
她约我跟她先生去地道美国餐馆吃饭,当时还有她老公的弟弟,一位羞涩的、即将去伊拉克的年轻帅气小伙子,带着一顶棒球帽。
有天她说,明天准备跟先生一起开车五个小时去加拿大某地看她七岁的儿子,很奇怪,她不是说和老公还没有孩子吗?
原来她在大学的时候放荡不羁,酗酒,抽烟,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怀孕了,几个男朋友中一下子也想不出来究竟谁最可能是孩子的父亲。
她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男朋友们也表示不可能抚养,她只有选择孩子被收养。一个医生家庭在她生了孩子几个小时后收养了孩子,她保有探视权,每年可以探视两次。结婚前她一个人去看孩子,现在每次和先生一起去。
生孩子休学了一年,回大学以后,她深深觉得不能继续以前的生活,于是重新来过,戒烟,不酗酒,好好完成学业,在这期间碰到了现在的先生,成了家。
如果不是她亲口说,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了她的身上,因为她的表情,她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阴影。她充满生活热情,积极向上。
她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并没有因为曾经未婚生子而在老公面前矮一截。
后来我离开美国,偶尔信件来往,两年后,她告诉我,家里增添了新成员,又当妈妈了。
回中国后,每次看新闻哪里又有少女妈妈了,哪里哪里又未婚生子等等类似的事情,总想起她,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宽容一点,这些年轻的女孩不必背负社会烙下的红印,还能够有幸福生活,该多好!
同样的,出于各种原因离婚、再婚、带孩子再婚、共同抚养前妻前夫孩子的,我们是不是要以宽容的心,爱的心去相待?
舆论不会因为偶然的迷途或迷惘或冲动(主要是年轻人)而抹杀他(她)一辈子生活的美好,不会因为她/他曾经做了什么而一辈子背负十字架。
是不是,不需要再在分析家庭问题的时候,时时刻刻提起这个十字架?